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思考與對策

時間:2022-06-17 04:12:00

導語: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思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思考與對策

黨委集體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之一,是民主集中制在黨的領導制度上的具體體現和運用,是各級黨委實行正確領導的可靠保證。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堅持和完善黨委集體領導制度,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課題。鎮黨委作為黨的最基層一級黨委,其領導班子是否堅強有力,影響著帶領群眾發展的成效。通過調研,我們認為,班子要有戰斗力,關鍵是要建立健全集體領導制度。

一、鎮一級黨委實行集體領導的重要作用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是通過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實施正確的集體領導來實現和保證的。

1、實行黨委集體領導,有利于實現民主基礎上的科學決策。黨委集體領導是指黨委對于本地區本單位的重大問題,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集體決策并組織實施的領導原則。由此可見,黨委實現集體領導是推進黨委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根本保證。處于核心領導地位的各級黨委的決策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本地區本單位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只有實行黨委集體領導,才能使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緊密相連,實現黨委民主基礎上的科學決策。

2、實行黨委集體領導,有利于反對個人專斷。在黨的領導工作中,凡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務的部署,重要干部的推薦、任免和獎懲,群眾利益的重要問題等,必須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不得由個人專斷。黨委集體領導相對個人領導而言,可以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甚至是反面的意見,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可以促進溝通、減少矛盾,增強黨委一班人的團結,形成合力;還可以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始終處于黨委集體領導的監督之下。

3、實行黨委集體領導,有利于更好地落實個人分工負責。黨委集體領導大體包括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兩個階段。黨委集體的決定一旦形成,其成員就要按照各自的分工,積極主動地去貫徹落實。所謂個人分工負責,就是黨委每個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同時要關心全局積極參與集體領導,做到分工不分家。實行黨委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意味著黨委所有成員既有權力,又有責任,從而保證了黨委決策能得到正確的貫徹落實。

二、鎮一級黨委實行集體領導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委集體領導的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黨委作用發揮的好壞。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實行黨委集體領導制度、切實提高黨委集體領導水平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一把手”與班子其他成員難以平等。黨章規定“書記和委員不是上下級關系,是平等的一員”,在平等討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決定,這是集體領導的重要表現形式。但在目前一些黨委內部,這種平等關系實際上很不夠或者不存在。多數情況下,領導班子內部討論問題或者作決策時,“一把手”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甚至一言九鼎的作用,班子其他成員或出于對“一把手”的尊重或礙于情面,或顧忌與“一把手”之間的關系,往往總是要揣摩“一把手”的意圖,看“一把手”的臉色發言,這實際上把領導班子內部成員平等的地位變成了不平等的地位,把決策原則和方式由少數服從多數變成了“一把手”個人的選擇判斷。集體領導變成了“一把手”個人領導,這是影響集體領導質量的重要原因。

2、民主和集中的“度”難以把握。在實踐中科學地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度”,是提高集體領導水平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民主是集中的基礎,沒有充分的民主就很難形成科學的集中;而集中又是民主的升華,是把大家討論的意見加以分析綜合,形成正確有效的決策。民主討論是否已經適度?集體決策是否正確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要領導人掌握的,與主要領導人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認知水平、人格魅力關系頗深。因此,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貫徹落實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還需要我們在理論和操作層面加強研究和量化。

3、復雜的人際關系、人情網難以沖破。現實生活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人情網,往往對領導班子成員產生影響。反映到集體領導和科學決策上,就是常常會出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公道正派和感情關系、親情關系的交織和碰撞,其結果是集體領導做出的某一項決定往往是各方利益妥協或均衡的產物。特別是當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程序和機制還缺乏嚴格的制度保障,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每一個具體的環節都絲絲入扣不走樣,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也使得集體領導中摻雜了更多復雜的因素,影響了集體領導水平的提高。

4、集思廣益難以落實。黨章規定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委員會的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其本意是在堅持黨委集體領導的前提下,科學地實行個人分工負責制,使集體領導真正落到實處,避免出現名為集體領導實則無人負責的局面。但在操作過程中,很多領導班子成員片面理解這一規定,或擔心有插手別人工作之嫌,或對別人分管的工作缺乏了解,因此在集體討論和決策時,總是更多地關心自己分管的工作,對涉及其他工作的議題,或者淺嘗輒止,或者三緘其口,沒有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看法,使集體領導中的集思廣益大打折扣。

總之,堅持科學高效的集體領導,是提高各級黨委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環節。弄清影響集體領導質量的癥結所在,是我們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三、進一步完善鎮一級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對策建議

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黨委集體領導制度,是發展黨內民主的精髓。它能集中全黨智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凝聚全黨,團結群眾,組織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實現黨的任務而努力奮斗。目前,改革和完善黨委集體領導制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探索和狠抓落實。

(一)深化對黨委班子成員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不斷提高他們按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的自覺性。

1、要加深對按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重要性的認識。把民主集中制運用到決策過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具體體現,是現代科學決策的客觀要求。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黨委決策的難度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鄉鎮黨委要取得駕馭市場經濟的主動權,只憑個人或少數人的聰明才智和已有的經驗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實行民主集中制,既到群眾中去廣泛征求意見,又在班子內部集中集體的智慧,才能形成果斷、準確、科學的決策。

2、要努力學集中制理論。領導干部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集中制的論述,學習《黨章》和黨中央有關民主集中制的規定,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和規范要求。其次要認真學習黨建理論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理論,正確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學含義和基本內容,掌握民主集中制的運行程序和決策原則。領導干部通過不斷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按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的自覺性。

