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3 04:43:00

導語:社會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與發展需求

(一)****社會發展科技工作進展

1.社會發展科技漸受重視,技術創新力度不斷加強。**期間,我省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不斷加強,科技投入不斷加大,支持領域全方位拓展,初步形成各領域協調發展、共同推進的局面。省科技廳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組織實施了《生物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及示范工程》、《服務業電子化重大科技攻關及示范工程》,啟動了《生態省建設重大科技攻關及示范工程》、《科技興海科技攻關及示范工程》。社會發展領域共計列入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29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5項。積極參與國家的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活動,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76項,獲得國家科技經費支持1.02億元。國家級和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達到15個。

2.科技創新水平國內先進,支持社會發展作用明顯。**時期,我省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形成了一些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技術學科,對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日益明顯,科技發展進入全國先進水平。已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獎8項,占我省獲獎總數的23%;獲省級科學技術獎351項,占授獎項目總數的31%;社會發展領域獲得的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幅,**年約為112項。在資源環境科技、海洋科技、醫藥衛生科技、公共安全、服務業等領域中,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技術、垃圾焚燒尾氣處理成套技術設備、水下GPS系統、深水網箱養殖、人體器官移植和多臟器聯合移植技術、人工肝支持技術、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治療白血病、刮吸手術解剖法、視光學研究、大腸癌高危人群防治、臺風及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技術研究、突發性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研究、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應用綜合示范、信息化科技村鎮建設示范等,具有國內領先或國內先進水平。

3.創新體系建設力度加大,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時期,全省重視加強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實力較快增強,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目前,已在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建立了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與中試基地28個,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60個,區域創新服務中心6個,區域支柱產業攻關試點縣(市、區)3個,科技興海示范區和海洋科技園區11個,環保產業示范基地近20個。并重視通過科技創新實踐等多種途徑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4.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從全省總體上說,對社會發展科技工作重視還不夠。各級領導和政府有關部門尚未對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給予應有的重視,在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中常把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放在附帶的地位,有些地方甚至忽視社會發展科技工作。二是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管理體制不順。我省大多數市、縣(市、區)均未專設社會發展科技管理機構,部分市縣甚至沒有明確的分管機構,省市縣聯動機制不健全。三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除醫療、環保和海洋等領域以外,其他各領域的科技人才力量均較薄弱,特別是普遍缺少較具國內知名度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制約了我省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社會發展科技需求

**期間,我省面臨的許多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都對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和緊迫要求。其中最為突出的有:

一是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表現在高消耗、高浪費、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生態安全、食品安全、資源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急需加強工業、種養業和部分服務業的污染控制、污染治理與污染環境修復,災害、礦山、工程與水土流失等退化生態修復,主要水系綜合整治與酸雨、赤潮、城市熱島效應防控,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循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攻關。

二是醫藥衛生越來越難以適應人民不斷提高的生活質量要求。對高發、重大疾病缺乏相應的高效、特效藥物,面對增加較快的疾病缺乏及時有效的應對手段,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等的應對措施不多,出生缺陷率高居不下。因此加強對重大、高發、突發疾病預防控制和先進治療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技術研究開發,加強生殖健康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醫藥創制技術和中藥現代化技術研究開發,已成為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的緊迫任務。

三是公共安全面臨不少問題。重大氣象災害、洪澇災害、地質災害頻發,未進行抗震設防的及水庫誘發地震災害存在嚴重的潛在威脅,交通事故快速增加,食品質量事故、火災與爆炸等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災害、事故造成的社會經濟與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呈擴大趨勢?!耙虼吮仨毤訌妼Ρ臼「甙l、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預警及減災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對食品安全、工礦生產安全、火災與爆炸安全、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技術裝備等方面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城市綜合公共安全體系技術和防災減災綜合技術保障體系的綜合集成研究。

四是服務業科技創新不足。**經濟結構中現代服務業短缺的問題正在逐漸暴露出來,并已影響到**制造業的發展后勁,而服務業是科技工作長期以來的一個薄弱環節,服務業科技含量低、科技創新不足,又制約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期間,特別需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技術、第三產業信息化技術、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技術、智能交通技術等。

