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支部由先進變落后的原因及對策的報告

時間:2022-07-13 03:45:00

導語:農村黨支部由先進變落后的原因及對策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支部由先進變落后的原因及對策的報告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應該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村黨支部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貫徹落實,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目前,各級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部署和要求,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農村基層黨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的戰斗力明顯增強,“五個好”村支部的比例進一步加大。但與此同時由于種種原因少數先進村黨支部出現了“滑坡”,由先進變為了落后,給后進村黨支部整頓轉化升級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阻礙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主要表現

一是人均收入不斷減少,集體經濟逐漸空虛,村班子“無錢辦事”的問題日益突出。據調查,此類型的村共有8個,占先進變落后村總數的42.1%;二是班子在群眾中的威信降低,決策能力、駕馭局勢能力弱化,戰斗力、凝聚力驟減。由于村干部能力素質低、班子軟弱渙散造成先進變落后的村有5個,其中“兩委”關系不協調的2個,村干部能力素質低的3個;三是不穩定因素、苗頭性隱患潛滋暗長,不斷出現群眾集體訪、越級訪,穩定局面被破壞。因宗族派性致使先進變落后的村4個,遺留問題較多的2個。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農業結構調整滯后,村域經濟發展后勁不足。部分先進村黨支部存在著小富即安思想,對已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沒有開拓意識。張拔貢村在原支部書記張國慶的帶領下,積極引進項目,發展蘋果樹200畝,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在新一輪種植結構調整中,沒有抓住機遇,該村在幾年的時間就滑入了落后行列。有的先進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齡稍大,群眾威望較高,工作經驗豐富,雖然一直處于先進行列,但只習慣于老經驗、老方法,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懂不會,“第二次創業”的能力不足,逐漸被落在后面。有的先進村支部雖然十分注重特色農業發展,但沒有做深入調查,對引進的種植項目缺乏科學論證,造成人力、財力投入過大,收益甚微,使經濟出現下滑。例如,肖橋村班子為加快村域經濟發展,貸款發展小拱棚韭菜500畝,但一年下來,基本沒有盈利,該村被較重的債務漸漸拖跨。有的先進村集體經濟主要集中在一兩家村辦企業,一旦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出現虧損或者破產,這些村便失去經濟保障,迅速滑入后進村。還有個別先進村由后進轉化不久,經濟基礎仍較薄弱,受到災害后,復又變為后進。

二、農村干部整體素質不高,個別干部為政不廉。部分先進村的村干部習慣于行政命令,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尤其是個別村黨支部書記雖然率民致富的能力很強,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辦事、決策獨斷專行,作風不民主,造成諸多矛盾,留下很多問題。有的先進村的村干部善于處理復雜問題,化解矛盾,在群眾中的威信很高,但開拓意識不強,“雙帶”能力較弱,使這些村的經濟始終徘徊不前,甚至出現倒退。例如,張古風村以前該村比較穩定,但由于村干部整體年齡偏大,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沒有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逐漸被落在后面,群眾不滿。有的先進村村干部認為自己功勞大,村集體收入較多,吃點喝點沒啥,一改過去艱苦奮斗的作風,在吃喝用行上奢侈浪費,互相攀比,甚至不顧經濟條件具備與否,蓋辦公樓,買小汽車,激起民怨。還有的村干部為政不廉,辦事不公,利用手中權力,為個人或親屬謀取私利,造成干群矛盾緊張。另外,個別先進村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因違紀違法案件被查處,村里又一時沒有合適后備人選,致使班子不健全,村中各項事務無人管,出現混亂局面。

三、宗族派性嚴重,班子內部矛盾突出。一些先進村村干部擺位不正,認為自己當上村干部與本家族的支持有很大關系,于是把維護家族利益與履行崗位職責結合起來,一旦宗族派性之間利益發生沖突,則班子成員之間的矛盾也隨之加劇。例如,劉奇村前兩年發展了以冷棚、溫室為主的100多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成為了全縣遠近聞名的科技示范村,該村支部書記崔景友也于2000年獲得縣長特別獎。可是該村張某一伙向來與崔景友關系不和,借打深井貸款一事上訪告狀,就這樣一個紅旗村因宗族派性而變為落后村。有的先進村家族派性平時矛盾并不突出,但到班子調整、村委會換屆選舉時,便你爭我奪,到處拉選票,推出各自的利益代表,如果達不到目的,就無理取鬧,上訪告狀,使本來戰斗力很強的班子絞入宗族派性斗爭中。個別新當選的村委會成員尤其是村委會主任認為自己是村民選舉出來的,以全村“法人”自居,同黨支部“平起平坐”,甚至不配合黨支部的工作,唱“對臺戲”,使“兩委”關系緊張。

