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培養工程”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3-05 10:05:00
導語:實施“四培養工程”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四培養工程”為載體
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
2006年以來,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東風區區委在全區農村廣泛開展了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執政能力的“四培養工程”。通過“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群眾擁護的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的實踐,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四培養工程”作為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的有效載體,已經得到驗證,并收到明顯成效,應該長期抓下去。
拓寬黨員發展渠道,加大在致富能人中培養和發展黨員的力度,是不斷增強農村黨員在經濟發展中帶動作用的現實需要
把致富能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符合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新的社會階層發展黨員的要求,是擴大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增強農村黨員在經濟發展中帶動作用的重要舉措。區委把農村黨員的培養和發展鎖定在致富能人這個群體中。在對農村致富能人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確定一批入黨積極分子,重點進行培養。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著眼于提高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覺悟,有針對性地開展談心交心。通過對致富能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意識到他們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除了他們自身辛勤勞動外,主要是有黨的富民政策和各級黨組織的正確引導,增強對黨組織的信賴和向往。同時,還以農村黨支部為單位,組織他們參加“”及黨支部的學習教育等活動,教育他們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感,在思想上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建國鄉建設村趙寶福是繁育水稻良種的技術能人,年收入在7萬元以上。但他一直游離于黨組織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他思想上有顧慮,認為自己做得不夠,離黨員標準有很大距離,同時擔心入黨后忙不過來,影響自家經濟發展。黨組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鄉村干部主動與他交朋友,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培養談心,使他認識到了入黨非但不會影響自家的生產,還可以帶動其他農戶發展壯大規模,實現“雙贏”,增強市場競爭力。趙寶福思想顧慮打消后,主動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今年七月被村支部吸收為預備黨員。入黨后的他積極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帶動全村95%以上的農戶種上了優質水稻品種。
二是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采取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組織經驗交流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今年組織兩次致富能人培訓班,培訓45人次,重點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知識和基本經驗,提高他們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三是堅持標準,嚴格培養和發展。區委把致富能人中的積極分子培養入黨,嚴格按照發展黨員標準和程序,決不搞以金錢劃線,“嫌貧愛富”,而是把那些在致富方面起帶頭作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和靠近黨組織的人作為重點優先進行培養。落實培養計劃,選擇責任心強、威信高的黨員干部做培養人,加強考察寫實,并經常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實踐鍛煉,促其早日成熟。一年來,共舉辦黨的知識培訓班5期,先后培訓各種致富能人320人次,在致富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85名,發展黨員15名,占全區發展黨員總數的38.4%。
強化教育引導,加大把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的力度,是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在經濟發展中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是事關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不好,黨員隊伍能否成為發展農村生產力先進群體的重要問題。我們把農民黨員進行分類排隊,把具有勞動能力的黨員作為重點,突出培養致富能力,著力解決部分黨員存在的無法致富、無力致富和無門致富的問題。
