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聯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30 09:42:00

導語:市婦聯維權狀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婦聯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為了解*市婦女維權狀況和廣大婦女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婦女維權工作,提高全市婦女維權工作水平,近日,*市婦聯權益部采取問卷調查和座談的方式,對寧城縣、紅山區、松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婦女權益狀況進行了調查。為了增強調查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每個旗縣區按要求在經濟狀況相對好、中、差的三個鄉鎮進行,寧城縣還在每個鄉鎮又選擇了幾個村同時進行,同時充分考慮了調查對象年齡、民族、職業、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調查過程中,共召開座談會3次,收回調查問卷746份。

一、婦女權益的基本狀況

1、婦女的政治權利。調查顯示,有2.1%的人希望參與村里、社區或單位的管理,有2.8%的婦女希望參與村委會的選舉和被選舉。

2、受教育程度。調查對象中,初中學歷占43.4%,小學學歷占21.8%,高中學歷占21.6%,大專學歷占7.1%,本科以上學歷占3.1%,沒受過學校教育的占2.3%,均為50歲以上的婦女。婦女有繼續學習的愿望,23.7%的婦女們希望繼續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文化水平。

3、婦女的從業情況。在接受調查的婦女中,95.4%的婦女能從事不同的職業,其中農民占的比重最大,為51.5%;打工的婦女占17.2%;機關干部占8.0%;牧民占6.3%;個體工商戶占6.4%;企業工人占5.2%;私營企業主占0.9%。有2.8%的婦女無業,自己沒有收入。

4、婚姻狀況。我市婦女的婚姻狀況比較穩定,接受調查的人群離婚率為1.1%。再婚婦女占1.2%。但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16.7%的婦女經常發生家庭矛盾。有71.2%的家庭偶爾發生家庭矛盾。46.6%的家庭矛盾發生在夫妻之間,有20.9%的家庭矛盾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發生矛盾的時間5至10年的占7.1%,10年以上的占6.6%。

5、經濟情況。家庭的主要收入是從事農業生產收入和打工的收入。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34.6%的家庭的主要收入是種地,有29.9%的家庭的主要靠打工收入。家庭人均收入2000至3000元的所占比重最大,為39.1%,3000至10000元的占23.6%,1000至2000元的占12.9%,500元以下至無收入的占6.9%,萬元以上的占6.2%,500至1000元的占1.2%,沒有收入的占0.8%。就是說有2%的家庭人均年收不足1000元。

6、婦女的健康狀況。婦女的健康狀況良好。在調查對象中有79.9%的婦女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有10.1%的婦女經常不舒服;有8.6%的婦女有慢性病,但能自理;0.5%的婦女有病并且不能自理。但根據*市婦聯到基層調查的情況,絕大部分農村婦女沒有進行過全面的健康檢查,自己認為健康并不一定真的健康。育齡婦女能進行簡單的婦科檢查,即使有婦科疾病她們也不愿說出來。婦女有提高健康水平的愿望,有10.3%的婦女希望學習衛生保健知識。值得肯定的是,有6.1%的婦女對心理健康給予關注,希望得到心理疏導。

7、婦女對自己權益的感受。通過調查來看,*市的婦女權益狀況較好,表現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8.4%的婦女對自己的權益狀況很滿意,有47.6%的婦女對自己的權益狀況滿意,有24.3%的婦女對自己的權益狀況比較滿意,三項合計為80.3%。

二、婦女權益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比較困難。通過調查結果看,婦女在經濟上還比較困難。有26.4%的婦女需要經濟上的幫助,7.0%的婦女家庭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在經濟相對差的鄉鎮需要經濟上的幫助的婦女占到39.2%;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婦女占到14.0%。經濟上的困難還產生了其它相應的結果,如經濟差的鄉鎮比經濟好的鄉鎮的婦女的身體健康狀況下降了5.1個百分點;經常發生家庭矛盾比例提高了25.9%個百分點;動手打人的家庭提高了9.6個百分點;在對老人的贍養方面不怎么盡責任的比例提高了11.5個百分點;她們對自己權益狀況的不滿意率也提高了21.1個百分點;一孩率降低了27個百分點。對所有知識的需求也程度不同地低于經濟好的鄉鎮。

2、對政治權利忽視。通過調查結果看,婦女對自己的政治權利不太關注,對參與村級事務管理興趣不大,對實現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夠重視。松山區在接受調查的300名婦女當中,沒有一人對實現政治權利感興趣。經濟條件對婦女實現政治權利和影響不大。在地域上,阿魯克爾沁旗和松紅山區婦女實現政治權利的愿望略高于寧城縣和松山區。

3、婦女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寬、不暢。從調查的結果看,婦女有學習的愿望,對各種知識有很大的需求。這一方面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婦女提高能力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婦女獲取知識的途徑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寬和疏通。從調查看,婦女的需求與當地的經濟狀況有直接關系。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對文化知識、經商技巧和衛生保健方面的需求相對更大些。經濟中等的鄉鎮對學習科學教子知識需求量更大。寧城縣婦女最大的需求是學習經商知識,紅山區婦女最大的需求是學習衛生保健知識,松山區婦女最大的需求是學習文化知識,阿魯克爾沁旗婦女最大的需求是學習農牧業、科技知識。

4、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還存在死角。從調查來看,有5.1%的婦女不清楚自己擁有的權利,說明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還存在死角。但婦女們有提高法律知識水平的愿望,有9.1%的婦女希望能學習法律知識。