(二)改革和完善黨內決策機制,提高各級黨委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十六大報告把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明確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對于黨內決策機制的科學化而言,就應該做到深入了解“黨情”、充分反映“黨意”、廣泛集中“黨智”、切實珍惜“黨力”的決策機制。

1、切實貫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十六字方針,提高黨委集體領導水平。十六字方針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內在規律,抓住了貫徹民主集中制的主要關節點。“集體領導”是十六字方針的核心內容。要堅持集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不含糊,堅持積極參與集體領導不應付。“民主集中”是群眾路線在黨委決策中的具體體現。要做到發動群眾求廣、了解民意求深,解決民主不夠的問題,也要處理好局部與全局、少數與多數的關系,解決集中不力的問題。“個別醞釀”是科學決策的必要環節和重要方法。做好個別醞釀,有利于黨委充分發揚民主,作出正確決定,增進班子團結。“會議決定”是集體領導的實現形式和必經程序。落實會議決定的程序,主持會議的書記要把握好研究討論前不定調子,出現冷場時會引路子,產生分歧時善解“扣子”,歸納總結時慎拍“板子”,并自覺維護集體決策的權威。

2、建立健全決策的具體制度和程序。一是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制度。每一項重大決策制定之前,黨委主要領導都要親自深入實際,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黨委的政策研究部門應根據黨委的決策要求,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為黨委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二是建立健全征詢意見制度。凡重大問題的決策,都應在決策前征求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黨委應根據他們的意見對決策方案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三是建立健全專家論證制度。凡重大問題的決策,尤其是有較高的文化科技含量的重大問題的決策,黨委應高度重視并認真采納專家的意見。四是建立健全督促檢查制度。在決策的實施過程中,黨委辦公室要加強督促檢查和信息反饋,及時收集決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群眾意見上報黨委,以便對決策進行修正和完善。五是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錯誤的決策必須追究決策者的責任,黨委“一把手”應對決策失誤負主要責任,黨委其他成員應負相應的責任,對確實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有關領導人,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特別嚴重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正確處理好鎮黨代會、黨委會、書記辦公會之間的關系。

鎮黨代會、黨委會、書記辦公會議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鎮黨代會是鎮黨組織最高權力機關和監督機關,黨委會由黨代會選舉產生并實施監督、領導,黨委會向黨代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書記辦公會是溝通情況、醞釀協商的一種議事形式,不得決定重大問題。但是,在一些黨委的實際工作中,以書記辦公會代替黨委會、黨委會代替黨代會的不正常現象卻時有發生,這不僅違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影響黨的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造成黨內的個人專斷,長此下去會嚴重影響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三者的關系。

1、處理好黨代會、黨委會的關系,充分發揮黨代會的作用。一是在執行黨代會制度上,黨委會應嚴格按黨規黨法辦事,一般情況下,黨代會應按期召開,如果要延期召開,必須報上級黨委批準。二是在黨代會期間,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組織程序,充分發揚民主,體現代表意志。特別注意掌握好對報告的討論修改和醞釀選舉領導班子這兩個環節。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選舉人選舉某人或不選舉某人。三是在黨代會閉會期間,可以組織代表開展一些必要的活動,為代表聯系群眾,向黨組織反映黨內外意見提供必要的條件。

2、正確處理黨委會與書記辦公會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黨委會作用。一是要充分發揮黨委會的作用。必須經常召開黨委會,落實黨委會的職責。凡屬貫徹上級重大決策和部署、本地區全局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都應由黨委會討論決定。二是要正確處理好班子成員書記、副書記與委員的關系,他們在班子中都是平等的一員,不能在黨委會之上再形成一個決策層,影響黨委會的作用。

(四)加強集體領導的程序化建設,健全領導班子的集體議事規則。

1、加強集體領導的程序化建設,發揮程序的糾錯和制衡功能。在堅持和完善黨委集體領導制度中,由于程序的不完備、不健全或不嚴格遵循程序,而影響了集體領導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加強集體領導的程序化建設,建設系統、科學、有效和可操作的集體領導的程序。通過集體領導程序化建設,一是要發揮程序對集體領導活動的糾錯功能。通過程序所體現出的科學、民主、法治精神,指引集體領導活動沿著程序所設定的目標運行,使集體領導活動主體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保證分工順利進行。二是要發揮程序對集體領導活動的制衡功能。程序在使參加者都有平等的表達和自由選擇機會的同時,也使責任范圍明確,這就限制了領導者權力的恣意,反映了領導者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必須下大力氣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強化集體領導的程序化意識,以提高程序的權威性,確保集體領導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

2、健全領導班子的集體議事規則,使集體決策規范化、制度化。當前,具體可操作的集體議事規則的制定和正確執行,是集體領導程序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制定黨委集體議事規則,使民主集中制原則由軟件變成硬件,杜絕那些可能產生把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按照個人意志決定黨的工作與活動的可能,使黨委的活動和決策有規可循,并對違規行為制定明確的處置辦法,從而有效地防止或減少書記個人濫用職權、違規決策的現象發生。在操作上應注意按照提出議題——調查研究——開會討論——投票表決的基本過程進行,而不隨意跳過某個環節。

(五)完善票決制。

在我們黨內,采用票決制的方式,最早應用在黨委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上。票決制就是在黨委常委會或全委會內實行一人一票,讓常委或委員任命干部時有權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權力的制度。它有利于擴大干部任用決策的民主,讓黨內更多人的意愿和意志能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得以反映,從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目前,隨著票決制的廣泛實踐,用票決制決策“三重一大”問題,特別是決定“重要干部”擬任人選,已為不少地方黨委全委會或常委會所采納。而票決制向鎮黨委會延伸也是勢在必然。票決制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遵循了制度創新的發展趨勢,在完善鎮黨委集體領導制度的過程中必將發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