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相融互動的成功實踐報告

時間:2022-07-14 11:57:00

導語: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相融互動的成功實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相融互動的成功實踐報告

近年來,四川省在深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中,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發展,積極構建農村黨建工作新格局,廣泛推行“支部加協會”的工作模式,開創了農村黨建和經濟工作相融互動的新局面。7月19至26日,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考察組,到四川考察學習“支部加協會”??疾炱陂g,我們聽取了組織部門的介紹,實地考察了一些鎮、村?,F將所見所聞所思梳理成文,僅供參考。

“建、管、引、激”促協會蓬勃發展

四川省推行的“支部加協會”,是在農村黨組織領導下,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農戶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戶,共同促發展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其做法是:

1、找準四個切入點建立協會。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圍繞產業發展的增長點,找準切入點,注重產業結構的關鍵環節建立協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建立協會,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在最具優勢的產業上建立協會,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在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協會,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具體有四種類型:一是支部介入、組織融合型。這種類型大多是一個村黨支部以產業為依托創辦一個協會,黨支部成員與協會負責人按規定程序“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領導體制。二是支部服務、產業聯合型。這種類型主要是對一些規模大、地域廣的產業,由鄉鎮黨委牽頭,跨村建立協會,以擴大優勢產業。三是支部引導、工作結合型。這種類型主要是及時在一些大戶建立的協會中健全黨的組織,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堅持做到協會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四是支部領辦、示范帶動型。這種類型主要是針對部分村產品結構分散、規模較小、協會帶動作用不明顯的情況,以有致富能力的黨員為基礎,先在協會中建立專業黨小組,待條件成熟后,再組建成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在協會發展壯大中的作用。

2、堅持四個原則管理協會。一是堅持黨管協會與協會獨立自主開展活動的原則。既注重加強黨組織對協會政治上的領導、工作上的指導和組織上的支持,認真解決協會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又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按章辦事,做到出謀劃策不直接決策、組織引導不發號施令、主動服務不越權干預,保證協會獨立自主地發揮職能作用。二是堅持服務農民與合理收取費用的原則。黨組織指導協會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協會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職責和任務,在推廣新技術、傳授新技能、指導生產管理過程中為會員提供服務,支持協會在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收取合理費用,實現以會養會,不斷發展壯大。三是堅持群眾“入會自愿、退會自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不得搞強迫命令,不得違背大多數農戶的意愿,不得低于市場價格壓價壓級,不得向農戶攤派費用,不得隨意違反與農戶簽訂的有關協議,決不能坑農、害農。四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必須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不搞一刀切。

3、抓好四個結合引導發展壯大協會。一是把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相結合,二是把傳授新技術與扶持發展新項目相結合,三是把新技術的推廣運用與市場營銷相結合,四是把扶持發展優勢產業與建立專業生產基地相結合。各地建立協會后,支部和協會積極想辦法,黨員帶頭干,做給群眾看,引導群眾賺,真正讓農民群眾感受到“支部加協會”帶來的實惠。比如廣漢市金輪鎮柳虹村與廣漢大地種業有限公司聯合,建立制種基地400畝,形成了“龍頭企業+支部+協會+農戶”的格局。

4、利用三支隊伍激活協會。鎮村黨組織積極為協會增添新鮮血液,引導干部、黨員、農村能人加入協會,為協會提供人才保證。鎮村黨組織積極為協會推薦人才,幫助協會選好負責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農村專業協會中,已形成了部分支部書記任會長,黨員干部挑大梁,“雙培”對象唱主角的格局。據介紹,廣漢市在協會中擔任職務的村干部有210人,鄉鎮干部有51人。廣漢市高坪鎮的協會主要負責人中,黨員占81.8%,村組干部占77.3%;2003年,德陽市45歲以下的非黨員專業大戶和協會會員都被列入積極分子進行培養。

凸現“連、聚、增、儲”的綜合效應

從介紹的情況和考察的地方看,凡是“支部加協會”工作搞得好的地方,“支部”與“協會”產生了綜合效應,實現了協會、農戶、基層黨建相得益彰。

1、“支部加協會”,成為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相融互動的“粘合劑”。“支部加協會”把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緊密粘連起來,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站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沿,把握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方向和主動權,體現了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黨員、干部帶頭加入協會,既當“教練員”,又當“運動員”,身先士卒抓發展、跑市場、傳技術、解難題。農民看到了他們為民謀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風,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

