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調研情況報告

時間:2022-09-23 11:16:00

導語:黨建工作調研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工作調研情況報告

市委組織部于**年7月26日至8月1日派出了6個調研組,分赴全市17個鄉鎮黨委及有關市直單位、非公經濟黨組織開展了黨建調研周活動。調研組連續七天深入鄉(鎮)、村,深入基層一線,圍繞改進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方式;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明確各級黨建工作責任制等9個方面的內容,采取檢查、座談、走訪、發放征求意見表的方式進行了認真地調查研究,調研期間,召開市、鄉、村三級共65場座談會,發放1000余份征求意見表。通過調研,發現了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收集到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市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基本情況

全市共有22個黨(工)委,685個黨支部,有16484名黨員,其中:預備黨員287名;女黨員1825名;少數民族黨員41名;35歲以下的黨員2265名,35歲以上60歲以下的黨員8862名,60歲以上的黨員5398名;大專以上文化的黨員3023名,中專(高中)文化的黨員5234名,初中以下的黨員8227名。

全市有農村黨支部338個,農村黨員11655名,其中:女黨員1245名;35歲以下的黨員1240名;35歲以上60歲以下的黨員5763名,60歲以上的黨員4652名,占總數的40%;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的黨員114名,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黨員3379名,初中以下文化的黨員7608名。全市在非公經濟組織建立黨支部13個,有黨員136名。

二、近年來黨建工作情況

(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1、能較好地執行市委的黨建工作制度,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各鄉鎮村基本上能結合各自實際,較好地貫徹落實我市黨建工作的各項決定和工作措施,較好地執行了黨員“紅本子”、黨員教育管理“六個一”、“三評促和諧”以及“好班子”公示牌等制度,讓農村黨員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心和關愛。如澤覃鄉在實施黨員“紅本子”過程中,要求每位黨委委員每季度必須對所掛鉤聯系支部的“紅本子”使用情況進行一次抽查,使基層的黨組織生活趨于正常化;云石山鄉結合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書記“雙帶致富”、農村黨員“十帶頭”活動以及農村“八好”家庭評選,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三評促和諧”活動。去年,全鄉共評議出優秀共產黨員39名,不合格黨員2名,評出優秀村干部13名,評出“八好”家庭829戶,有效保持了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和活力;萬田鄉木瓜村切實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大力實施黨員關愛工程,對患病住院、生活困難及去世的黨員,支部堅持派人帶上慰問金前往看望,此舉使黨員有了歸宿感和榮譽感,增強了黨的吸引力,一位村民年齡已經50多歲了,仍主動要求入黨;云石山鄉超田村推行“好班子”公示牌不到一個月,就收集到群眾對好班子建設的意見建議20余條,通過整改問題,采納建議,提升了班子建設水平。

2、能適應農村工作新形勢,積極探索抓好農村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

各鄉鎮村面對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黃柏鄉針對當前農村黨員發展難的問題,實行黨委推薦、支部自薦、雙向培養、共同考核的發展黨員機制,擴大了發展黨員視野,提升了發展黨員質量;萬田鄉針對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結合實際,在廣東省惠州市成立了流動黨員臨時黨支部,并明確一名黨委委員掛鉤聯系該支部,確保了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正常化;沙洲壩鎮沙洲壩村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行了黨員承諾為民辦實事公示制,深化村務公開,推行了村務質詢制度,此舉有效地轉變了干部作風,解決了許多基層難題;象湖鎮黨委以“三評促和諧”活動為契機,根據評議結果安排鎮機關黨員干部的工作崗位。

(二)機關、學校、非公經濟黨建工作

1、機關黨建能結合各自行業特點,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如地稅局在全系統開展“學習年”活動,在落實“”的同時,聘請專家學者講授社會主義榮辱觀、新黨章等黨課,抓好地稅窗口建設,要求一名黨員帶動一名職工,做到“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教育局黨委結合實際,在中小學校和黨員中開展了助學幫困、扶智幫困活動。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內,局機關黨員捐款5200元,救助58名貧困學生,各中小學校為496名貧困學生減免費用近2.5萬元,局黨委還在全系統廣大黨員中積極倡議,籌集善款3.8萬元,幫助17名先進性“唇腭裂”學生實施修復手術。

2、非公經濟黨組織的橋梁作用日益凸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贛南閩光公司按照“三個培養”的要求,注重發現和積極引導平時表現好、有入黨愿望的青年,積極建議公司董事會大膽使用業務骨干黨員,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化工機械公司黨支部積極開展維護職工權益、幫扶困難黨員活動,提高了黨支部的威信。目前,13名黨員中有7名黨員為公司中層以上干部。

