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利建設之我見
時間:2022-06-05 11:35:00
導語:農村水利建設之我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穩(wěn),天下穩(wěn)。農業(yè)是穩(wěn)天下的產業(yè),要建設“美麗、富裕、和諧、強盛”的社會主義新*,就離不開農村的穩(wěn)定、農業(yè)的發(fā)展。今年中央、省、市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把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這既符合農村的實際,又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而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關鍵又是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如我市現(xiàn)有耕地338萬畝,而旱澇保收面積只有167.7萬畝,只占總面積的49.6%。如果說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yè)的基礎,那么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則是基礎的基礎。只有加強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達到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就我市農村水利面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和落實措施,談點個人淺見。
一、我市農村水利存在的問題
1、蓄水工程不足。目前我市已建成997座水庫,但仍滿足不了農村用水的需要。一是水庫分布不均。由于地理原因,我市水庫大多分布在山區(qū),丘陵地區(qū)偏少,以致丘陵和平原地區(qū)水源嚴重不足。二是病險水庫多,蓄水量不能達到設計要求。我市水庫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長期運行、年久失修,再加上當時由于資金、技術、施工等原因,未完建的和建成后質量不達標的水庫也有不少。經排查,全市有病險水庫527座,占水庫總數(shù)的52.8%。出于安全需要,這些病庫汛期都限制蓄水,有效蓄水量減少了一半。現(xiàn)有水庫再加上50805座塘堰,目前只能保證139.7萬畝農田的正常灌溉,占全市耕地的41.3%。
2、灌溉渠系不配套。一是有一半中小型灌區(qū)在建時由于資金不足,末系渠道未完建。二是不少灌溉主渠道年久失修,阻水和滲漏嚴重,灌溉用水到支渠和田間所剩無幾。三是田間工程不配套,出現(xiàn)上通下阻,達不到有效灌溉。
3、機電排灌泵站排灌能力差。我市現(xiàn)有機電排灌泵站21819座,裝機20.3萬千瓦,這些機電排灌泵站大多運行四、五十年,設備陳舊、老化,有的損壞嚴重,有的已經淘汰。目前在正常情況下只能保證131.5萬畝的排灌,占總耕地的38.9%,灌溉排澇保證率低,影響了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
4、灌溉方式傳統(tǒng)。目前我市不少地方的灌溉還是采用漫灌、串灌的傳統(tǒng)方式,以致有水時灌溉是“鋪天蓋地”,不計水量,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浪廢嚴重。
5、農村水利發(fā)展不平衡。近幾年,德安、都昌、湖口等縣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修了不少蓄水工程和整修了渠道,提高了抗旱能力,但還有不少縣(市、區(qū))水利工程設施還是吃“老本”,農田水利建設相對滯后,制約了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
二、解決農村水利現(xiàn)實問題的辦法
1、擴大工程蓄水量。蓄水量不足,工程性缺水仍是我市農業(yè)灌溉的主要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進度。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不僅可以除險保安,而且可以增加蓄水量。近幾年,我市對132座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防洪能力明顯增強,蓄水量明顯增加。經測算,我市病險水庫完成除險加固任務后,可增加蓄水量1.75億立方米,擴大灌溉面積43萬畝。二是新建五小工程,有效蓄集水源。五小水利工程,不僅可以彌補水庫分布不均的不足,而且可以蓄集有效的灌溉水源。據(jù)統(tǒng)計,中型以下水庫和小型水利工程年蓄水量10.1億立方米,可滿足139.7萬畝的農田灌溉,其中小型水利工程蓄水3.1億立方米,占中型以下水庫(山塘)蓄水量的30%和蓄水灌溉的28.2%。可見小型水利工程是蓄水灌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能因地制宜,工程措施簡便,水源能充分利用。
2、完善渠系配套工程。一是整治好灌溉主干渠,保證水源能有效進入支渠。二是完善末系渠道的配套,形成完整的灌溉網絡。三是修整田間工程,保證有效灌溉。
3、加快機電排灌泵站更新改造步伐。目前列入規(guī)劃的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已經啟動,主要設備和安裝費用由省級財政補助解決,而小型機電排灌泵站點多面廣,損壞嚴重。應制定更新改造計劃,分清輕、重、緩、急,逐年實施。改造資金以縣、鄉(xiāng)為主,市級財政適當補助小(一)型泵站,以確保保護范圍內的農田旱澇保收。
4、大力推進節(jié)水灌溉措施。一是加強宣傳工作,廣泛宣傳節(jié)約用水,努力營造節(jié)水型社會。二是積極推廣節(jié)水灌溉措施,逐步推行輪灌、滴灌、微灌等新方法、新技術。三是合理收取水費。目前農業(yè)灌溉很少收取水費或灌多灌少一個價,這與傳統(tǒng)的灌溉方式得不到改變不無關系。因此確定合理的水價,實行用多少水,出多少錢,可以減少浪廢,充分利用水資源,擴大灌溉面積。還可以籌集部分工程維護費,保證工程的長期運行。
