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14 02:23:00
導語: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區在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重點抓好具有較高學歷、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增強他們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一、我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區共有三個鄉鎮,即:環通鄉、江東鄉、金廠鎮,下轄13個行政村,其中農村人口32925人。據調查統計,全區現有農村實用人才603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的2%,平均年齡42.5歲,這些實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方面。從年齡結構上統計:35歲以下的163人,占27%;36-45歲的255人,占42%;46-65歲的185人,占31%;從學歷上看,初中學歷185人,占31%;高中學歷73人,占12%;中專學歷15人,占2%;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25人,占4%;從職稱上看,中級職稱27人,占4%;初級職稱89人,占15%;技術員35人,占6%。截止目前,全區的農村實用人才中,共有技術骨干、致富帶頭人95人,平均年齡40.5歲,參加技能培訓獲得證書的155人,平均年齡38歲。
二、目前農村實用人才存在問題及分析
一是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全區現有農村實用人才603人,占農業人口的比例為2%左右。其中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領頭人才數量短缺嚴重。同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比例結構失衡,在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偏低的前提下,傳統種植生產技術方面的人才過多,而優質無害化、特養、加工、營銷、中介經紀等方面的人才缺乏,多面手型的復合型人才鳳毛麟角,且年齡偏大,很難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整體素質不高。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幾十年的實踐積累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比例不高,絕大多數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直接導致這些人在涉及事業和產業發展前景問題上站的不高,看的不遠。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渠道不暢。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類實用人才從事專業雜亂等因素影響,農科部門在培訓課程的設置上難以適應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需要,致使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工作舉步維艱,只能停留在對種植、養殖等帶有共性專業的培訓上。而對農業產業經營、農村經紀人、信息技術等方面培訓力度仍不夠大。
四是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不佳。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在思想上仍存在小農經濟的想法,沒有樹立起現代農業經濟集約化發展理念。部分農村實用人才在開展“幫扶致富”結對活動中表現不積極、不主動,且幫扶行為往往局限在“親幫親”上,致使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發揮不夠普遍。
三、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1、提高認識,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管理工作機制。強化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在管理、重點在落實。區、鄉兩級政府要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突出位置,深入調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抓好落實。要成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建全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農業部門具體負責,人事、勞動、教育、科技、財政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管理體制,通過定期召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聯席會議等舉措,逐步完善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對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等各類人才分別建立檔案,并以受訓農民轉移就業為目標,提高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素質和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致富增收。
2、強化培訓,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在抓好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基礎上,將農村鄉土人才和農村勞動力納入農村人才培訓范圍,充分發揮黨校、職業學校、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制等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不斷拓寬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渠道。同時,在充分調查研究農村、農業發展趨勢以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需求的基礎上,科學設定培訓項目和培訓內容,積極探索互動式、訂單式等培訓模式,切實提高農村人才的培訓質量。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為農村培養大中專生、培養綠色證書學員、培訓青年農民、村組干部和產業技術人員,全面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的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3、積極引進,改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專業結構。為解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年齡、學歷、專業等不合理問題,要采取多種措施為農村引進和輸送人才,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外出學習現代農業知識,進一步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步伐。每年大專院校公開選調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目前重點是引進農村經濟管理、法律、園藝等方面的大專以上畢業生,逐步改善我區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層次結構,適應我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新需求。同時,人事部門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到外地聘請高級技術人才,以緩解我區高級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
4、多方籌資,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投入。政府每年應按財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探索試行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上發揮積極作用的專業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技推廣機構等的補貼制度。通過設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資金,建立以政府支持為主導,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分擔的多渠道投入機制,進一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規模。樹立人力資源開發理念,迅速增加農村人力資本積累,使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5、加大扶持,出臺利于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政策。要結合農村實際,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有效發揮農村實用人才作用提供舞臺。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扶持計劃,支持具有創業能力的優秀實用人才創辦產業化龍頭企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創業資金扶持,將他們培植成規模化生產和專業化經營的種養大戶、農民企業家和農村經紀人。引導金融部門對農村實用人才優先給予信貸支持,簡化審批手續,擴大貸款額度,延長發放期限。實施農村外出人才回鄉創業計劃,通過政策吸引、事業凝聚、親情感召等多種方式,大力引導和鼓勵農村外出務工實用人才返鄉創業,鼓勵城市人才到鄉村創業。
6、廣泛宣傳,營造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要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的激勵機制,對優秀農村人才在入黨、提拔,推薦參選代表、委員中適當予以優先考慮,增強他們的政治榮譽感。定期組織開展“農技標兵”評選活動,將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納入拔尖人才、杰出人才獎評選范圍,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給予激勵。充分發揮報刊、廣播和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意義和成果,通過召開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典型經驗交流會,邀請“土專家”、“田秀才”現身說法,介紹他們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經濟效益等渠道,擴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努力營造尊重、愛護、激勵農村實用人才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商業健康保險管理論文
- 下一篇:區域經濟快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