五是海洋經濟科技需進一步加強。目前,我省海洋經濟技術開發還遠不能適應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需求,需要在海洋工程技術裝備、海洋交通技術裝備、海水健康養殖、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洋環境資源保護與開發、海洋信息服務等多方面加強技術創新,為海洋經濟強省建設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二、**發展思路

(一)總體發展思路

1.**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落實“五個統籌”,按照有利于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省戰略,有利于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有利于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有利于社會發展相關產業科技進步的總體要求,加強社會發展各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社會發展科技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堅持突出重點與統籌協調相結合,堅持突出自主創新與加快成果轉化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與多方面聯動相結合,堅持研究開發與創新能力建設相結合,堅持社會發展科技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意識。

2.**社會發展領域科技的總體發展目標:以環境資源、公共安全、人口健康、海洋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為重點,通過對各領域的科技攻關與科技示范、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科技人才培養,攻克100項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推廣應用100項左右重要高新技術和其它先進適用技術,建成一批國內領先或一流的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培養與引進30名以上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300名左右本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獲得具有國內領先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均比**期間增加一倍以上,申請和獲得發明專利年均增加30%左右,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綜合能力保持全國先進水平,若干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綜合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若干專業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發展重點與主要任務

設想**期間,社會發展科技重點突出環境資源、公共安全、人口健康、海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5大重點領域,實施4大科技創新工程。同時在4大科技創新工程中進一步突出重點,設立7個科技攻關專項計劃,加強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究攻關;創建一批專業技術創新平臺,以增強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1.實施4大科技創新工程

(1)生態省和循環經濟科技創新工程。圍繞建設生態省,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組織實施生態省和循環經濟科技創新工程。發展重點為:資源節約、替代、再生與循環利用技術;環境污染控制與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城鎮人居環境建設共性關鍵技術;區域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技術;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期間,本工程擬組織實施30-35項重大科技聯合攻關項目,取得30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與國內領先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與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產品,在若干學科技術上形成國內一流的創新能力,在生態省建設與循環經濟發展中發揮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用。

(2)科技興海創新工程。圍繞“港、漁、景、油、涂、能”等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組織實施科技興海創新工程。發展重點為: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海水綜合利用與海水淡化技術;海洋工程與臨港工業技術;海洋信息技術和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海洋旅游相關技術。**期間,本工程組織實施20-25項重大科技聯合攻關項目,攻克20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產業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轉化和推廣應用一批海洋高新技術,開發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海洋產業產品,在若干海洋產業學科技術上形成國內領先的創新能力,對海洋產業發展起到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用。

(3)人口健康與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工程。圍繞提高人口質量與健康水平,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和推進“平安**”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組織實施人口健康與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工程。人口健康科技領域的發展重點:重大和高發疾病預防控制與治療技術;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優生優育與人口控制新技術;中藥現代化技術;生物制藥技術與化學藥物合成新技術。公共安全科技領域的發展重點:重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技術;食品安全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生產、交通與設施安全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期間,本工程組織實施40-50項重大科技聯合攻關項目。取得20項以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醫藥衛生技術,開發上市20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較大國內外市場潛力的創新藥品,促進醫藥衛生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保障人民健康。攻克15項以上具有**特色與先進水平的公共安全領域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開發一批有市場前景的公共安全產品,形成整體先進、局部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對**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持作用;

(4)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工程。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強化現代城市功能,優化國民經濟結構為目的,組織實施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工程。發展重點:現代物流技術與電子商務技術;教育、文化、旅游領域信息化技術;政府綜合服務支撐平臺技術;智能交通技術。**期間,本工程組織實施20-25項重大科技聯合攻關項目,開發并推廣應用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服務技術,在金融、物流、商貿、交通、旅游、教育、文化傳媒、農村服務、政府公共服務等領域形成國內一流的服務業電子化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2.設立7個科技攻關專項

(1)水污染防治及水資源綜合利用專項。針對我省突出的水污染現狀、水環境問題和水資源供需矛盾,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處理成本、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人民生活與健康安全為目標,重點研究開發高耗水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工業與城鎮污水高效處理關鍵技術,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控制技術和水污染防治技術,流域水環境污染總量控制管理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濕地生態保護與保護性開發利用技術,工農業生產與生活高效節水技術,城市水循環利用技術與廢水再生回用技術,區域性水資源優化配置技術,水環境安全監測和預警技術,環境污染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與預警技術等。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突破10項左右重大或重點關鍵技術,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有產業化前景的科研成果,建設10個以上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推廣20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和研究成果。

