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管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3 11:21:00

導語:運管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運管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調研報告

在當前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就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握好科學發展觀的實質。交通稅費改革后,運管部門的“以收定支,收費養人”的模式被打破,規費稽查職能和部門經費來源消失。當前如何破解稅費改革后交通執法難題,如何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交通行政執法工作,使之相適應,如何調動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推進交通執法工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等問題已是擺在案頭的當務之急。從3月份開始,本人圍繞“提高服務意識、費改稅后運管工作新出路探索”的調研課題,采取“想、聽、問、看、議”的方式,對運管隊伍當前面臨的沖擊和考驗;隊伍何去何從?做什么?怎么做?進行了深入調研,并組織開展了實踐論證演練,現將調研實踐情況匯報如下:

一、以人為本,從干部職工根本利益出發

調研之初,首先本著想事、謀事、干事的思路,積極調動群眾職工干事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凝心聚力,共同研究解開當前形勢下交通運管隊伍發展困惑的問題。讓大家充分認識到稅費改革后,更需要一只強有力的隊伍規范經營行為、保障良好的市場運營環境。我們面臨的困難應該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我們有能力、有信心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主動探索出一條適應交通執法隊伍自身發展的新路子來。

通過座談分析,大家以科學發展的眼光預見到:交通執法工作重點向運輸秩序管理和公路保護,履行運政稽查、治理拋灑和內部督察等職責轉移是必然趨勢,“一塊牌子聯合執法、一個機構統一領導、一支隊伍統一上路”,是運政執法未來可行的基本思路。

二、轉變思想、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的形勢下,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民主政治建設步伐的加快,對道路運輸管理、運政執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運政執法工作要適應時展,必須在強化和完善自身管理、樹立部門形象、維護道路運輸秩序、服務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列。

這就要求運政執法隊伍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把要原來重征費、輕管理的思想徹底轉變過來,不光要把該本部門管理的工作事項作為今后的重點工作全部抓起來,還要抓出成效、有所作為、形成影響力,不可不作為;有所不為就是要在思想上徹底消除原來征費稽查時的陳舊方法和模式,規范執法、文明執法、提高隊伍素質,不可亂作為。運政管理人員要轉變思想,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24字依法行政要求,提高執法質量,切實擔負起維護道路運輸秩序,規范經營行為,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新的工作模式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社會和業戶全面認可。

三、強化職能,擔當起市場監督檢查職責

費改稅后,拋開了征費的包袱,要強化執法管理職能。《道路運輸條例》和相關部門規章的出臺,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行業管理法規體系,依法治運、依法行政時機和條件已完全成熟。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管理職責,苦練隊伍內功,樹立隊伍形象,把自身打造成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有形象有力度、有影響有地位”的執法隊伍,逐步在隊伍里和社會上消除長期形成的“按章繳費、違規免罰”的舊觀念,打破由于地方保護、部門封鎖引發的“有法不依、違法不糾、執法不嚴”的現象,保障道路運輸市場公平、有序、持續和諧發展。

我認為,新的運政管理職能要做好“四個轉向”。

1、要從忙于具體行政事務轉向注重政策研究和理論學習。要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大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加快改革步伐,既要管好運輸市場,又要做好分流人員的準備工作。

2、要從規費征收轉向管好整個運輸行業,過去忙于收費,尤其是基層交管站所每天忙的就是辦證收費、上路查費,對客貨運、維修、駕校、搬運裝卸,以及服務保障系統管的少,研究的少。目前費改稅后,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全行業管理上,推動“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優化服務,適應發展”的進程,形成運政管理的新局面。

3、要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提供管理服務。運輸行業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單單是辦證收費、統計報表或每天忙于事務工作,處在被動狀態,而是要做到依法治運,科學管理,提供服務,協調發展。這是改革的目標。比如:可以舉辦學習班、培訓班解決管理人員素質問題;可以舉辦各種運輸專業學習班,提高各類運輸專業人員的技能和管理水平;還可以向客戶、經營者提供信息、生活等服務。總之,由過去我要管你(經營業戶),變為“你要我管”,把他們都吸引到運政管理中來。