5、對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關心不足。在此前基層婦聯和部分鄉鎮領導認為,農村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老年人的贍養問題。此次調查顯示,有83.2%的家庭能對老年人進行不同程度的贍養,其中有21.6%的家庭能對老年人進行全面的贍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生活方面經濟條件好的對老人全面負責的比例遠遠高于經濟中/差的;在對老人不怎么負責的方面,經濟條件好的遠遠低于經濟條件差的。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對老人精神方面的關心都顯得不足,只有5.1%的家庭能陪老人聊天。

為了進一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又在紅山區城區和松山區農村對2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希望與女子團聚和陪著說話的老人合計為20.0%,而能陪老人聊天的子女僅占5.1%,老人們的需求比子女們所能做的高出15個百分點。

6、家庭成員關系不夠和諧。家庭暴力是各級婦聯組織在信訪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為此在次此調查中把家庭暴力作為一個問題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8.1%的家庭不同程度地發生過家庭矛盾。其中有46.6%的矛盾發生在夫妻之間,20.9%的矛盾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3.6%的矛盾發生在兄弟姐妹之間,2.8%的矛盾發生在隔代之間。說明成員間的關系還不夠和諧。矛盾的主要形式是吵嘴,占64.2%;有20.9%是生悶氣;3.6%是動手打人。其中6.6%的家庭矛盾已存在10年以上。

三、在提高婦女權益方面應采取的措施

1、進一步做好《婦女權益保障法》及相關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為婦女維權優化環境。各有關部門和婦聯組織要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重點做好《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學習、宣傳、普及工作。努力滿足廣大婦女對學習法律的需求,使廣大婦女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權益,掌握依法維權的手段和救濟途徑,提高自我維權能力。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特別是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進一步宣傳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文明進步的性別平等觀念,營造男女兩性互相尊重、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一要加強對各級領導的培訓,提高對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重要性的認識,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二要加強對司法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司法、執法人員的性別平等觀念、為婦女維權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依法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三要加強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維護婦女權益的意識,關注并制止侵害婦女權益的行為,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四要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宣傳教育,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侵害婦女勞動權益的現象,并把這項工作作為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的管理和監督的重點之一。五要抓好婦女群體的普法教育,提升婦女平等意識和維權觀念,鼓勵其參加國家、社會的管理活動。在學習宣傳活動中即要利用各種培訓班做好各級領導及骨干的培訓工作。又要利用各種節日的契機做好公眾宣傳工作。同時要積極開展送法進家活動,做好法律普及工作。還要抓住典型案例,做好以案說法工作。通過各種普法學習宣傳活動,讓《婦女權益保障法》及相關法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婦女維權優化環境。

2、健全機制,努力推動解決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要建立健全婦女利益協調機制,發揮各級婦女兒童維權協調組的作用,推動婦女權益保護中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積極爭取各級人大、政協對貫徹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等與婦女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和檢查,形成整體推進依法維權的格局。針對婦女對政治權利的忽視、經濟上的貧困、對各種知識的渴求、老年人的贍養、心理的健康、和諧家庭的構建等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使婦女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二要建立健全婦女權益訴求表達機制,拓寬婦女表達訴求的渠道,及時反應婦女的意愿,探索維護婦女權益的新途徑,引導和鼓勵婦女參與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實踐。三要健全婦女群眾矛盾調處機制,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及婦聯組織要做好協調關系、疏導情緒、調解糾紛的工作。發揮婦聯系統人民陪審員、婦女維權熱線、婦女維權工作站(崗)、反家暴投訴站、婦聯法律援助工作站等作用,加強四級信訪工作規范化建設,努力維護好婦女的切身利益。

3、大力加強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婦女綜合素質,增強婦女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婦女的綜合素質是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婦女自身進步與發展的迫切需要。教育、文化、衛生、農技、司法等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以思想教育為先導,以文化技術和實用技能培訓為重點,拓寬渠道、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幫助廣大婦女提高素質,增強能力,強健體魄。要堅持以婦女的發展需求為導向,從不同婦女群體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培訓方式,有效地提升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面向婦女開展文化知識培訓、農牧業知識培訓、科技知識培訓、衛生保健知識培訓、家庭教育方法的培訓和經營技巧等知識的培訓,引導她們在共建共享和諧社會中不斷提高文明程度。要重點幫助農村牧區婦女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做有文化、講文明、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為農村婦女骨干提供鍛煉和展示才華的平臺和機會,提升婦女能力及增加收入,以經濟賦權提升婦女在家庭和社區的地位,促進婦女參與社區事務。幫助下崗失業婦女提高創業就業能力,勇于自謀職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幫助女職工提高崗位建功能力,立足本職爭創一流業績;幫助女干部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有新的作為。特別要重視教育引導廣大婦女參與基層民主建設,努力動員婦女積極參與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在基層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中發揮優勢。

4、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創建和諧家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各相關部門及婦聯組織要以家庭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以提高群眾文明程度為目標,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一要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弘揚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在保障老年人物質生活的同時,給予老人精神方面的關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度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二要深入開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活動效果。要加大宣傳倡導工作力度,引導群眾努力創建平安家庭?;鶎咏M織要進行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摸清居民的基本情況,對存在家庭矛盾、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家庭要重點做好預防工作,積極推進“零暴力家庭”和“零暴力社區”創建活動。三要規范和加大社會保障工作的力度,使貧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應有的保障。各基層組織要把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確保老年人安度晚年,創建和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