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黨員道德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8 03:03:00
導語:新時期黨員道德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新時期共產黨員道德建設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加強黨建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黨員隊伍尤其是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了不容忽視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甚至道德敗壞等現象,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前不久,我們組織了由部分青年教師、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的五個調研組,分別赴河北省部分企業、農村、機關、社區和學校等系統對黨員隊伍道德建設狀況進行了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大部分基層黨組織對當地黨員的思想道德現狀表示關注和憂慮,有68%的人認為當前“黨員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有92%的人認為“當前亟待大力加強共產黨員的道德建設”,87%的人認為“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直接影響當地的黨風和社會風氣”。調研結果顯示,加強新時期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新時期黨員道德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道德觀念淡化、道德標準降低。調查發現,有75%的人認為當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觀念淡化了”,甚至有7%的人認為在部分黨員領導干部中“根本沒有什么道德觀念了”,只有18%的人認為當前“領導干部的道德觀念加強了”。在調查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當前“黨員干部道德的標準降低了”,比如在回答“您對待工作能否像焦裕祿和孔繁森那樣盡職盡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嗎”時,只有19%的人回答“能”。當問及“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您應該如何處理”時,只有41%的人回答“應當放棄個人利益”。在回答“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有什么樣的道德境界”時,有22%的人認為應該是“大公無私”,57%的人認為應該是“先公后私”,54%的人認為是“公私兼顧”,還有3.5%的人回答“說不清楚”。
一些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缺乏基本的道德知識和道德辨別力。調查中發現,一些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對自己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范知之甚少。比如在回答“領導干部應當遵守什么道德基本原則”時,有28%的人回答是“集體主義”,有58%的人回答是“服務、公正、效率”,有34%的人回答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有6%的人回答“說不清楚”。在回答“你是否知道我國現階段領導干部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時,僅有21%的人回答“知道”,有58%的人回答“不完全知道”,還有24%的人回答“不知道”,17%的人“說不清楚”。由于對一些基本的道德規范不清楚,所以導致部分黨員干部在一些基本的是非、榮辱、善惡面前態度不明朗、行動不果斷。
部分黨員或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行為失范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些黨員或黨員領導干部信仰缺失。在座談調研時,基層許多同志突出強調這個問題。在問卷調查中也比較明顯地反映了這個問題。比如在回答“您在處理公務活動中能否做到不用公款請客送禮、大吃大喝”時,僅有8%的人回答“能”,而有32%的人回答“基本上不能”。在回答“當前領導干部行為失范的突出問題是什么”時,有32%的人回答是“行賄受賄”,57%的人回答是“權錢交易、買官賣官”,36%的人回答是“用公款請客送禮、吃喝玩樂”。在回答“當前條件下作為一個黨員領導干部能否做到既不受賄也不行賄”時,有11%的人回答“能做到”,有32%的人回答“做不到”。
新時期黨員道德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造成少數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道德建設方面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社會體制轉軌和價值觀念多元化帶來的影響。由于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和外來文化對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這種多元價值觀影響到黨員領導干部道德領域,導致少數黨員領導干部道德價值取向的紊亂和領導干部道德失范。
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本質和主流。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某些消極東西,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一是商品經濟原則同黨性原則之間存在的對立性,使少數領導黨員干部產生了認識困惑,不知如何去堅持黨的宗旨;二是發展市場經濟導致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作出錯誤的道德價值選擇。再加上我國目前生產力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但我國畢竟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物質利益的增加都對人們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在這種情況下,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常常抵擋不住物質利益特別是金錢的誘惑,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權錢交易,以謀取私利,甚至走向腐化墮落。