三、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農村發展黨員工作不太正常,黨員隊伍活力不夠。大部分村黨支部保證不了每年發展一名黨員,有的支部甚至三年沒有發展一名黨員,嚴重影響了黨員隊伍先進性,究其原因:一是發展黨員“源頭”不暢。特別是農村基層,年青、有知識、素質好、有能力的村民大部分外出,或者是忙于發展產業、經商,很少與支部溝通交流,對黨的宗旨和內涵不了解,缺乏入黨熱情;二是黨組織本身的吸引力不強。很多基層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不能很好地適應形勢、切合實際,有的僅僅停留在開個會,學文件、傳達會議精神上,黨員在政治上、商討事關全村的大事中沒有體現先知先覺、參與決策的優越性。在平時,黨組織更多的是強調黨員的義務,往往忽視了黨員的權利保障,村民不容易看出黨的先進性體現在哪,對黨缺乏積極向往的興趣。

2、年齡結構偏大,致富能力不強,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影響力。由于全市農村黨員的發展連續多年呈負增長,導致黨員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60歲以上的黨員占農村黨員總數的40%,農村黨員平均年齡超過55歲。農村黨員的年齡結構偏大,知識結構偏低,致富能力不強,大部分農村黨員尤其是老黨員的生活水平不富裕,相當一部分黨員的家庭收入在當地處于中低水平,有的老黨員喪失勞動力后生活甚至在溫飽線以下。在經濟地位占主導力量的社會環境下,黨員的生產發展情況、生活富裕程度直接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3、黨員在年齡、知識、技能等方面無明顯優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揮。一是基層組織對黨員的各種培訓針對性不強,特別是農業實用技術、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不多,即使有培訓也缺乏實用性,黨員的學習機會少,難以掌握符合形勢發展的新知識,影響了黨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而影響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二是老黨員、低學歷占大多數的農村黨員結構,決定了其自身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不強,導致農村黨員在政策法規、科學文化及各種技能,尤其是致富技能等方面,相比其他群眾無明顯優勢。如在新農村建設各個領域中,有能力擔任領頭人的黨員難挑選。

4、黨員外出量大,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方法措施有待探討和更新。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農村勞務輸出日益加大,許多有經營頭腦、思想活躍、掌握了一技之長的黨員外出謀生。據調查反映,全市農村長期或短期流動黨員數占農村黨員總數的比例接近1/4。流動黨員外出后,本地黨組織對他們的工作、思想和參加組織生活情況了解不多。其原因有三:一是流動黨員忙于生計,缺乏主動與黨組織聯系的意識;二是基層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缺少對其聯系和管理的方式;三是基層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在措施方法上乏力。

5、相當一部分基層黨組織沒有活動場所或活動場所破舊不堪,組織生活無法正常開展。部分村沿用過去的破爛村部,如萬田鄉8個行政村有7個村仍沿用老村部。有的村在舊村部廢棄或倒塌后,一直租用民房辦公;有的村雖有村部,但缺乏辦公設施,無法正常地開展好組織活動。

6、有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處于“二線”狀態,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一是崗位意識不強。有的黨組織負責人缺乏黨建工作責任意識,開展黨建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點子不多;有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認為支部書記是虛職,屬于“退二線”狀態,做好做壞一個樣;有的認為機關黨組織的職責是協助行政負責人完成任務,是配角,如果行政負責人不支持黨建工作,尤其是不給開展黨建活動必要的經費,那么黨建工作就難以正常開展。二是對黨員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對黨員的教育大多數停留在學習文件上,沒有做好與業務及其他工作的結合文章,未能和評先評優有效的整合,體現黨員的先鋒作用;三是黨建活動經費困難。不少單位往往以經費緊張為由,不撥或不能保證一定的經費,一些必要的活動因沒有經費而無法開展。

7、《黨員管理服務手冊》在設置和要求中存在一些不足,執行效果與預期要求有差距。一是鄉、村兩級對“紅本子”的管理使用沒有及時跟蹤管理,對“紅本子”的填寫難沒有采取一些措施和辦法;二是“紅本子”的設置內容上存在一些操作不便的地方,如有的欄目不好填,有的內容記錄費勁,加上部分農村黨員缺乏書寫記錄的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影響了“紅本子”的填寫。三是“紅本子”對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沒有具體明確的標準和內容,所含內容與農村實際工作,特別是黨支部、黨員如何聯系、服務好群眾沒有可操作的方法,缺乏實用性。四是《手冊》忽視了不同行業的個性問題,對不同類別的黨員適用性不強。

四、解決問題的途徑

1、完善開放的黨員教育培訓機制,全面提升黨員的素質。一是營造培訓黨員的社會氛圍。重視對黨員群體的培訓,在全社會形成培訓黨員的共識和合力,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公經濟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培訓黨員。二是建立黨員定期培訓制度。建立黨員人力資源信息庫,將全市黨員的基本情況、能力特長等錄入電腦,保證各級黨組織一定的黨員教育經費,支持黨員進行“點菜式”培訓。三是在市、鄉兩級組建黨員教育師資隊伍。采取定點培訓和深入基層巡回培訓的方式對農村黨員進行多層次、多知識的培訓。四是拓寬培訓陣地和培訓內容。選擇各類企業和科技示范基地作為黨員的現場培訓基地。五是拓寬培訓形式和手段。重視利用電教片來加強黨員的教育培訓;在電視臺開辟農業實用技術欄目;編寫一本方便易讀的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等方面的黨員讀本。

