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改革與發展幾點思考
時間:2022-04-09 08:31:00
導語:行業協會改革與發展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業協會是企業利益的代表,是市場中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環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或缺的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涉及到保護企業利益和行業安全、促進行業自律和行業發展、維護市場規則和市場秩序、提高社會自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筆者就行業協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和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問題談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一、政企分開是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政企分開不僅是改革行業協會管理體制中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是發展行業協會的基本條件。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管理企業,就不需要行業協會這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環節,也就失去了行業協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企真正分開了,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和競爭主體,行業協會才真正具備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企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分開。政企分開的最后一道障礙,也是最難突破的一道障礙,即國有資產出資人能否到位。由于出資人不到位,企業投資、資產調整要由政府審批,企業選用經營者也要由政府審批,政企仍然不分,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政府的附屬物。目前減少政府行政審批搞得“轟轟烈烈”,減少行政審批的百分比在各地都很高,但上述對企業的審批還是取消不了,主要原因就是出資人不到位。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途徑和措施,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出資人到位,出資人組成董事會,由董事會行使投資、資產重組、選擇經營者、決定收入分配等決策權,就可以取消上述對企業的行政審批。董事會是政企分開的一道屏障,出資人不到位,董事會撤銷或虛設,政企就不能分開。國家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集中各部門原有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能,加以整合并逐步撤銷行政管理職能,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通過國有資產營運主體的委托,達到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的目的。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部門不再管理國有企業,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政府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通過政資分開,達到政企分開。政企分開后,國有企業和政府社會經濟管理部門之間既不是行政隸屬關系,也不是資本紐帶關系,國有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和競爭主體,與其它所有制企業一樣,共同處于公平競爭環境之下。國有企業也就真正需要行業協會,并通過行業協會,建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政企分開是行業協會改革的突破口,政企不分,企業仍然在政府的指揮棒下運作,行業協會發揮的作用仍然是淺薄和有限的。
二、政府從直接管理轉為加強監督是行業協會改革的重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協會應該是企業自愿、自發組織起來的民間組織,只要符合社會團體登記條件,經過民政部門的合法登記,就應該擁有自主管理的權力。企業改革是從政企分開開始的,行業協會的改革也必須從政社分開開始。只有政社分開,才能把行業協會由官辦改為民辦,才能真正代表企業的利益,才能形成行業協會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機制。所以,實行政社分開,政府從直接管理轉變為放開限制,加強監督,是行業協會改革的重點。
提出并實施政社分開,實際上是要求政府放棄直接管理行業協會,轉變為加強監督。放棄直接管理的同時,要放開對行業協會改革和發展的多種限制。例如中國行業協會不準吸收外資企業參加。在中國境內的外資企業希望參加中國行業協會,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得到行業信息,這也是一種國民待遇。不能參加,就逼迫外資企業自行組織行業協會,或者將外國的行業協會引入中國。因為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又如限制行業協會的會費收費辦法,最高收費標準是20OO元,既使是對于具有上千億資產和上千億銷售額的大企業,會費也只能收按此標準收取。行業協會經費不夠,是可以高用創收來解決的。但是,都搞創收就可能失去行業協會的非盈利性質,或者偏移了代表企業、為企業服務的方向。再如對于自發組織的行業協會,即使組織得再好,各方面條件都具備,只要沒有愿意接受管它的主管部門,就不予登記等。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計劃經濟奉行直接管理,卻忽視監督,而市場經濟奉行放開限制,卻非常重視依法監督。對企業是這樣,對社會團體也是這樣,對市場和社會的各種責任主體都是這樣。所以,對行業協會是放開還是限制,兩種觀念、兩種政策,將出現兩種發展前景。限制加管理,是計劃經濟的“特權”在延續;放開加監督,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改革和發展行業協會的最佳途徑。
放開限制,并不是說究竟要取消多少限制,而是講政府要轉變觀念,不要認為取消直接管理,取消各種限制就會出亂子,問題是要加強依法監督。政府在放開限制的同時,應制定一系列制度來強化監督。如行業協會的財務制度、審計制度、會員自愿加入與退出制度等;制定違反法律法規的懲戒制度,如違反登記條例、競爭規則、價格制度等,以及出現欺詐行為的懲戒制度,甚至取消登記,移交司法機關。合法的放開搞活,一切活動都應是自主的自由的。依法懲戒取締,使違法者無法生存下去,這正是政府管理行業協會的權力和職能。
三、從官辦轉為民辦是行業協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官辦的行業協會,不僅由政府出面組建,而且行業協會的領導人員主要是從政府退下來的領導干部,工作人員主要是政府退下來或政府精簡下來的公務人員。所以,政府行政管理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占據著協會工作的主導地位,甚至還有殘留不少計劃經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改變這種狀況的最佳途徑,就是行業協會逐步由官辦轉變為半官半民,最后真正轉變為民辦。行業協會的領導人員由官員為主轉變為企業家為主,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由行政人員為主轉變為社會招聘的和企業派出的專業人員為主。這并不是完全不需要從政府調過來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這些人員有加強與政府聯系的優勢。關鍵是要轉變觀念,轉變工作力式和工作作風。行業協會是代表企業利益的社團組織,行業協會的職能定位和工作思路,要從企業的立場出發和企業的利益出發。在企業家看到行業協會真正代表企業利益所起的作用,爭相競選協會領導職務,競相主導行業協會工作的時候,行業協會就真正成為企業自愿參加的民辦組織了。
四、擴大成員企業覆蓋面并為之服務是行業協會發展的關鍵
行業協會是行業企業的組織,應該代表行業企業的利益。據調查,很多行業協會會員企業的覆蓋面太小,只占行業企業的一小部分,覆蓋面比較大的,也只是行業企業的20%~30%(指全國性行業協會)。有些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只有國有企業,有些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只有大企業,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許多民營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都被排除在外,其代表性較差。要真正代表行業企業的利益,并能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就必須擴大會員企業的覆蓋面。
要擴大會員企業的覆蓋面,吸收行業的多數企業參加行業協會,就必須提高行業協會對企業的凝聚力,而凝聚力來自于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這就是說,行業協會必須為企業辦實事,讓企業看到實惠,看到行業協會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時候可能只要辦好一件事,就會產生很大的凝聚力。例如,辦好一樁反傾銷應訴案件,取得勝訴;辦好一個行業博覽會,并取得擴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效果;向政府爭取到一項行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使多數行業企業受益,等等。
行業協會不只是國有企業的行業協會,而是全行業企業的協會,是行業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混合經濟企業的協會,是境內享有國民待遇的所有合法企業的行業協會。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非國有制經濟已經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行業非國有企業所占數量已經超過國有企業。行業協會不是國有企業的代表,不能只代表國有企業,要面向全行業企業,才能真正成為行業企業的代表。
同時,行業協會要得到健康的發展,還必須加大對企業服務的力度。行業協會的定位是代表企業的利益,促進行業發展,并于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在新的形勢下,為企業服務應從企業內部轉向為市場,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改制等是企業自己的事,行業協會可以組織力量給予咨詢服務。行業協會的主業要轉向市場,為企業開拓市場,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可以發揮行業自律作用,與政府執法部門相配合,即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行業協會要面對國際市場的挑戰,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面對國外行業和企業的反傾銷、反補貼的措施,為企業安全提供服務。行業協會還應營造必要的市場環境,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向政府反映行業的問題,爭取相應的扶持政策,為行業的振興和發展服務。
- 上一篇:組織登記檔案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中小商業銀行服務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