一是“特色黨小組”帶動培養。我們針對原有農村黨小組設置不合理、作用發揮不突出等實際問題,創新黨小組設置,根據培養對象所從事的行業情況和本人的經營、技術等特長,逐個進行分析,把從事生產專業相同或相近的黨員組織起來,成立農村特色黨小組,特色黨小組成員組成既考慮年齡知識結構,又考慮致富能力搭配,確保每個黨小組都有一名以上黨員致富能手。每名包村鄉干部、村干部都聯系幾個特色黨小組,與他們共同分析研究致富路子或經濟發展項目。全區共成立種植、養殖、運輸等特色黨小組43個。由于特色黨小組的設置體現了黨組織、黨員及群眾的意愿,符合農村生產的需要,激發了黨小組的活力,增強了黨員作用的發揮。松江鄉宏力村早甘藍種植特色黨小組,帶動全村農民發展早甘藍生產1500畝,通過協會銷售到俄羅斯市場。建國鄉圳江村黨支部書記崔長青和幾名黨員成立養豬特色黨小組,與東北農大合作,投資300萬元建成圳江村種豬繁育基地,帶動全村170多戶發展養豬,全村僅養豬一項人均收入可達1200元。
二是“捆綁式”幫扶培養。區、鄉118名黨員與農村有致富能力的黨員結成“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對子115個,幫扶時間一定三年,達不到幫扶目標不解對。重點幫助他們解決脫貧致富中的實際困難,協調貸款、安排專項資金、提供金融部門貸款信用擔保,協調財稅部門在貼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年初以來,共為幫扶黨員協調生產資金120多萬元,落實致富項目115個。
三是實用技術、技能傳授培養。區農、教等部門大力開展科技之冬、送農業技術服務下鄉等活動,制訂了“科教幫富”培訓計劃,按照不同產業類型,采取結對指導、技術講座、學習觀摩、發送科技致富電教片和實用技術資料等辦法,有針對性地實施培訓。一年來,全區先后組織3批農村黨員到先進市(縣)參觀學習,舉辦農村黨員專題實用技術培訓班8期。目前,全區已有80%以上的農村黨員掌握2至3門實用技術,495名黨員家庭成為科技生產示范戶。建國鄉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姜艷偉,通過新技術培訓,引進黑香稻等優質水稻品種,帶動黨員示范種植黑香稻100多畝,進而帶動全村種植黑香稻3000多畝。今年,僅此一項全村增收100多萬元。松江鄉興國村黨支部書記劉秀英靠養豬發了家,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她積極參加實用技術培訓班的學習,努力學習掌握養豬實用技術。帶頭創辦了全村第一個家庭養豬場,成為全鄉致富帶頭人。在她的帶動下,村民們積極發展養豬業,全村養豬戶達到160多戶,僅養豬一項全村人均純收入就達1000多元。
四是樹立典型扶持培養。區委把選典型、育典型、樹典型作為活動的重點來抓,先后培養和樹立了以松江鄉奶牛養殖大戶袁成林等黨員致富能人14個。對致富典型大力扶持,重點培養,大力宣傳,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袁成林在養奶牛之初,既擔心資金不足,又無技術保障,區鄉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后,在畜牧貸款中為他解決了3萬元流動資金,又從市里請來畜牧專家作為袁家的技術顧問。如今,袁成林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養牛大戶。
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加大村干部的培養力度,是不斷提高村級黨組織帶領群眾加快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
實施“四培養工程”,最終目的是要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加快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而提高農村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的核心是選拔和培養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
一是嚴把“入口”,做好“選拔”的工作。我們把能否帶領群眾致富、有無致富本領作為選拔村干部的重要條件,放寬選人視野,嚴格選拔程序,采取“兩推一選”、公開競爭、群眾測評、組織考核等多種形式,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致富帶動能力強的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和村后備干部,確保選出來的村干部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建國鄉西太平村致富帶頭人李勝國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后,帶領群眾整修村內道路,組織群眾外出承包土地200多公頃,赴俄羅斯等地勞務輸出100多人,為村民擔保賒購農業機械和化肥農藥20多萬元,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松江鄉模范村黨員王杰被列為村級后備干部后,投資10多萬元,開辦了休閑園,現已發展旅游點3個,為貧困戶提供勞動就業崗位30多個,平均每個崗位每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受到群眾的稱贊。
二是管好“口內”,做好“培養”的工作。區委結合《鄉村干部三年素質升級工程》,以全面提高農村干部增強發展意識和致富能力為目標,采取教育引導、培訓提高、扶持服務等措施,培訓村干部120多人次,其中,35名村干部已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所有村干部都學會并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村干部帶頭領辦、創辦示范服務基地40個。松江鄉模范村干部金青松,開辦了個體水稻良種培育研究所,在自家致富的同時,積極推廣振興2號、振興4號、“9031”、“509”、空育“131”、“北國香”等系列優質水稻品種,帶動農民種植優質水稻4000畝,僅此一項全村農民人均增收550元。
