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民政工作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2-05-23 06:04:00
導語:基層民政工作調查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研究就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重視調查研究是黨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重要渠道。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要求:“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問題”。民政部門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能部門,民政工作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決定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對于協調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激發社會活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礎作用。
民政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解決都取決于正確的決策,而正確的決策來源于對實際問題的周密調查研究。新疆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且社會發展又滯后于經濟發展的現狀決定了新疆民政工作具有基礎薄弱、起點低,民政服務對象多、需求大的特點。由于民政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在實踐中,基層民政工作又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統一規范的操作手段,民政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大多帶有探索性。隨著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不斷加強,基層民政部門的工作領域越來越寬,服務對象越來越多,職責任務越來越繁重,推進基層民政工作步履艱難。夯實基層民政工作,迫切要求民政信息的傳遞、民政資源的分配、民政對象的管理、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應適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特點不斷進行創新。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應了解需求,掌握情況,為此必須重視和加強民政業務與政策理論方面尤其是民政基礎性工作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掌握民政對象的基本情況,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和資源的供給并及時發現問題,把握基層民政工作服務和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并把堅持調查研究、親自動手撰寫調查報告作為一項基本功,從以下六個方面強化訓練。
一、選定研究的題目
選好題目是成功的一半,要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精心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題目是一個必要條件。首先,選題要注重實踐性。精心選題要把握服務社會,指導實踐的原則。新疆遼闊的地域特色造成民政對象分布稀疏且種類繁多,民政工作的廣泛性、多元性、民政對象的變動性和需求的多樣性同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與多元文化交織在一起,都給基層民政對象的服務和管理帶來一定難度,這些都是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屬于調查研究的范疇。有價值的調查研究關鍵看它能否作用于社會實踐,具有可操作性,達到總結民政工作經驗、指導基層民政工作實踐、推動基層民政工作的效果。其次,選題要找準切入點。要求基層民政工作者深入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全國第十二次民政會議精神,全面把握中央有關民政業務的政策措施,明確民政工作的重點與任務,結合本職工作,以每年民政部公布的民政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指南中選研究的題目為主線,以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與民政業務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關節點為切入點,以基層民政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為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回答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例如,推進我區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如何在第七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推行“一肩挑”問題;新疆有條件的地區如何進行農村社區試點問題等都是當前基層民政工作實踐中需要研究和探討的現實問題。
二、鉆研民政理論、政策、業務知識
民政業務與政策理論調查研究是反映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情況和問題,必須用黨的方針政策和相關的理論知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要求民政工作者必須學習和鉆研黨的理論尤其與民政業務相關的理論,把握民政政策、熟悉民政業務。民政業務與政策理論的調查研究要涉及民政工作的某一項具體業務,要求民政工作者必須熟悉本部門、本行業方針政策,精通業務知識,把握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三、確定典型的調查對象
民政業務與政策理論調查研究要以點指導面,必須選擇有典型意義的對象作調查,目的在于總結規律性的東西,直接向全局提出要求,指明方向。選擇的調查對象要有典型性,即調查研究的情況問題都是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所揭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性。只有選擇典型的調查對象,才能以點帶面,在指導一般中發揮作用。
四、采取有效的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是調查研究成敗的關鍵,開會調查、聽取匯報是調查研究的基本方式和常用方法,獲取的是第二手資料,為掌握第一手資料,實地考察尤其必要。基層民政工作者應每年抽出時間深入基層,到農村到社區要深入到村到戶進行實地考察,置身于調查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中,全面精細地了解事物的全貌。實地考察得來的材料是第一手材料,這是最珍貴的材料,除此之外,綜合運用實地考察、開會調查、聽取匯報、個別訪問、問卷調查等方法,是增強調查研究的實效性的重要手段。
