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流通監管工作思考

時間:2022-03-19 09:18:00

導語:糧食流通監管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流通監管工作思考

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在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如何審時度勢,集中主要精力,積極主動地轉變職能,把工作重點由過去抓內部管理轉變到對全社會的糧食流通管理上來。加強對糧食流通市場的監督檢查,規范糧食流通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確保國家糧食政策、法規有效的貫徹落實,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穩定糧食市場和價格的關鍵,是推進糧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一、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的必要性及意義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糧食市場放開后的各項工作,曾經多次做出指示,要求糧食市場放開后要加強監管。20*年7月,總理就曾批示指出:“糧良食收購市場放開后,糧食企業準人制度特別是資質檢查就應該立即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一切都應該依法辦事,都應該形成規范的制度,都應該加強有效監督”。使糧食市場放而有序,放而不亂。加強監督檢查工作是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新形勢的需要,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是糧食管理走向法制化的需要,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新形勢下,糧食管理監督檢查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確保國家各項糧食政策、法規的正確貫徹執行。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對維護糧食流通秩序、維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保證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以及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一)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推進新農村建設,維護糧食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在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和市場主體多元化的條件下,要通過加強監督檢查,督促糧食經營企業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經營,守法經營,在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糧食經營企業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調控政策,自覺成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載體,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二)打擊不法經營者的違法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法制的健全,絕大多數糧食經營者都會堅持依法經營。但部分企業為了一己之私而違法經營的現象還會長期存在。特別是在糧食市場和價格發生較大波動的情況下,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兩,囤積居奇、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哄抬糧價等擾亂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的違法經營還會更加突出。如果不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制止不法糧食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就會造成糧食市場的混亂,使國家法律的尊嚴受到損害,也使廣大的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最終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因此,要不斷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打擊違法經營行為,維護糧食生產者、合法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律法規的尊嚴。(三)保證糧食流通統計數據的真實,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糧食經營者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對糧食經營者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進行監督檢查,可以保證糧食經營者依法及時、準確報送糧食流通統計數據,使中央和各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糧食流通的真實情況,為保證糧食安全,制定糧食宏觀調控規劃,以及緊急情況下準確啟動糧食應急預案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四)保證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有效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活動和政策性用糧的購銷活動進行監督檢查,這一規定有力地保證了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措施的有效執行,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督促糧食經營者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糧食流通的法律法規,可以使糧食經營者養成依法經營的良好習慣,保證必要時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得到順利執行,從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二、目前糧食流通監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受糧食供求形勢變化以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流通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工作實踐中,糧食流通監管工作遇到了許多新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二)市場主體多元化給市場監管帶來了新的壓力;(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中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積累的矛盾日漸凸現;(四)部份個體、私營糧食經營者不具備法定經營加工條件,使供應市場的成品糧質量得不到保障;(五)統計制度、經營臺帳不健全,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也給有關部門的監管工作帶來難度;(六)糧食流通監管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三、加強糧食流通市場監管的主要對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給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施行后,確保條例的貫徹落實,嚴格依法行政,將是各級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部門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責。各級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部門要深刻認識自身職能的轉變,掌握全社會糧食流通的運行規律,認真做好監督檢查工作。確保糧食市場放開后能夠維持正常的流通秩序,需要有完備的糧食流通法律法規對市場進行規范,需要糧食經營者養成自覺守法經營的良好習慣,也需要各級糧食流通監管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督檢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適應新形勢需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糧,加快糧食流通檢查工作體系建設,加大對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督力度。深入貫徹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及各項糧食流通法律法規。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要從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使各級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的同志深刻認識到做好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糧,進一步加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糧食質量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宣傳力度,積極營造遵法守法、依法辦事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與依法管糧相適應的社會氛圍。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實行執法、監督檢查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切實加強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管,保持糧食流通市場的正常秩序,真正做到放而有序,管而不死、活而不亂;要針對當前糧食市場監管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研究并制定符合實際且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切實加以解決,防止糧食行政執法中出現“不作為”或“亂作為”的情況。同時,依法做好面向全社會的糧食流通督促檢查工作,抓緊完善監督檢查工作體系,健全監督檢查工作制度,加強對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的執法監督。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監督檢查的專門機構,條件暫不成熟的也要明確專門的科室負責,并將工作體系盡量向縣(區)延伸,確保監督檢查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長效監督檢查機制,為強化各項管理和維護正常糧食市場秩序服務。(二)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爭取當地政府的重視和工商、衛生、食品藥品、技術監督等部門的配合支持。制訂嚴格的市場交易制度和糧食價格管理制度,以制度規范市場行為。在糧食流通監管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各有關監管部門的溝通合作,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制定更加切實有效的監督措施,如糧食、工商、質檢、價格、衛生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整治糧食流通秩序,做好糧食市場的監管工作,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三)加強糧油質量監督,規范糧油市場管理,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加強和規范全社會的糧油質量監督管理,既是搞好糧食行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糧油,自覺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建立嚴格的糧食質量衛生標準和管理體系,加大對糧食質量衛生標準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法制觀念和質量意識。并且,從實用出發,幫助糧食經營者建立質檢網絡,配置檢測設施,搞好質檢員的培訓,完善糧油質檢制度。使社會各方面對糧食質量有一個科學認識,引導群眾科學消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二是要積極推行和健全糧食準入制度,適當提高入市門檻,防止流通渠道過于混亂,消費者無所適從。加強糧油質量監督檢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和抽查市場糧油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查處糾正,從嚴把好糧油商品質量準人源頭。加強糧油質量、品質測報,原糧衛生和糧食加工環節的監管。定期質量監測公告,引導市場,引導消費,維護公眾的知情權,讓人民吃得明白、放心,真正做到為食者造福。(四)發揮糧食行業協會和其他中介組織的監督協調作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其他執法部門在調整自身職能、適應新情況的同時,要重視糧食行業協會和其他中介組織的監督和協調作用。在市場主體逐漸多元化而行政管理部門監管措施不完善的歷史過渡時期,糧食行業協會和其他中介組織的監督和協調作用應得到充分發揮。大力開展“放心糧油”、“放心糧店”、“放心糧油企業”評比活動,引導糧油經營者積極向上,自覺抵制不規范行為,營造文明經商,競爭有序的糧油市場氛圍。(五)積極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新聞媒體本著“客觀、公正”的立場,對糧食市場管理以及糧食消費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曝光和揭露,是推動糧食流通監管部門搞好工作的監督力量。有關部門要自覺接受監督,改正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切實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要注意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以維護社會穩定。總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是保證糧食宏觀調控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在糧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監督檢查是著重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做好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它需要法制的健全,需要糧食經營者養成自覺守法經營的良好習慣,更需要這項工作的實踐者勇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