(2)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專項。針對我省固體廢物種類、數量不斷增加,嚴重污染環境,大量浪費資源的問題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需求,重點研究開發重點行業的生態工業組織技術與固體廢棄物減量化技術,工業廢棄物和工業廢舊產品的再利用技術和再資源化技術,畜牧業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技術,農作物秸桿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城鎮和農村生活垃圾生態化資源化處理技術,廢水污泥資源化處置關鍵技術,廢舊水泥等建筑垃圾資源化技術,廢棄物再資源化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技術,危險廢物的無害化穩定化固定化技術等攻關研究。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突破10項左右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有產業化前景的科研成果,推廣20項先進適用技術和研究成果,使全省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的增長趨勢明顯逆轉,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初步形成產業。

(3)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技術專項。針對海島、海洋生活與生產淡水緊缺和海水水利水平低的現狀,需加強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攻關,重點研究開發海水淡化用高性能膜材料與膜組器制備技術,海水淡化工程能量回收裝置與高速離心高壓泵制備技術,海水淡化成套工程裝備和多聯體耦合設備,移動式應急海水淡化技術及裝置,海水淡化工程利用海洋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立日產萬噸級以上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研究開發海水直接利用與海水微鹽水綜合利用技術,海洋鹽化工關鍵技術與海水礦物質資源提取利用技術。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研究開發5項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利用關鍵技術,獲得5項左右的發明專利,建立若干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繼續保持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技術的國內領先優勢。

(4)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專項。面對我省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地質災害等主要自然災害高發的客觀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重點研究開發重大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災害評估、應急處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術,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災情評估和應急處理技術,地震前兆異常識別、震災預測評估和應急處理技術及水庫誘發地震預測技術,高層建筑與重大工程項目選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計技術及村鎮民居抗震建設技術,庫壩、堤塘等水利工程安全監測及突發險情的應急搶險技術,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測、預防、預警、應急處置、指揮決策一體化技術系統。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攻克防災減災領域10項左右關鍵技術,基本建成具有“預測、預防、預警、應急處置”四位一體的防災減災技術保障體系。

(5)重大與高發疾病防治技術專項。城市化、工業化、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導致疾病譜發生了改變,除老年病、慢性病等常見多發疾病外,出現了疾病變異和多種新發重大疾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加強研究開發我省重大疾病與高發疾病的防治技術。重點研究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重點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老年癡呆、重點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和高發疾病的早期篩查新技術新方法,預防控制關鍵技術,診斷治療關鍵技術,微創和無創治療技術,介入技術,器官移植技術,生物治療技術等。力爭在器官移植、干細胞研究、傳染病防治、血液安全等方面突破2-3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疾病防治技術,取得10項以上自主創新的、具有較強臨床應用性的先進診治技術重大成果。

(6)生物制藥技術專項。生物制藥是國際制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省需要應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產業。重點研究開發基因重組及高效表達技術,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酶工程及蛋白質工程技術,生物大分子活性物質的修飾技術,發酵新工藝和分子育種技術,生化物質分離純化及集成技術,單克隆抗體,疫苗和分子檢測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等。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突破10項左右共性技術與關鍵技術,創制5個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藥物,申請10項以上技術發明專利,培育3-5個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和生物制藥產業鏈。

(7)中藥現代化專項。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中藥產業,提高中藥材質量、中成藥質量和中藥制藥裝備技術水平,實現中藥現代化,是中藥產業發展的關鍵。要以完成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目標為主要內容,重點研究開發中藥制藥先進成套裝備技術及連接件,元器件標準化技術,療效確切的古方驗方二次開發技術和中藥新劑型技術,“浙八味”等大宗藥材、竹資源、蠶桑資源、海洋資源的中藥功能性食品開發技術,中藥材良種選育和規范化種植技術等。通過專項的實施,5年內突破10項左右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獲得50個左右中藥新藥批文,申請30項以上國家發明專利,培育成10個以上中藥和中藥功能性食品著名品牌,培育3-5家中藥制藥裝備制造先進企業,創建一批浙產名牌中藥材。

