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2-02-08 02:05:00
導語:兩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和存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是整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方面,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部署、要求,同樣適用于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但貧困地區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基層組織建設的任務更重,難度更大,更需要各級黨委,各個部門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四屆中全會決定,要用3年時間把處于軟弱和渙散狀態的農村黨支部分批地整頓好,建設好.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1994年10月中央召開了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志做了重要講話,會后中央發出了《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著眼于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農村政策的有效貫徹執行;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使搞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結合起來。為此提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即一個好領導班子,一支好隊伍,一條發展經濟的好路子,一個好經營機制,一套好管理制度,并把整頓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的農村基層組織作為重點。為做好這項工作,中共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整頓農村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黨支部的意見》,就3年內分期分批完成整頓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中央在提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大政方針、任務目標和方法步驟之后,對如何抓落實也非常重視,一直抓得很緊。1994年底,有關部門組成了全國基層組織建設聯席會議,中央組織部、宣傳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農業部、共青團、全國婦聯等10個部門參加了聯席會議,國務院扶貧辦也是成員單位。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日常工作.1995年10月,中央組織部召開了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經驗交流會,同志做了重要講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做了主要報告。1996年3月1日,中央組織部又召開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電話會議,請全國2000多名縣委書記到分會場聽會。在電話會議上,張全景同志再次強調"三年看頭年,二年是關鍵",各級黨委,特別是縣委一定要抓緊抓緊再抓緊,落實落實再落實。
為了具體了解和指導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央組織部于1995年和1996年派出6個蹲點調查組駐村,及時了解和反饋情況。下一步還將派出3個調查組,重點調查貧困地區如何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與此同時,中組部召開一系列會議并組織10省區交叉檢查,舉辦縣(市)委書記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專題研討班。1996年10月下旬,召開了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同志做了題為《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報告,陳俊生同志就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把基層組織建設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劉云山同志就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了講話,張全景同志做了題為《加大力度,狠抓落實,堅持不懈地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向前進》的總結講話。這次會議主要是正確估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形勢,研究、部署如何善始善終地完成3年整頓任務,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從兩年來的工作情況看,在全國范圍內已初步形成了在各級黨委領導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工作路數一年比一年清楚,工作經驗一年比一年豐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具體反映在五個方面。
(一)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
近年來,黨中央一再強調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同志在多次講話中明確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的執政基礎,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各級黨委和各部門逐漸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不能辦好農村的事情。而要辦好農村的事情,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根本,是關鍵。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較為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在發展經濟、科教興農、扶貧開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移風易俗等工作中注重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各地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既突出整頓后進,又兼顧全面推進。各地黨委相繼制定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全國省、地、縣三級領導干部共建立聯系點7.7萬個。據統計,全國有99.7%縣(市)委建立了農村黨建責任制,初步形成了"黨委結合中心任務堅持抓,黨委書記帶頭抓常委分工負責抓,有關部門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各地還制定和實行了部門包村責任制,1995和1996兩年,全國共有108萬名機關干部下鄉駐村幫助工作,其中以上機關干部48萬人。
(二)集中整頓了一批處于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以及經濟發展的村黨支部。
列入全國3年整頓計劃的后進村黨支部有14.1萬個,占農村黨支部總數的19.6%。兩年來整頓過的村共12.7萬個,據1996年8月底9月初10個省區交叉檢查結果分析,80%以上的后進村,經過整頓有了進步,有些變化較大。這些進步和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支部領導班子建設得到加強,初步解決了"有人辦事"的問題各地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狀況,普遍采取"內選"、"外返"、"上培"、"下派"、"橫掛"、"縱聯"等形式,選配村黨支部書記。在第一批整頓的村黨支部中,新選任支部書記4.8萬人。這些同志大多比較年輕,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較強。上任以后,可以迅速改變黨支部軟弱渙散和癱瘓狀態,打開了工作局面,其中有的還由后進變成先進。
2、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初步解決了"有錢辦事"的問題各地在整頓后進村時,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開展工作。在幫助后進村尋找經濟發展路子的過程中,既扶持農戶經營,又注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既抓短平快項目,又注重抓好能長遠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骨干項目;并采取加大資金投入、實行部門對口幫扶、富裕村帶貧困村等措施,發展經濟,有些已初見成效。
3、解決了一批影響當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緊迫問題特別是在清理財務、整頓社會治安秩序、治山治水、通電修路、扶貧濟困等方面,辦了許多實事,收到良好效果,受到群眾的好評。
(三)按照"五個好"的目標推動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各地在整頓后進村黨支部的同時,根據各類黨支部的不同情況,加強分類指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一是創建小康村,引導先進黨支部向新的更高目標邁進;二是激勵和幫助處于中間狀態的村黨支部趕先進,上水平;三是從制度建設入手,抓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各地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廣泛開展村民自治活動,關于按照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村規民約,依法建制,以制治村。與此同時,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也有所改善和加強。
(四)培訓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有了較大進步
各地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按照中組部、的要求,大規模培訓農村黨員和干部。據統計,兩年來,共培訓鄉村兩級黨員干部88.5萬人,黨員骨干1109.7萬人。有些地方省、地、縣、鄉分級負責,一齊動手抓培訓。培訓中,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科技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同時,增強黨員、干部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
(五)鄉鎮黨委的建設和整頓正在逐步展開
各地結合鄉鎮黨委和政府換屆工作,從三個方面有計劃地開展整頓建設工作。
1、查、摸底、排隊
有些省區組織了專門力量,對鄉鎮黨委的現狀進行專題調查。
2、制定規劃,明確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有些省區以文件形式下發了鄉鎮黨委建設意見,并明確要求,鄉鎮黨委建設要著重解決少數班子作風建設不好、領導能力不強、工作水平不高、少數干部作風漂浮、以權謀私等問題。
3、著手整頓后進鄉鎮黨委
經過兩年來的整頓和建設,廣大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一批后進村黨支部有了明顯變化,其自身的凝聚力,對農民群眾的號召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和增強。在1996年戰勝特大洪澇災害的斗爭中,以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稱贊。這也是對兩年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整頓工作的檢驗。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和整頓中還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少數領導同志對抓好這項工作的認識和工作不到位。有的認為抓經濟建設是硬任務,抓黨的建設是軟指標,尚未擺正二者的關系,把主要精力用于跑項目、引資金和迎來送往上。有的對農村黨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觀風向,聽風聲,工作時緊時松。有的習慣于大轟大嗡,工作停留在開會和一般號召、發文件上,缺乏具體措施和督促檢查。還有一些人在經過兩年整頓之后,產生松勁情緒、畏難情緒或差不多的思想,有的地方宣布整頓任務已經完成。擺出一副收攤架勢等等。
第二,一些地方整頓工作質量不高。從調查情況看,農村黨支部整頓工作大體是"四四二",就是說,有40%的村黨支部經過整頓問題解決得比較好,變化比較大,黨支部可以獨立地開展工作;有40%的村黨支部經過整頓解決了問題,也有新變化,但黨支部班子還比較軟弱,缺乏獨立工作的能力,遇到新的矛盾,仍然束手無策;20%的村,雖經整頓,但總是解決得不好或者還沒有真正解決。有的分類排隊時未做深入的調查分析,片面地把一些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務的班子就作為好班子;還有的沒有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開展工作,只重視找路子,上項目,忽視班子的組織建設和思想作風建設。現在真正能達到"五個好"的只是極少數。
第三,相當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