4、在運輸市場建設和管理上下功夫。先從客運市場抓起,確實做到“車進站、客歸點”。建設上可采取放開建設投資市場,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擔風險”的原則。一是站場布局要合理,要考慮方便旅客和經營業戶;二是在站場建設上要考慮多功能服務體系,起碼要求設施配套。我以為站場建設應多條腿走路,可采取上邊撥一點,下邊籌一點,社會籌一點的辦法。還可以采取統一規劃、公開招標、誰投資誰受益的方法,來籌集資金或彌補經費的不足,加快站場建設,加快運輸市場的發展。

四、提高素質,以鐵的紀律保障制度執行

部門的形象問題關系到部門和社會之間的和諧,交通的形象很大程度又取決于執法隊伍的形象,執法隊伍的形象在執法工作中體現,如何獲得全社會的理解和認可,關鍵是執法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往交通執法方法簡單粗暴,重處罰、輕教育,重結果、輕程序,執法利益化傾向不同程度存在,執法隊伍的執法能力、執法方式與依法行政、依法治運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我認為,隊伍有了問題,出事在基層,但根源在管理,對隊伍管理的措施是否有力,對基層班子的指導幫助是否到位,制訂的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夠執行到位,一定或多或少存在著疏漏。“打鐵先要自身硬”,沒有健全的制度約束,沒有鐵的力度執行制度,要解決隊伍規范問題就是空談。在聯合執法開始路查前,應先組織軍訓和學習,一天不行兩天,兩天不行再來,逐步增強參加人員的法制觀念、紀律觀念。然后采取職工大會座談發言的方式,大家分別提出執法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包括職工關注的敏感問題,如分配、獎懲等各項管理措施,使大到路查指揮、安全管理,小到路查言行、點名列隊均有章可循。出臺制度按照規定的程序逐條梳理后,先在班子內部形成共識,之后請聯系點的領導過目認可,最后全體人員以表決并簽字的方式討論通過,形成人人必須遵守的管理制度。同時完善“責任過錯”追究機制,強化執法檢查、監督和評議考核,實行立體監督體系,把責任機制落實到具體的責任領導、具體到每一個執法崗位、每一個執法工作環節,強化管理,規范運作,使每一個參加執法的人員時刻都有危機感、緊迫感和紀律感。制度有了、約束有了、形象有了,才能在具體執法活動中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向,消除由執法引起的負面影響,做到執法與社會的和諧。

五、鍛煉隊伍,探索多部門聯合執法模式

道路交通運輸活動是按照公路道路網絡進行的,但費改稅前交通行政執法以征費轄區劃分為“塊”,導致交通管理工作各站為政,各交管站行政處罰基本為“零”,行業管理名存實亡。如果開展交通行政聯合執法,交通行政執法主力由原5個交管站、8支隊伍精簡為1支隊伍,只有一支隊伍上路,以全市公路、運管源頭管理為基礎,以老河口城南檢查站為依托,利用現有設施,以流動檢查為手段,制訂統一執法標準,實行集中處理,摸索出一套“查扣與處理分離、調查與處罰分離、處罰與簽批分離、自由裁量權限額”的案件處罰執法程序。要求案件處理中心堅持“四不罰”原則,即“違法事實不清不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不處罰,調查取證不足不處罰,法律依據不足不處罰”,同時進一步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執法程序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改變以前處理不規范,違章人員與案件處理人員討價還價的現象。這樣一來,內部監督機制若一形成,就能避免以往重復處罰現象的出現,有利于交通行政執法隊伍的廉政建設,實現了精簡、高效、統一、效能的目標,這也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國家提出的精簡、高效的原則,符合交通部關于規范行政執法檢查和風紀的精神,符合科學管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總之,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過程中,通過新執法模式摸索,聯合執法展開后將形成以縣域為中心,行政執法隊伍為重點,行業執法管理為龍頭、鄉鎮交管站交通聯合執法“四位一體”的規范化管理模式,將會使執法更加規范,執法隊伍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自覺性、主動性更加增強,將更好地服務老河口市新農村建設,促進交通執法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