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建工作思考

時間:2022-05-13 08:26:00

導語:農村黨建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建工作思考

中國共產黨80年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業績是與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值此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之際,深刻總結統一戰線的歷史功績,認識統一戰線的發展規律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對于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更好地為實現新世紀黨和國家的三大任務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

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長期戰略方針,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黨8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以、鄧小平和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建立和發展了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統一戰線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成為我們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譜寫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極其光輝的篇章。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完成異常艱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民主聯合陣線,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取得了北伐戰爭的重大勝利,迅速成為中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處于危亡關頭時,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創了抗日救國的新局面,并最終贏得了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個完全勝利。在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大決戰的時刻,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廣泛團結和聯合各被壓迫階級、各少數民族、各派、各人民團體、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人士,并在“國統區”開辟了第二條戰線,使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與國民黨的大決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各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等熱烈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勞動節口號》,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自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參加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同制定了《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也標志著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列主義關于和平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的理論,通過統一戰線的方式,順利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不僅對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起了巨大作用,而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既堅決摒棄西方的多黨制,也沒有仿效某些國家的一黨制,而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了共產黨與各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把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與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天主教、基督教中開展了“自傳、自治、自養”的愛國運動,使中國宗教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在包括統一戰線各界人士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最光輝的勝利之一。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黨經過長期艱苦的探索,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黨確立和發展了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了各項統一戰線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統一戰線各界人士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優勢,積極開展考察調研、“光彩事業”、“三個引進”等活動,探索了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新路子;明確了派的參政黨地位,切實發揮了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作用,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力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認真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推動了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歷史充分證明,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條件。什么時候重視統一戰線,衽正確的理論和政策,統一戰線就鞏固和發展,黨和人民的事業就勝利和前進;反之,就會遭受挫折、乃至失敗。這是我們黨從80年歷史中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

(二)

80年來,我們黨在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實踐中,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形成了一些規律性的認識。這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統一戰線的廣泛共識。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領導權問題是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統一戰線作為不同社會政治力量的聯盟,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否則就凝聚不成強大的力量,必然是一盤散沙。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統一戰線的根本特點。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決定了統一戰線只能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是以保持黨的先進性為前提,通過與同盟者的緊密團結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黨不斷改善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方式,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進一步增強黨在統一戰線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政治性、政策性是統一戰線的顯著特征。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統一戰線才能形成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學說與中國統一戰線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統一戰線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鄧小平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和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統一戰線的論述,是指導統一戰線勝利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今后,無論碰到什么困難,遇到什么風險,出現什么干擾,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堅持。

必須堅持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服務。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武器。只有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統一戰線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游離于黨的中心任務之外,統一戰線就沒有用武之地。統一戰線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服務,必須抓住根本,爭取人心、凝聚力量;必須發揚民主,廣納群言、廣求善策;必須發揮優勢,協調關系、增進共識,從而為完成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持和政治保障。

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統一戰線的本質是大團結、大聯合。團結的面越寬,團結的人越多,我們的力量就越大,勝利的把握也就越大。實現最廣泛的大團結,不僅黨在力量弱小時需要,發展壯大后仍然需要;不僅黨奪取政權時需要,取得執政地位后仍然需要;不僅在過去搞革命時需要,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仍然需要。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和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各界人士都團結起來,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必須堅持尊重、維護和照顧同盟者利益。統一戰線中的同盟者既有共同利益,也有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是實現特殊利益的保障,特殊利益。共同利益是實現特殊利益的保障,特殊利益是維護共同利益的條件。尊重、維護和照顧同盟者利益,要著眼于共同利益的實現,引導同盟者灰共同利益奮斗中實現特殊利益。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使同盟者的利益得到切實維護。特別是要在照顧同盟者物質利益的同時,使他們在人大、政府、政協和司法機關中得到適當安排,充分發揮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必須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原則。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統一戰線成員之間的矛盾一般都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過程。求同存異、體諒包容,關鍵是要正確對待差異和分歧。統一戰線中的差異和分歧,具有不同的性質,必須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對體現統一戰線成員自身性質和特點的異,應允許長期存在;對無關宏旨、無礙大局的異,應允許長期存在;對無關宏旨、無礙大局的異,要給予包容;對有利于我們改進工作、減少失誤的異,要真誠歡迎;對涉及重大是非和政治原則問題的異,必須旗幟鮮明地進行批評和糾正,加強政治引導,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使統一戰線始終保持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局面。(三)

進入21世紀前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同志代表黨中央作了重要講話,根據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新的變化,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斷加劇的復雜國際形勢,針對國內改革攻堅、開放擴大、結構調整、體制創新的艱巨任務,明確提出在新的世紀,統一戰線要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服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為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服務,在完成黨和國家的三大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做出新的貢獻。我們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搞好“四個服務”,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要牢固確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指導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本質特征,搞好經濟建設是完成三大任務的核心內容。發展是硬道理,是時代主題,是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眾多社會問題的因素,是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并最終在同資本主義的較量中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與前兩步相比,目標更加宏偉,任務更加艱巨。統一戰線講政治,經濟建設就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講任務,經濟建設就是中心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在多么復雜的形勢下,都必須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集中精力把我們的綜合國力搞上去。

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上層建筑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統一戰線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緊密相關,只有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統一戰線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才能獲得更為廣泛的政治動力。要支持各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等有關億團體切實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職能,充分發揮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既要積極、又要穩妥。進行經濟建設不能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同樣,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也不能違背社會發展規律,更不能脫離我國國情,偏離社會主義方向。要堅持同志提出的判斷我國政黨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正確標準,自覺抵制西方議會制、多黨制、聯邦制的影響,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切實把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

要自覺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前提條件,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回憶發展的基本保證。雖然目前我國的總體形勢很好,但也要看到西方敵對勢力為遏制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使反滲透、反分裂、反顛覆斗爭更加復雜尖銳。還要看到,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復雜的矛盾和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重。統一戰線處于抵御“西化”、“分化”斗爭的前沿,在維護團結、穩定和統一中擔負著重要責任,發揮著特殊作用。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要積極協調統一戰線內部的階層關系、群體關系、黨派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及時消除各種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因素,為改革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心同氣順、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要最大限度地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推進祖國完全統一大業。鄧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就講過,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就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香港、澳門相繼回歸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已經突出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這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莊嚴使命,也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解決臺灣問題,無非是和平與非和平兩種方式,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同志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中提出的八項主張,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臺獨”和分裂行為,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和祖國的統一。對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不論什么階層、什么黨派、什么團體、什么人,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擁護祖國統一,我們都要同他們加強聯系,廣泛團結,努力形成中華兒女共同致力于反對“臺獨”、反對分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政治局面,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20世紀是我國發生天翻地覆歷史性巨變的世紀,也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建立豐功偉績的世紀。21世紀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也將是統一戰線大有作為、再創輝煌的世紀。古語說得好:“積力之所舉,無不勝也;而從智之所為,無不成也。”我們堅信,有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有鄧小平理論的指引,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大聯合,我們偉大祖國就一定能夠以富強民主文明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