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29 06:15:00
導語:某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我縣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日益重視和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及政法等部門都比較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罪工作,并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未成年人犯罪逐年上升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人數仍占犯罪總人數的10%一13%之間,并有反彈現象。由于犯罪總人數在逐年增加,因此,未成年人犯罪的絕對數也在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的狀況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仍是社會重大問題之一。根據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狀況,縣關工委組織了調研組,對去年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走訪了公、檢、法及部分鎮(鄉)、學校、社區、村等單位,接觸了大部分罪犯家長和部分罪犯,分析了犯罪原因,研究落實幫教措施。2003年中,全縣共有未成年人犯罪90名,占犯罪總人數的14.59,比上年增加4.5%;經法院審理,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人,判處3至10年有期徒刑的14人,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55人,判處管制的10人,拘役1人,其余己被提起公訴,法院尚在審理中。調查表明,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仍然比較嚴峻,應引起有關領導重視。
一、犯罪特點
分析去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具有以下特點:
l、從職業看,以農民為主。農民孩子犯罪73人,占81%;無業人員犯罪6人,占6.6%;兩者合計占87.6%。
2、從文化程度看,以初中以下文化占絕大多數。其中小學文化14人,占15.5%;初中文化62人,占68.9%:兩項合計占84.4%。
3、從犯罪類型看,侵財型犯罪占多數。其中搶劫犯罪29人,占32.2%;盜竊犯罪24人,占26.7%;兩項合計占58.9%。
4、從作案手段看,以共同作案為主。在去年56件90名未成年犯罪案件中,2人以上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作案參與成年人共同作案的有60人,占總人數的66.6%。這反映出未成年人存有害怕單獨作案的心理狀態及在成年人的誘惑下參與作案的狀況。這些犯罪又大多集中在盜竊、搶劫、強奸、尋釁滋事等案件上,有的罪犯作案手段兇狠,不計后果,危害極大。如17歲的吳某,于去年4月23日至5月23日,伙同他人以拳打、掐頭頸、持電警棍威脅等手段,在公園內實施搶劫5次,強奸2人,強制猥褻婦女3人,被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7年。
5、從年齡看,處低齡化趨勢明顯。18歲以下至16歲的有72人,占80%;16歲以下至14歲的有18人,占20%,比上年同期上升10.5%:低齡化趨勢比原有更加凸現。
此外,還有外地流動、暫住**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9人,占10%)、強奸犯罪增多(11人,占12.2%,人數比上年同期增加120%)、在校學生犯罪增多(10人,占11.1%)等。
二、原因分析
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本人不好學上進外,與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三方面如有一方面存在缺陷,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人格異化,加之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可塑性大、涉世淺、辨別是非能力差等因素,經不住誘惑,很容易發生危害社會的行為,遂成為罪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l、缺乏正確的理想信仰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原因。當前我國社會還處于轉型時期,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正向縱深發展,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迅速提高。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不可避免地會給青少年的思想帶來影響。面對社會各行各業及升學的激烈競爭。各種利益分配的調整,貧富差距的拉大,看到有的人生活富裕起來,心理極不平衡,自己又缺乏吃苦耐勞和勤勞致富的奮斗精神,加上自控能力差,心胸狹隘,當個人愿望得不到滿足時、就去實施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犯罪,從而達到自己消費享受的目的。未成年人犯罪既所以以侵財型為多數,正是這種被扭曲了的心靈的真實反映。
2、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4%,這充分說明未成年人犯罪與文化素質高低是相對應的。文化程度低,接受各種教育就少,是非觀念就較差,法制觀念更淡薄,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后果:這些犯罪人尚處于不能完全就業的年齡段,加上沒有專業技術特長,在社會上職業難找,即使找到職業,也是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報酬不高,難以達到自己的奢望要求,于是就在社會上混,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加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和誘惑,就很容易走上冒險的道路。如17歲的胡某,初中畢業后未能升入高中,進入社會后,與一些不良行為的人混在一起,目無法制,參與共同搶劫3次,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
3、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長期以來,我國學校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以考試和升學為中心。近年來雖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但還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著重智、輕德的現象。據了解,有些學校很少將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列入教育計劃,作為課程重要內容,致使德育教育內容貧乏,授課時間少,學生對諸如公民基本道德的“五句話、二十個字”的內容、什么是犯罪、我國《刑法》禁止那些行為等重大問題知之不多,導致學生道德觀念不強,辨別是非能力差,法制觀念淡薄,極易出現“越軌”行為,導致罪犯。如在校生胡某(15歲),感到錢不夠花,就萌發去搶劫的歹念,周五放學后就到城關鎮來,在凌晨搶劫一婦女拎包,當場被抓獲,錢未搶到,被判有期徒刑1年。
4、家庭教育存在較多問題。從調查情況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問題:一是單親家庭、重新組合家庭、外出打工經商家庭等,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二是有的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過于寵愛溺愛孩子,使孩子從小養成亂花錢、蠻橫霸道等不良習氣。三是有的家長“望于成龍,望女成鳳”心理迫切,對孩子是恨鐵不成鋼,方法簡單粗暴,結果適得其反。四是家長自身素質差,不知道怎樣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和守法教育,不履行監護子女的責任,過早地把孩子推給社會,這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五是有的家庭家長行為不軌,道德敗壞,賭博或酗酒成性,或有犯罪劣跡,對孩子長期耳儒目染,影響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如農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民胡某,不走勤勞致富之路,多次進行盜竊,而且還叫17歲的兒子同去幫助搬運贓物,結果胡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兒子也構成犯罪被判處了刑罰。調查中,校長和家長對違規經營的電子游戲,特別是網吧等娛樂場所反映強烈,一些書刊、錄像中的色情、暴力內容等過多過濫,嚴重污染和毒害了青少年,認為這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之一,家長很難管住子女。
