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25 05:28:00
導語:農村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宣傳者、推行者,其執政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農村的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當前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入,支農惠農政策相繼出臺,農業農村工作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去年,包括望城在內的部分縣(市)先后完成了村級區劃調整和村級班子換屆選舉,今年開始,全省免征農業稅。這些政策和措施激發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同時,農村各種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農業與二三產業相互滲透,聯系更加緊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村級區劃調整后,村級規模擴大,資源有效整合,又進一步加快了這種趨勢的發展。農民紛紛從傳統的種植、養殖業中跳出來,或進行蔬菜花卉苗木種植,或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或從事農產品加工銷售,或到工廠企業打工等,鄉鎮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望城縣高塘嶺鎮、星城鎮、黃金鄉等鄉鎮二、三產業的比重已高達**%以上。這些變化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在領導經濟工作時,必須從行政命令、催種催收、大包大攬等行政推動方式向制定發展規劃、完善基礎設施、維護市場秩序、健全配套服務等引導服務方式轉變,從只會抓傳統農業向善于抓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城鎮建設等方面轉變,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二是新舊體制轉換的發展格局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社會關系包括群眾的利益關系處在大調整之中,利益主體、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等日益多樣化,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也接踵而至。如征地拆遷問題、土地流轉問題、殯葬改革問題,等等。加之,有些農民民主意識增強而法律觀念淡薄,利益訴求增強而責任觀念淡薄,宗族思想增強而組織觀念淡薄。同時村級區劃調整后,村級管理區域增大,服務對象增加,管理難度加大,如望城現有村(社區)人口在****—****人的**個,****—****人的**個,****人以上的**個,很多村僅計劃生育服務對象就有上千人。另外,因并村時間不長,現任村干部對全村的情況還不是十分熟悉,與村民關系還比較生疏,民事糾紛調解、信息反饋等方面工作還難以到位。這些都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善于運用思想教育、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處理各種矛盾,既保護好群眾合法利益,滿足群眾合理要求,又維護好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同時推進鄉(鎮)村民主政治進程。
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人民群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近年來望城全面實施“融城強縣”發展戰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望城進程,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農民群眾期盼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生產、流通、信貸、銷售、勞務輸出等經濟領域和環境、衛生、文化、教育、交通、養老等社會領域給予更多優質高效、全方位個性化服務,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享受更多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取消農業稅后,農村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更加突出,興辦公益事業和擴大公共服務領域面臨諸多難題。這就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轉變執政理念,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廣泛開展積極向上、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和能力。
面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這些新變化、新要求,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
一是必須突出加快發展這個主題。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富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第一,要進一步強化發展意識。我們不能把免征農業稅作為緩和干群關系、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法寶”。在農村即便實現了“零負擔”,如果農民收入沒有增長、經濟沒有真正發展,一年不能實實在在地辦幾件實事,群眾仍然不會滿意。只有緊扣發展這一主題,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來抓,才是解決農村問題的唯一出路。第二,要更加明晰發展思路。只有選準并堅持適合本區域的發展思路,才能克服抓經濟的盲目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富民強村的步子才會邁得更穩、更實、更快。作為整個縣域來講,近年來望城根據“近城(省會長沙)臨江(湘江)”的特點,在縣域經濟發展上,確立并實施了“融城強縣、工業興縣”的戰略,大力發展園區工業;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明確并堅持了“服務城市、致富農民”的方針,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特別去年以來著力建設“百里水產走廊”,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和縣域經濟社會的快速高效發展。所以,就各鄉(鎮)、村(社區)而言,基層黨組織也一定要根據本區域的特色和優勢,本著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多種經營則多種經營的原則,因地制宜,找準定位,確定本區域的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并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第三,要切實搞好社會化服務。免征農業稅后,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最大的變化就是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農民闖市場,組織要領航。面對市場經濟大潮,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群眾提供良好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和帶領群眾找市場、闖市場,根據市場走向調結構,根據群眾要求搞服務,推動經濟發展。同時,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道路、供水、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是必須抓住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能不能建設好,有沒有戰斗力,關鍵在領導班子。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首先必須切實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第一,要拓寬選拔視野,調優配強領導班子。要樹立科學的選人用人觀念,注重培養選拔懂經濟、有能力、思想素質好,群眾公認的黨員進入基層領導班子,尤其要選準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近年來,望城縣在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2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兩推一選”的支部換屆選舉方式,20*年村級區劃調整后,全縣***個農村黨組織和**個社區黨組織全面實施了“公推直選”。一批熱心農村工作、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的能人充實到支委班子,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得到增強。第二,要加強教育管理,提高領導班子工作水平。加強教育管理,提高班子成員思想素質、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培訓教育無論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都要注重針對性,突出實效性,要采取課堂集訓、遠程教育、外出考察等多種方式,既把黨的基本理論、路線、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重要內容,又要加強實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望城縣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外出學習考察給予獎勵,去年全縣就有**位優秀村支書到山東壽光等地考察學習后,每人聯系實際撰寫了一篇有一定深度的考察報告,并進行了專題討論。同時制訂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定期培訓規劃,建立“入黨積極分子、農民致富典型、畢業回鄉青年、退伍軍人、村組后備干部”五位一體的培訓機制,加強了對村級在職干部和后備干部的集中培訓與動態管理。此外,還在部分農村黨組織中試行黨員“設崗定責”,將村干部的目標管理考核與黨員民主評議和評先評優掛鉤,促進了全縣基層黨員能力、素質特別是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工作水平的提高。第三,要重視創建活動,推進領導班子規范化管理。要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通過創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縣、創建六好鄉鎮黨委、創建“五好村”黨支部活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以創促改,增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要努力推進村級組織“一制三化”,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逐步實現村黨組織工作規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理順村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系。充分依托創建活動這一載體,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核心作用。
三是必須激活農村改革這個動力。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突破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第一,要加快鄉鎮機構改革。要適應免征農業稅后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的新形勢,逐步轉變鄉鎮職能,理順責權關系,精減富余人員,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根本性轉變。第二,要抓好農村配套改革。逐步加大財政對鄉鎮和村級的轉移支付力度,迅速出臺關于村(居)干部工資標準的指導性文件,確保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和村干部合理待遇;支持鄉村兩級依法征收農業稅尾欠,對生活確實困難的群眾要實行減免,對有繳納能力而不交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征收;按照有關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加快并組步伐,鞏固村級區劃調整成果。在嚴格保護農民合法經營承包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堅持分類指導,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第三,要加快農村保障體系建設。要積極為在職村干部辦好養老保險,做好退職村干部的思想工作,落實經濟補助和相應待遇,解決后顧之憂;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切實關心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高度重視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加緊研究解決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和就業問題,積極探索失地農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新途徑,真正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 上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會講話
- 下一篇:副縣長在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