重視農業稅及附加減免后失地農民信訪升溫問題
時間:2022-01-22 12:23:00
導語:重視農業稅及附加減免后失地農民信訪升溫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重慶市作為西部省市率先推出全市減免農業稅及其附加政策,意味著全市將減輕農民負擔8億多元。這一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和愛民、親民的誠懇之心,同時也表明了全市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我縣對這一惠民政策的貫徹執行,無疑將給全縣農民帶來將近3000萬元的純收入。全縣廣大群眾無不雀躍歡呼,尤其是鄉鎮村社基層干部將擺脫艱難的、苦惱的農業稅征收工作,而無不為之動容。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種田積極性。但是,原來一部分靠農業稅減免和調劑的減地、失地農戶,因為農業稅及附加的減免,將產生新的矛盾,已經或將要出現新的信訪問題,如何解決失地農民信訪問題,是我們每位信訪工作者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一、產生新信訪的根源
一是城鎮建設占地問題。當時征地是由政府作主,未充分征求農民的意見,其解決土地征占方式為:一是占地農轉非并支付一定的補償費給個人,有企業的則安排部分人員在企業上班,無企業的,失地農轉非人員自謀職業。二是減免農業稅及負擔款或占地補償費支付到村社,由村社調平土地。
二是鄉、村、社公路建設占地問題。近年來,廣大農村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大辦交通建設。通鄉公路的等級化硬化改造、村社公路的維修和新修接接踵而至,占去了不少的田地。解決方式:通鄉(鎮)公路的青苗補償、房屋拆遷由建設單位負擔,所占土地分由所在村自行調整,由政府承擔農業稅及附加;村社公路由該村自行調整土地,稅費協商解決。
三是公益事業建設和興辦企業占地問題。公益性建設占地,主要是由政府出面從較低的土地補償費或減免農業稅及附加進行補償。如直補到個人的,村社不再調整土地,如直補給村社的則由村社調平土地。興辦企業占地的,要么征地補償,要么土地入股分紅,要么租用土地給付租金。
四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占地問題。以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占地,完全是靠核減公糧任務,并按當時稅率稅額在全鄉調整農業稅。失地農民獲得的效益就是減免農業稅,或獲得沖抵稅費后的生活補償。
五是土地長期租賃問題。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開發業主愿意代替土地承包戶繳納農業稅及其有關費用,或給一定的實物或經濟補償,從而獲得若干年土地使用承包權。
以上幾種征占農民土地問題,在一定時期內,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物價穩定,信訪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解決。但是隨著中央決定在2006年全國全面減免農業稅政策的出臺,尤其是重慶市從2005年開始,提前全面減免農業稅及其附加費政策的貫徹執行,失地農民大規模信訪苗頭初現端倪。
二、引發新信訪的表現形式
由于失地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又缺乏技術專長,就業渠道十分有限,而他們所獲得的稅費減免或補償費,又是非常之低的,難以維持長遠生計。去年以來,全國性糧食價格上揚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生產優惠政策,農民種田積極空前高漲,失地農民因為種田無地、就業無崗、地保無份,收入減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心中怨氣四起,全面減免農業稅及附加后,原來靠農業稅減免或調劑而獲得補償的失地農民,而今沒有補償來源,失地與不失地農民一樣了,這就直接導致了失地農民群體性信訪。重慶市豐都縣崇興鄉鋪子村三社30戶農民因場鎮建設占地后人均只有0.313畝田地,一直靠減免農業稅及附加而獲得補償。而今稅費減免后,該社56位農民聯名上訪要求解決全社265位失地農民生計問題,其他失地農民也開始準備上訪。據一則資料報道:2002年西部某省的因農民土地問題,農民上訪人次比1998年增長了5.8倍,大量失地農民問題,已經影響到城鄉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做好新信訪的對策
做好全面減免稅費后失地農民的信訪工作,保障他們的合法利益,新的政策出臺是關鍵,妥善安置是根本。只有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和發展問題,才能做好他們的信訪工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國家盡快制定出臺新的失地農民生活安置補償辦法。農稅及附加減免后,失地農民原來的安置補償辦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失地農民安置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因此,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一是排除戶口類別限制,將失地生活貧困的農戶納入社會低保范圍,使他們有起碼生存的“活命錢”;二是提高安置補償標準,維護其合法權益。對一些確實不具備基本生活條件的失地農戶,有組織地引導他們實行異地移民安置。三是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失地農民參與到商業、服務業、加工業等其它行業中去,解決致富奔小康問題。四是適當調整現有的土地承包政策。對所涉及的失地農民的村社,能否考慮縮短承包時間,結合農稅及附加減免而提早實施土地第三輪承包:對不愿承包的失地農戶,村社集體收回后就現有土地重新發包給愿意承包土地的失地農民,以期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五是要制定公平的農民工就業政策,鼓勵用地單位和企業把合適的崗位優先安排給失地農民,建立錄用失地農民數量與用地規模掛鉤的制度,并簽訂用工勞動合同。
(二)注重失地農民職業培訓,提高其自謀職業的素質和能力。各級政府要建立失地農民檔案,對其勞動力狀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并組織勞動就業部門定期對失地農民開展職業技術培訓,讓他們學到就業本領,增大就業機會。
(三)注重引導,化解矛盾。在國家相關政策尚未出臺之前,各級黨委政府要對失地農民的信訪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信訪部門。既不能隨意表態,也不能左右回避,更不能強行壓制,要積極面對,正確引導。運用現有政策,做好思想疏導工作,理順情緒,把失地農民引上發展的道路上去,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失地農民的信訪工作步入良性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