3.創建一批專業技術創新平臺

圍繞4大創新工程,在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技術、生態環境與污染治理技術、海洋養殖工程與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重大自然災害防御和食品安全技術、重大疾病防治與公共衛生技術、中藥現代化與新藥創制技術等方面,通過深入調研和組織,逐步建立一批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增強本省社會發展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專業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以“統一規劃、明確目標、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為工作思路,以“共建、聯合、服務、創新”為宗旨,加強科技資源整合與技術集成,強化服務功能與技術創新,把平臺建設成為行業技術服務的依托中心,行業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龍頭,主動設計與實施重大科技公共項目的有效載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重要基地。

同時,支持建設一批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區域創新平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與試驗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與民營科技機構的建設。

三、發展對策與保障措施

(一)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對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加快科技強省建設、生態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建設和“平安**”建設,對提高政府管理社會事業的能力,構建和諧社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利用廣播電視、新聞報刊等傳媒和科技會議、報告講座、科普活動等各種宣傳陣地,以各級黨政領導和政府管理部門為重點,面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使全省公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和政府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樹立科技工作統籌協調發展的觀念,營造推進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省科學技術廳要督促全省各地科技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浙科發社〔2004〕43號)的精神,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省與各市建立必要的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協調制度,協調社會發展相關行業部門的科技工作,調動各類科技資源共同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定期召開全省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會議,動員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社會發展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各市科技主管部門一般應設立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管理處室,并在市級科技計劃體系中建立社會發展科技計劃專項。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列為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和創建科技強市、強縣(市)的重要考評內容。

(三)完善科技投入機制,加大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投入。完善社會發展科技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和民間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各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應主動調整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加大對資源、環境、安全、健康等公共領域的科技投入力度,強化政府在社會發展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投入社會發展科技的科研經費應達到本級科研經費投入總額的30%左右;對在本地區實施的國家、省各類社會發展科技項目,要安排一定的本級科技配套經費;進一步加強省、市、縣聯動,共同出資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強參與國家的社會發展領域重大科技活動,積極爭取國家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獲得國家對我省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更多支持。積極推動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加大對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投入。積極爭取國際合作和國際援助項目,積極引進外資投入我省社會發展科技產業。研究制定社會公益科技創新鼓勵政策,鼓勵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活動。

(四)大力鼓勵社會發展科技自主創新。堅持把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自主創新項目引導機制與經費投入機制。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專項指南的引導和重大項目主動設計的力度,推進社會發展領域共性關鍵科技問題的重點突破。政府科技經費要向自主創新的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傾斜,更多地支持以研發活動(R&D)為起點的科技項目。切實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創新成果獲得自主知識產權,鼓勵自主創新科技產品的標準化工作。建立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計劃項目績效考核制度,對生態環境、公共安全、人口健康、公益服務效益為主要目標的科技項目,應單獨建立以社會效益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制度。

(五)大力支持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化能力建設。針對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發展重點,加快建設相應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科技信息平臺。省財政科技經費每年要有足夠的比例用于支持社會發展科技領域的重點實驗室與中試基地、重點學科、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社會發展科技攻關和成果產業化項目為重點,繼續推進科技示范基地和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引導企業和社會團體出資建立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研發和科技產業化平臺,鼓勵這些平臺為社會發展科技活動提供有償服務。鼓勵發展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健全科技創新創業的中介服務體系。鼓勵探索切實有效、形式多樣的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改進完善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招投標制度。

(六)大力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堅持把發現、培養、使用、凝聚優秀人才作為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要把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實施、創新平臺建設與科技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繼續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中青年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有利于發現和大膽使用優秀科技人才,有利于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科技立項制度、科技項目評價制度和科技獎勵制度。實施社會發展重大科技項目必須堅持“一帶二出”,即以項目帶學科,以項目出人才、出成果,把實施重大項目作為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平臺;在重大項目的考核指標中,增加人才培養的考核內容,做到實施一批項目,培養一批人才。要把使用優秀科技人才、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凝聚雄厚科技人才力量列入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計劃與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