5、對性教育不夠重視。由于長期受我國傳統習慣的影響,很多人“談性變色”,從目前來看。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都不夠重視,出現了家庭因缺乏知識不會性教育、學校因人員太多不便教育、社會有關部門因不是“份內職責”未能教育的狀況,使少男少女對性生理、性心理缺乏了解,產生迷茫,成為“性醫藥孤兒”;對性道德、性法規、性法律教育更少,成為“性法盲”,致使未成年人早戀增多,少男少女同居增多,強奸案件增多。奸淫幼女案件增多。如16歲的鄭某,明知女方不滿14周歲,卻與4名幼女發生兩性關系,自認為只要女方自愿就不構成犯罪,被法院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今年強奸案件急劇上升,值得引起警覺。
三、防范建議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面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點,家庭、學校、社會都應進一步引起重視,共同努力,通過實施三個工程——“家庭細胞”工程、學校“育苗”工程、社會“護林”工程,積極預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為此,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青少年犯罪日益嚴重,己成為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如不盡快得到遏制和解決,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興衰,必須從這個高度來認識問題。對此,建議各級黨政領導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按《預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真正把預防、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項緊迫而艱巨的政治任務來落實。我縣茶院鄉黨委、政府作了積極努力的探索,做到領導重視、計劃落實;建立組織、健全網絡;摸清情況、因人施教;制定制度、明確責任;列入考核、兌現獎勵。實踐證明這些做法效果是好的,一年多來該鄉沒有發生青少年犯罪案件,值得借鑒和推廣。
(二)家庭、學校、社會要真正承擔起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責任。
l、加強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子女教育負有重大責任。關鍵是要教育提高家長對子女管教能力和自身素質。因此,必須把辦好家長學校作為一項十分突出的工作來抓。建議建立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有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要明確主管責任部門,制訂計劃,爭取在二、三年內,全縣所有中小學校都要辦好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全面教育培訓。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認識,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糾正打罵、嬌縱、溺愛等錯誤和偏面的方法,倡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長的模范行為影響子女。克服消極的不良行為對子女的侵蝕;表揚教育有方、教子成才的家長,糾正家長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家長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家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家庭守法的模范。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2、加強學校教育。學校要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關鍵要建立一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學法、守法,要經常向學生講法,熱忱努力轉化有違紀、違法等不良行為的學生,不歧視,不拋棄,不推向社會。當前青少年犯罪的嚴峻事實告誡我們:各類學校,要在抓好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從小學五、六年級到中學,法制教育要列為課堂教育的必修課,納入整個教學計劃實施。學校應加強與公安、司法、關工委、工、青、婦和社區等部門的聯系,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制學校和校外輔導員的作用。特別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進一步把學習成績差、又有違法、違紀等不良行為的學生作為重點幫助教育對象,并落實結對幫教措施,及時矯正其不良傾向,預防和減少犯罪。
3、加強社會教育。社會是教育青少年的大課堂。把青少年培養成為21世紀棟梁之才,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鎮鄉、街道、社區,各單位、各行各業都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法制教育,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犯罪。政法部門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同時,要經常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要在努力擴大教育面、提高教育效果上下功夫。公安派出所要會同社區、村(居)委會、關工小組、治保組織、家庭、學校及時掌握違法、違規未成年人的情況,對他們進行跟蹤教育管理,達到預防和矯正的目的。司法部門要充分發揮志愿者結對幫教隊伍的作用,配合社區和村(居)落實幫教措施,定期檢查,預防事新犯罪。
為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政法。工商、文廣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嚴厲打擊制作、販運、傳播淫穢書刊、錄像等物品以及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尤其是公安、工商、文廣、電信等部門,要建立起保障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的責任機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要加強對網吧、電子游戲室、卡拉OK舞廳、錄像廳、美容美發店、書亭、書店(攤)等文化市場監督管理,規范經營,努力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
(三)要重視開展性知識教育。
性是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人類本能的需要,回避不是辦法。當前在未成年人中出現的早戀、同居、性犯罪增多等問題正是由于講得少、教育得少,而社會負面影響多所造成的。根據生理學家調查,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提高,兒童發育普遍提早1至3歲,小學五年級的兒童少年己開始發育。因此,性教育己迫在眉睫,家庭、學校、共青團、婦聯及社會各界都應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學校更應發揮資源優勢,擔當起性教育的重任。根據專家建議,性教育應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初中應是重點教育階段。性教育應根據不同性別、年齡及個體情況,采用分男女、分年齡及個別教育等方法進行,使他(她)們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懂得性道德、性法規,自覺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要學(事)業,不要早戀;要責任,不要放縱。大力弘揚傳統美德,正確處理性欲望、性關系,努力減少性犯罪,使未成年人專心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