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分析在干部綜合考評中的運用的報告

時間:2022-07-14 03:29:00

導語:統計分析在干部綜合考評中的運用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分析在干部綜合考評中的運用的報告

對干部的考核評價不僅是正確選拔任用干部的前提和基礎,而且是規范干部行為、提高干部素質、激勵干部成長進步的重要手段。中組部印發的有關試行辦法,提出了綜合運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個別談話和綜合評價等要求。如何將推薦、測評、調查、談話等情況進行綜合,獲得全面、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結論,我認為需要運用好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技術手段。

一、堅持科學統計,提升干部綜合考評工作的系統性

科學統計,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統計事物特定發展階段的基本數據,并依此作出綜合分析。在干部考評中,所搜集和掌握的數據、資料,一般是表面的、局部的,這就需要用一種系統的思想和正確的方法加以甄別。一要有總體思想。統計著眼于總體。對干部的綜合考評,要堅持統計總體的思想,全面地評估一個人的優劣,要看主流、看方向,而不要糾纏于細枝末節,更不要一葉障目;要放到大班子、大環境、大背景下進行,要看干部個人在班子集體中所處的位置和所發揮的作用;要綜合分析干部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表現,不能“一俊遮百丑”。二要用隨機的方法。隨機抽樣是統計學上的重要方法,隨機是為了保證數據的廣泛性、代表性和準確性。在干部綜合考評中,對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個別座談對象的選擇,要注意隨機性,力求在更大的范圍內體現基層干群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三要用比較的方法。比較法是通過時間、空間、結構等多維度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的一種思維方法,也是統計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沒有比較就不能考出差距、評出優劣。同一層級的干部之間要橫比,同一名干部任職前后要縱比,同時還要按照班子分工,根據工作環境并結合個體特點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從而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四要用關聯的方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要根據干部的言談與舉止、對內與對外、臺上與臺下,特別是八小時內外、有無監督時的現實表現,對干部進行綜合評價,避免片面地、靜止地認識和考評干部。

二、堅持統計原則,彰顯干部綜合考評工作的嚴肅性

干部考評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只有始終堅持統計原則,才能得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考評結論。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是統計工作的生命和基石。統計調查分析不能歪曲事實、杜撰材料,不能先入為主、感情用事,不能斷章取義、避重就輕,更不能無中生有、閉門造車。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是一分為二的,從統計的角度看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有成績,也有問題,從發展的角度看干部的成長歷程,有成功,也有曲折。綜合考評干部,既要看到他的長處,也要看到他的弱點,既要看其政績的短期效果,也要看其政績的長遠影響,既要看其工作的主觀努力,也要看其工作的客觀條件。三要堅持群眾公認的原則。考評工作是一個認識干部的過程,它的資料來源于基層、來源于群眾。在考評中要充分發揚民主,不但要聽取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的意見,也要廣泛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看大多數群眾對干部的評價,要把大多數群眾對干部的滿意程度作為考評的主要依據。四要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干部綜合考評是一個從眾多材料、數據中把握方向、提煉觀點的過程,必須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推薦結果、民主測評、工作績效等可以量化的內容要進行定量分析,對思想品德、政治素質、能力素養等難以量化的內容要進行定性分析,同時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定量直觀、定性準確。

三、用活統計方法,增強干部綜合考評工作的準確性

干部考評中的統計過程,是一個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提煉的過程。這些數據、資料的取得前提是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準確掌握原始數據資料或第一手材料。一是周期調查。在統計學上,把周期性調查稱為普查,普查有利于在一定的周期范圍內系統掌握特定統計對象的發展狀況。在干部考評中,基于領導班子的一般任期為五年,對領導班子及成員要進行周期性、經常性考察考評,一般可每年進行一次,這樣做有利于從總體上把握領導班子的運轉狀況和每個班子成員的綜合表現。二是全面調查。干部考評是對干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在考評內容上,既要注重德,又要注重才,更要注重工作實績;在考評時段上,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追溯歷史,更要放眼長遠;在考評措施上,既要抓主流,又要顧小節,更要重全面。三是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是抽取部分樣本進行調查、觀察,來推斷總體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這種方法在干部考評中被廣泛運用。如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個別談話,都是從被考評對象工作、生活中所接觸的人群中選取部分代表進行調查、聽取意見,從而形成考評意見。抽樣包括隨機抽樣和按主觀意向進行的抽樣,干部考評中應擴大隨機抽樣的比例,盡可能地擴大參加考評對象的范圍,保證考評信息來源的廣泛性、代表性、隨機性,提高考評結果的準確性。四是重點調查。重點調查是選擇一些重點對象進行調查。對干部的綜合考評,同樣適用重點調查的方法。考評中,除了廣泛聽取民意,還要有重點地聽取紀委監察、審計、社區等方面的意見,重點考評工作實績。

四、運用統計成果,提高干部綜合考評工作的客觀性

統計成果的運用是統計工作的歸宿,在干部綜合考評中運用好統計成果可以使干部考評工作更具直觀性、權威性和前瞻性。一是運用數據分析,增強考評工作的直觀性。干部考評是定量與定性的有機結合,數據可以直接反映干部在某一方面的表現和工作完成情況,也可以折射出干部在某一層面的位次和個人貢獻比例。數據分析既包括單體的數據,也包括同類數據的綜合。例如,在民主測評中,參加測評的對象對干部的德、能、勤、績、廉,以及使用建議等分別給出了一定的分值,這就需要通過計算機軟件,對眾多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得出均值,對干部個體形成量化評價。同時,采取圖表的形式,對不同干部的考評項目逐一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更加直觀地反映干部的現實表現和工作實績。二是運用政績分析,增強考評工作的權威性。政績是對領導班子、干部個體的成績和貢獻的綜合評定。對干部政績的衡量不是一兩個數量指標就能做到的,必須對干部政績進行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要把干部政績放到特定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中去考量,放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實踐中去檢驗,放到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去鑒別。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的政績,才能保證干部考評工作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三是運用結構分析,增強考評工作的前瞻性。干部考評工作,既是對干部個人工作情況和現實表現的綜合評定,也是對干部隊伍素質結構和整體活力的一種分析。在干部考評工作中,應注意分析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氣質結構和能力結構,為優化班子結構,提升干部隊伍的整體水平提供依據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