三是暢通“出口”,做好不合格村干部的更新淘汰工作。村干部能不能發揮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的“雙帶”作用,讓群眾說了算,每季度組織村里的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村干部進行一次“實績評議”,凡是群眾認為起不到“雙帶”作用、不宜繼續擔任村干部的,一律通過適當的方式免除其村干部職務。出現村干部崗位空缺的,采取黨支部提名,黨員聯名等辦法,支持鼓勵致富帶頭人競選村干部,對率先致富并有能力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鄉村黨組織確定專人,與培養對象結成幫帶對子,重點培養,并讓他們參與村里重點工作,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使其熟悉情況,積累工作經驗,并接受群眾的檢驗。同時,堅持培養與使用并重,對基本符合后備干部標準的培養對象,及時把他們選拔進村級班子,增強村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一年來,全區共選拔22名致富帶頭人和致富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中,致富帶頭人和致富能人達到了70%以上。
通過開展“四培養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農村黨員和村干部隊伍結構,提高了黨員和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目前,全區農村35歲以下黨員人數達到76人,占農村黨員總數的15%,比培養之初提高了三個百分點。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促進經濟發展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更加突出,黨建工作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和保障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創新“四培養工程”載體,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長效機制,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
“四培養工程”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益探索,不僅是一項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程,也是一項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工程。因此,各級黨組織應該樹立長期抓、抓長期的思想,從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入手,不斷豐富和完善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是創新領導機制,切實加強“四培養工程”的領導。主要是建立三個制度:完善領導聯系點制度。區級黨員領導干部每人掛一個村,聯系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培養一個“四培養”村黨支部書記典型;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抓一個“四培養”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典型,并將聯系點建成示范點,切實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建立工作責任體系。形成區委全面抓,鄉鎮黨委具體抓,組織部門牽頭抓,包村部門配合抓,村級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區委組織部規劃協調,科協、工青婦、金融、稅務、國土、工商等部門積極參與的“四培養工程”責任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方位責任體系。定期督查通報制度。加強對“四培養工程”的指導、督促和檢查,建立健全督查、通報、責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考評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不斷推動“四培養工程”的深入開展。
二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切實加強“四培養工程”的監督管理。納入到鄉鎮黨委目標管理考評,做到“四培養工程”與經濟建設兩個目標一起制定、兩個責任書一起落實、兩項工作一起檢查、兩個成果一起考核。把“四培養工程”與農村黨員發展和管理緊密結合。今后農村發展黨員要將致富能力、致富程度作為發展農村黨員的必要條件;堅持把發揮“四培養”作用的實績作為檢驗廣大黨員是否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標準,并列入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四培養”實績較差的黨員,在民主評議黨員時,不得評為合格黨員。
三是創新運行機制,不斷推進“四培養工程”深入開展。強化宣傳造勢。采取多種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宣傳“四培養”工作典型的先進事跡和經驗做法,形成強烈的“四培養”工作氛圍。優惠政策搞活。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必須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項目上進行扶持。區、鄉、村都要設立“四培養”扶持基金,專門用于“四培養”項目、產業和龍頭企業的扶持開發與啟動,每年選擇一批示范帶動力強的村干部、黨員農戶和綜合素質好、群眾威信高的致富能手,幫助確定生產經營項目,扶持創辦各類示范服務基地和產銷服務組織,帶領群眾共同發展。強化技術指導。加強農村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現實需求的農業技術人才。一方面,要加快現有區、鄉農業技術人才的再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農技人員下鄉為農民服務要形成制度,及時將農村實用農業技術送到農戶手中。暢通信息引導。發展農村經濟,信息的暢通、及時、準確至關重要,必須構建經濟信息平臺。充分發揮現代網絡技術的作用,引導農民立足當地實際、自身實際,選準致富項目;建立農村經濟信息定期制度,從而拓寬農民致富視野,轉變傳統觀念,增強致富信心。建好基地示范。針對農民怕擔風險,講求實際的現實情況,將示范服務基地建設作為抓好“四培養工程”的重要載體。區、鄉、村三級都要圍繞當地農村主攻產業,建好示范基地,通過基地示范、服務、輻射功能,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