2、構建關心關愛黨員的制度體系,增強黨組織和黨員在群眾中的吸引力。一是建立困難黨員扶助機制。對不同類型的困難黨員、老黨員建立臺帳,建立全市困難黨員扶助基金,制定完善相關的扶助措施和制度;二是建立黨員發展生產的幫扶機制。在各種技能培訓、外出務工、生產發展等方面優先考慮黨員;三是建立體現黨員政治優勢的議事機制。如在商討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時,先召開黨內會議,在處理一些敏感問題過程中,先征求黨員意見;在村(居)換屆選舉或其他理事會的組建中,優先考慮是黨員身份的村民。

3、轉變發展黨員觀念,拓寬發展黨員新路子。一是加大發展黨員典型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黨員先進、黨員光榮的氛圍,樹立黨員先鋒作用的好形象;二是加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力度。對重視黨組織建設、大力發展黨員、重視黨員發揮帶頭作用的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在相關政策上給予優惠照顧,既提升了負責人抓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又增強了入黨對象的榮譽感。三是在政策規定范圍內,對黨員的生產生活適當給予方便,如在發展辦理各種證件、參加各種活動給予優先權。

4、明確黨建工作責任制,健全基層黨建長抓不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機制。在各級黨組織樹立不抓黨建工作是失職,抓不好黨建工作是不稱職的觀念,對各級領導干部實行黨建工作掛點聯系、駐點調研、目標落實、年終考核等制度;制訂工作目標時,把黨的建設納入單位年度工作目標考核中。二是對干部的考核評價、選拔任用引入黨建工作實績要素。把黨建工作實績作為干部選用、提拔的重要依據。三是要健全和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抓黨建工作的職責、任務和目標進行詳細規定,建立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的工作合力。四是營造出良好的黨建工作氛圍。加大黨建工作經費的投入,對黨建工作經費的建立一套良好的投入機制;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實行權責結合;進一步理順好機關支部書記與行政負責人的關系,明確黨組織和負責人的職責,進一步落實黨管干部的原則。

5、構建流動黨員管理新模式,使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一是對流入外省(市)的流動黨員管理實行協議制。村黨支部為每位流動黨員辦理《流動黨員管理證》,每年與流動黨員簽訂協議,要求流動黨員積極參加流入地黨組織生活,經常與村黨支部保持聯系,每月或每季度寄回黨員個人在外地的工作、思想和參加組織生活情況材料,并加蓋流入地黨組織公章。二是對農村流入本市城區的流動黨員,委托街道社區管理。以居委會為中心劃分若干個社區,從現任或退居二線的領導干部中挑選熟悉黨務、責任心強的人員兼任街道社區組織員,對流動到社區的外來黨員加強管理和服務,并發揮他們的作用。

6、對《黨員管理服務手冊》的內容和欄目進行調整,發揮《手冊》管理黨員、解決問題的實效。一是《手冊》大小依照《公務員考核手冊》設計,便于攜帶。二是欄目設計作適當調整:增加支部年度工作計劃欄目冊;增加黨員職責欄目;參加組織生活和接受組織談心兩個欄目可適當擴大;做好事實事情況中“接受或證明人簽字”一欄改為“活動組織者簽字”;增加黨員擔任職務欄和榮譽欄;增加黨員接受培訓情況欄目;增加黨員收聽收看黨員電教片的情況;增加流動黨員必填欄目。三是對《手冊》的內容在注重黨員共性要求的基礎上,兼顧個性設計。按照機關、農村、社區、企業單位、非公經濟等不同類別在具體要求上增加不同行業的欄目設置,使不同行業黨員能對照各自的先進性具體標準,自覺踐行先進性。四是對《手冊》的填寫、使用專門制訂管理和督查措施。在一開始推行《手冊》的規范填寫、正常使用時要作一些硬性要求,明確各級黨組織的不同責任。

7、建立“黨務公開、陽光承諾”工作機制,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拓寬黨務、政務公開渠道,推選黨委與群眾“零距離”工作法。把黨組織的承諾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各鄉鎮建立“陽光政務公示欄”,公開黨委的年度工作計劃,要辦的實事,要解決的問題;每位黨委成員的聯系號碼、分管工作、履行年度計劃的工作職責、聯系駐村工作情況以及承諾為群眾辦事的工作目標、進度;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等機構的職責、辦事流程;同時,推行“首問責任制”、“承諾辦結制”等制度,切實增強黨務、政務工作透明度,拉近黨群、干群距離,提高黨員干部為群眾辦事、解決問題的效率。市直各單位要通過建立“陽光政務公示欄”,把工作職能、辦事程序、年度計劃安排、承諾及每位班子成員的分管工作等情況對外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增強工作透明度,提高機關工作效能。

8、組織黨員開展好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增強黨員踐行先進性的主動性。各鄉鎮、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要根據黨員的不同崗位和工作實際,組織黨員開展好主題鮮明的實踐活動,如在機關黨員中,開展創“五型”黨員、“我為黨徽添光彩”等活動;在企業黨員中,開展“比奉獻”、爭當“生產標兵”等活動。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增強黨員發揮模范作用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