五、客觀、全面、深入地調查
民政業務政策理論調查研究的材料來源是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獲取,所以調查是獲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方法,盡可能獲取第一手材料,是撰寫調查報告的前提和基礎。調查必須客觀、全面、深入。客觀,就是真實、真實性是調查報告的生命線,越是真實就越有價值。調查報告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寫,客觀事實是調查報告賴以存在的基礎。尊重客觀事實,以確鑿的事實為依據,其人、其事、其時其背景都應準確無誤,從對問題的分析研究到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必須以充分、確鑿的事實為依據,調查中尊重客觀實事,用事實說話,不搞唯心主義,不根據個人的愛好和偏見確定調查對象、取舍調查材料,要求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求真務實精神,這樣才能寫出真實可靠、對民政工作有指導意義的調查報告。全面,就是防止片面性,調查中注意一是調查的對象要全面,有代表性;二是調查的內容要全面,既要有面上的概括性調查,又要有點上的典型性調查。深入,就是避免走馬觀花,防止表面化和簡單化,要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做精細的調查。
六、總結規律性的認識
占有充足的第一手資料,不是我們完成調查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找出事物的發展規律和關節點,為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例如,對于在我區第七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如何實現“一肩挑”,從理論上講應把村委會直選和黨支部換屆選舉聯系起來,實行“兩選聯動機制”,關鍵要解決村級黨組織權力的“合法性”問題,把村級黨組織的權利和村民的民主權利聯系起來,通過“兩推一選”賦予村民參與選舉村黨支部書記的權利,使黨組織權力的“合法性”。理論上最合理的方案在實踐中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案,實現“一肩挑”采取是從“村委會主任到村黨支部書記”、還是“從村黨支部書記到村委會主任”的途徑,因地區與地區、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情況而異,需要基層民政部門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對掌握的事實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綜合分析,通過對大量事實材料的分析綜合,分清現象和本質、主流和支流,抓住主要矛盾,揭示規律性的東西,從中提煉出一條條有真知灼見的鮮明觀點、結論和建議,為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工作提供充分的第一手資料,為制定政策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一篇有價值的調查報告,應結論明確,有理論觀點作支撐,這些理論觀點是通過事實揭示的規律性的認識。
七、撰寫有價值的調查報告
民政業務與政策理論的調查研究成果最終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反映,撰寫調查報告是民政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收集材料的準確性和正確性、材料的分析研究、依據調查結果而提出結論是調查報告的三大支柱。撰寫調查報告除了選好題目、鉆研理論與業務知識、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等環節以及掌握調查報告的基本寫作知識外,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注重事實,以事論理。論理性是調查報告的特點之一,一篇調查報告既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就理論理,必須以事論理,通過對大量的事實材料的分析與綜合,揭示事物的規律,分析、研究、綜合的過程就是揭示客觀規律的過程,就是論理的過程。民政業務政策理論的調查調查報告應當以事實為基礎,以黨的方針政策為依據,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用事實闡明事物的本質,揭示客觀規律,闡明觀點然后得出明確的結論和建議。
其次,精選材料,突出觀點。調查報告要有鮮明的觀點,這種觀點必須來自材料,同時又必須統帥材料,材料不能游離于觀點,觀點必須由材料作支撐,要體現出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邏輯統一關系。要運用典型材料說明觀點,所謂典型材料,就是采用的事實材料有代表性、普遍性、指導性。代表性就是推廣交流的經驗具有一定典型意義,代表了一種主流或一種發展趨勢;普遍性就是所揭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指導性就是總結出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可供人們參考和效仿。
再次,精心寫作,講究詞章。寫調查報告是一門學問,要求符合調查報告的結構:標題、前言、正文、結尾。標題力求簡明、醒目、觀點鮮明;前言要求簡明扼要、明快樸實、引人注目、具有“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正文是主體部分,要寫出調查事物的基本情況和背景,對調查研究結果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提出具體建議或措施。結尾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啟發思考。另外,語言簡明,樸實嚴謹。調查報告屬于實用修辭范疇,不使用修辭手法和華麗辭藻,一般要求介紹情況要簡明扼要,評價事物要恰如其分,表達思想要通暢易懂。語言準確、平實、生動有力,文字精練、簡明扼要、高度概括。
總之,民政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責任重大,加強調查研究是民政工作長期堅持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民政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要求基層民政工作者應把調查研究這一最基礎性工作做深做透,使其在決策服務、指導實踐方面發揮作用,有利于保持同老百姓的密切聯系、防止和減少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同時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新問題以便及時采取對策加以解決,減少和避免工作中的失誤。
- 上一篇:農民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調研報告
- 下一篇: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