四、歷史遺留問題逐漸暴露。個別先進村由于前兩年在“三提五統”、土地承包、稅費改革、計劃生育等工作不徹底,或在上企業、辦公益事業中,債務過多,或一些其他棘手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由前任留給下任,致使問題逐步惡化,更難以解決。

三、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和原因,要從根本上防止村黨支部由先進變落后,關鍵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

一、要建立“樣板”帶動制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選樹典型對于農村黨支部上檔升級,提高整體水平具有積極作用。適當地選擇本地區幾個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班子堅強有力的農業結構調整示范村作為“樣板”村,并采取政策扶持、開展電視宣傳報道等措施進一步培樹宣傳,增強“樣板”村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處于先進行列村黨支部“比學趕超”的意識和“第二次創業”的熱情。組織其他村包括先進村干部分批次到“樣板”村參觀學習,選派政治堅定、年富力強的農村后備干部到“樣板”村掛職鍛煉,培養村干部科學治村理念,提高村干部的素質,從而既防止了先進村“滑坡”,又培育出了一些經濟強村、先進村。

二、要建立重大事項論證制度。由于村干部知識水平、學歷層次都較低,加上農村信息閉塞,想問題、辦事情只會拍腦袋,對重大事項決策缺乏民主性、科學性。因此,建立科學的論證和決策制度很必要,是防止村班子決策失誤,保持村域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舉措。村里在開黨員大會討論決定發展特色產業、上村辦企業、辦公益事業等重大問題前,要先召開論證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上述重大事項進行科學評估,形成可行性報告。經評估確認是發展前景較好、利潤較高的項目,再交黨員代表大會、黨員大會討論決定,真正找到一條適宜的發展路子。

三、要建立村“兩委”干部長期培訓制度。實施“素質”工程,加強村“兩委”干部的培訓,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治本之策。開展村干部教育培訓,應著眼于長遠,注重實效。要整合縣鄉培訓機構資源,加強師資力量,提高鄉鎮黨委長期培訓村干部的能力。制定村“兩委”干部長遠培訓規劃,確定培訓重點,增強針對性。實行村干部分類分批培訓制度,對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由縣委黨校負責培訓;對其他村干部由鄉鎮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縣委要加大村干部培訓投入,組織有關人員編制適合各類村干部學習培訓的教材,增強培訓的適用性,提高培訓效果。

四、要完善和推進“一制三化”機制。“一制三化”機是基層長期工作經驗的總結,是理順“兩委”關系,規范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有效機制。因而,要全面推進,同時還要根據不同村的實際情況,堅持有針對性、有所側重地推進“一制三化”,進一步理順“兩委”干部關系,規范村干部行為。對“兩委”關系較好的村,按照“一制三化”標準建立健全各項村務工作制度,鞏固穩定局面;對“兩委”關系出現不協調、宗族派性嚴重的村,對其“兩委”干部進行“一制三化”知識培訓,組織這些村的村干部到武安等地參觀學習,增強村干部規范化管理的意識。同時,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目標考核制度、定期通報制度,規范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程序。

五、要建立“防滑”預警制度。防止先進村“滑坡”,重在抓源頭,從預防上下功夫。要結合“三級聯創”活動,按照類型標準,對鄉村逐一定型分類。組織部門要采取全面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對各類型的村進行督導檢查,對處于先進類型的村已達不到“五個好”標準的,發放預警卡,在卡上指明該村由于哪些問題出現滑坡及其原因,要求該村黨支部針對問題限期加以整改,并取消該村先進稱號。對通過整改,取得實際效果的,驗收后,撤掉預警卡,再將其列入先進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