2、“支部加協會”,成為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催化劑”。在支部的領導和引導支持下,協會建立起資源共享、生產互動、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機制,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建設,依托一定的產業鏈條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使農民個體的市場主體地位朝著群體的市場主體地位轉變,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了農戶之間的分工合作,在參與市場分配中享受到了更多的利潤。農民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生產經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集約化和產業化,改變了過去資源配置在農戶中平均分配的狀況,加快了土地、資金等資源向優勢產業的集中和流動,促進了農村生產力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農村經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3、“支部加協會”,成為增強農民致富本領的“充電器”。一是通過把農民組織起來進入市場,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發展意識。他們在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實踐中,進一步轉變了觀念,增強了發展的內動力。二是通過實行民主、契約管理,開展經濟、法律、科技知識的培訓,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維權意識、誠信意識。三是通過建立健全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團結互助的分工合作機制,增強了農民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四是通過把廣大農民群眾的心思、智慧引導到經濟發展上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

4、“支部加協會”,成為農村優秀人才的“儲備庫”。一是形成了廣納群賢、競爭擇優的用人導向,使農村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大批協會中的骨干分子和優秀會員被選拔到了鄉村干部崗位,進一步優化了基層領導班子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功能。二是把農村各方面的人才和各個產業鏈條上的“散兵游勇”組織起來,聚集和整合了農村能人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農村人才資源的效能,找到了開發農村鄉土人才的新途徑。三是構建了實用、靈活、直觀、便捷的培訓服務體系,能夠及時向農民群眾傳授實際、實用、實效的技術、信息和知識,并在實踐中提高他們闖市場、搞經營的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儲備了人才,有效解決了村級組織后繼乏人的問題。

“加、減、乘、除”話出路

“支部加協會”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是農村黨組織在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把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的實踐創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認為,四川省的“支部加協會”模式,符合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很有借鑒價值,并且可運用“加減乘除”的辦法抓好“支部加協會”,使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1、加法,就是加大扶持。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制約,我縣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大,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緩慢。在新形勢下,要順應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創新工作方式,把發展和扶持協會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著力點,延長農民增收鏈條。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扶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發、資金投入、人才培訓等方面要向協會傾斜,為協會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鼓勵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建立各種協會。

2、減法,就是減少干擾。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領導、統籌協調的優勢,盡一切可能為協會提供服務,積極幫助協會解決活動陣地、土地調整、基地建設中的矛盾等問題。組織部門要抓好基層干部、農村黨員和農村能人三支隊伍建設,為開展“支部加協會”提拱人才保證和組織保證??茀f、民政、工商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搞好協會登記管理,確保協地健康發展。要將支持和服務協會發展與創建基層滿意的涉農部門結合起來,健全農業、扶貧、科技、教育、遠教辦等部門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要改變“管理就是收費”的意識,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的要求。

3、乘法,就是發揮科技的乘數效應?!爸Р考訁f會”,不是簡單的1+1=2的問題,而是要解決1+1>2的問題?!爸Р考訁f會”,必須以產業為依托,以農民群眾為基礎,否則就是空中樓閣。要做大協會,調優產業,提高農民素質,科技投入是關鍵因素。從四川省的運作情況看,協會都把科技投入與農民的培訓作為重點。現在運作較好的龍家鎮光明村的畜牧養殖營銷協會,也是把疫病防治、品種改良、科學飼養作為協會的重頭戲;鄰近的黃平縣采取政策、經濟、科技三大杠桿發展養牛業的舉措被稱為“貧困縣撬動養牛業的可鑒模式”。這些都說明了科技決定效益。因此,在推行“支部加協會”中,要加大科技投入,運用現代培訓手段,加強協會骨干和農民的培訓,增加發展“動能”,發揮科技對農民增收的乘數效應。通過科技投入,把協會建成科技示范的“大觀園”,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增強黨員“雙帶”能力的“造血庫”,農民增收的“助推器”,實現支部帶領闖市場,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4、除法,就是消除思想障礙,認清“支部加協會”的重要意義。隨著形勢的發展,一大批有專業特長、率先富裕起來的農村能人,自發地組建了各種類型的專業協會,凝聚一批能人在自己的周圍,擴大了影響力。農民是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農村基層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礎。如果黨支部不積極參與介入和正確引導協會的發展,就會出現“農民要致富,不要黨支部,緊跟專業戶”的現象。農民群眾不跟黨走,村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無從談起,這也對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要認識到抓“支部加協會”不僅僅是工作重心的轉移問題,而是新形勢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還是新時期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領導的需要,更是新階段不斷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需要。因此,必須理直氣壯地開展“支部加協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