5、科學編制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guī)劃。前些年,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也投入了不少資金用于農田基本建設,各縣、鄉(xiāng)、村也通過各種途徑組織農民開展了農田基本建設、整修水利設施。但由于沒有整體規(guī)劃,往往出現(xiàn)涉農部門之間“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當?shù)卣邦^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現(xiàn)象,集中綜合治理不到位。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植樹造林所常出現(xiàn)的“去年種,今年荒,連年植樹老地方”的做法在水利工程整修上也不無存在。只有通過科學的規(guī)劃,實行興利除害相結合,防汛抗旱并舉、開源節(jié)流并重,在總體規(guī)劃的基礎上確定各年度實施項目,將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作為一個完整體系統(tǒng)籌考慮,才能有效整合部門的資金,做到部門一致,上下一致,使農田基本建設達到建設治理一片,完善一片,旱澇保收一片。
三、落實解決農村水利現(xiàn)實問題的措施
1、人大審議通過規(guī)劃,限期實施完成。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guī)劃經有關專家評審后,應由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人大審議批準,并形成決議。經過批準的規(guī)劃是申報項目、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級政府安排補助資金和農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重要依據(jù),并一任接著一任干,逐年實施,以防止后任領導的隨意性和項目建設的不完整性。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揮工程效益。
2、整合各方資金捆綁集中使用。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市委一號文件的要求,縣(市、區(qū))財政每年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不能少于100萬元。二是農業(yè)、林業(yè)、扶貧、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國土整治、以工貸賑等部門的涉農資金大多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一致的,應捆綁使用,發(fā)揮整體效益。
3、組織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維護。農村水利工程是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對大點工程項目和主要渠道,可組織農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參與。對小支渠和田間工程,可組織農民自己解決。就如農民挑水澆菜一樣,把水引進自家田地進行灌溉的一些小整小修,應屬正常的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能視作農民負擔。同時要組織農民對維系農業(yè)旱澇保收的水利工程和設備進行有效管護,以發(fā)揮工程和設備的長久效益。
4、按市場經濟方式運作搞活農村水利。對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可進行“租賃、拍賣、承包、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等產權制度改革,轉換經營機制,給工程維修和運轉注入新的活力。對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可大力推行“民辦公助”的辦法進行,近兩年,德安、都昌、湖口等縣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45處,就是采取誰受益、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財政給予一定的補助的辦法實現(xiàn)的。今年6月21日,財政部農業(yè)司就《中央財政支持“民辦公助”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到水利部進行調研。“省級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實施方案”現(xiàn)已經下達。這項政策的提出和啟動對各地“民辦公助”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將是一個極大地推動。
5、落實合理的水價,充分發(fā)揮水資源的效益。要根據(jù)《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暫行管理辦法》,由各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確定,并公布各類工程的水價標準,進行合理收費。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民用水協(xié)會管理模式,對水工程的管理,供水、收費實行全過程的介入和一條龍服務,以保證水工程作用的有效發(fā)揮和節(jié)水措施的到位,使有限的水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有力支撐農業(yè)的持續(xù)增長、快速發(fā)展。
- 上一篇:農村水利發(fā)展調研報告
- 下一篇: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