權力過分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的影響。由于我國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又由于民主集中制沒有有效地貫徹實行,使權力過分集中到個別領導者手中。權力過分集中的一個重要弊端是容易產生官僚主義、特權現象以及對領導干部監督管理軟弱無力,致使提升領導干部道德素質的制度保障很不健全,甚至在干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治現象。比如黨和國家雖然取消了干部任職終身制,在干部選拔、任免上也引進了競爭機制,但具體實施時往往還是流于形式。這種狀況導致部分黨員領導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職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上,而是圍著上級領導轉,想方設法向上級討好甚至行賄,為了求得職務升遷而喪失道德。在問卷調查中,認為目前我國政治體制特別是干部體制的弊端是導致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道德行為失范主要原因的不在少數。
社會調控機制不健全的影響。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有賴于強有力的社會控制監督和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而目前我國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調控機制明顯存在不健全的狀況。一是社會輿論、傳統習俗等社會調控機制的作用發揮有限;二是多種道德思想和多元價值評價標準擾亂了人們的思想,使社會調控機制難以正常、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問卷調查中,有46%的人認為社會輿論“基本不起多大作用”;有38%的人認為部分黨員干部道德失范是“多元價值評價標準擾亂了人們的思想”。
領導干部道德建設自身滯后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放松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等領導干部道德規范作為不切實際的東西加以否定,從而導致了某些“吏無吏德”、“官無官責”的消極現象,并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加上這些年我們在領導干部道德建設方面措施欠缺,從而導致了部分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道德約束虛無化、道德越軌無懲治化等狀況。我們在問卷調查時,有56%的人認為“道德規范不健全、不明確、不具體”。由此也就導致了相當數量的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缺乏基本的道德知識,因而不能自覺地按照黨員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部分黨員干部放松了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放松甚至放棄了對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是導致其喪失道德人格的主觀原因。近年來,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不注重自身思想改造,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喪失了理想和斗志,追求享樂,成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的俘虜,嚴重敗壞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調查中顯示,有42%的人認為,造成黨員領導干部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黨員領導干部個人價值觀的扭曲”和“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造”。
加強新時期共產黨員道德建設的主要對策
加強共產黨員的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組織從多角度、多方位抓緊抓好,更需要全體共產黨員以身作則,認真踐行。
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在理論武裝中保持政治堅定,在把握規律中明辨前進方向,確保在復雜環境中理想信念不含糊、不動搖。當前,尤其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在理論武裝中不斷提高改造主觀世界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升華共產黨人的思想道德境界,永葆思想上的先進性和道德上的純潔性。
密切聯系群眾,投身社會實踐。堅持宗旨、一心為民,既是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又是其行為準則。只有為群眾動真情,才能為群眾辦實事。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排群眾之所憂,解群眾之所難,努力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都能體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最高標準,真正以造福于民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強化內在約束,提高道德修養。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重”,就是要檢點自己的言行,尊重自己的人格。要注意防微杜漸,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省”,就是要勤于反躬自問,善于反觀自照,嚴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反省,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警”,就是要做到警鐘長鳴,善于自我警示,任何時候都不放松廉潔自律的高標準、嚴要求,牢牢守住黨性原則的防線、思想道德的防線和法規紀律的防線。“自勵”,就是要堅持正確方向,砥礪奮斗精神,克服平庸思想和安于現狀的心態,始終做到創新進取。
勇于自我批評,自覺接受監督。黨內民主生活是否健全,關鍵看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否得到堅持和發揚。要著力克服黨內民主生活庸俗化和形式主義的傾向。既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開展自我批評,又要堅持黨性原則,勇于批評他人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既要聞過則喜、從善如流,誠懇接受組織和同志的批評,不文過飾非,又要堅持真理,敢于同那些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行為作斗爭。黨內監督和黨內民主是相輔相成的。要在有效的監督之下,提高加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牢牢把住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底線。
德治法治結合,構建長效機制。道德建設要靠必要的制度和機制來保證,建立健全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德治與法治相統一的黨員道德建設長效機制,是當前和今后加強黨員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實踐證明,把一些與社會、經濟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逐步將道德建設引向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德治”與“法治”有機結合起來,從制度上引導和規范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