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樣本

時間:2022-01-22 09:48:00

導語:養殖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樣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殖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樣本

一、生產情況

畜牧養殖方面,牛存欄量7.15萬頭,同比略有下降,出欄4.63萬頭,同比增長150.3%;生豬存欄量19.42萬頭,出欄17.8萬頭,同比均略有下降;羊存欄量14.36萬只,同比增長46.1%,出欄8.26萬只,同比增長26.3%;家禽存欄量452萬只,同比增長8.7%,出欄772.6萬只,同比增長130.6%;肉類總產量33823.4噸,同比增長44.2%;蛋產量4758噸,同比增長1.5%。

水產養殖面積17.8萬畝,其中池塘養殖48450畝,同比增長0.56%,連片精養池塘3.65萬畝,同比增長2.8%。圍攔網養殖面積10.5萬畝,與去年持平。網箱養殖面積1000畝,小網箱養殖面積1300平方米,均與去年持平。河蟹放流面積85000畝,池塘養蟹面積7000畝,比去年略有增長。魚種投放5350噸,同比增長0.9%,其中新增投放魚回魚魚種18噸。蟹種投放170000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長4.9%,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10.9萬畝,同比增長0.9%。

二、主要做法

(一)、狠抓產業化建設,規模經營有新突破

通過群眾選項目,項目選群眾的大戶推動戰略,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布局的原則,依托資源和基礎條件,把培養基點村,興辦養殖場,發展專業戶和專業大戶作為推進規模養殖的重點,構建起一縣幾品,數鄉一業的基地化生產格局。目前,全縣各品類養殖專業戶發展到11855戶,專業大戶發展到2900戶,各類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大戶200余戶。養殖場發展到130個,養殖專業村發展到43個。大規模養殖戶的成批涌現,形成了鄉域特色,呈現出數鄉一業的特色發展格局。如:五固路優質豬、牛養殖帶;五泗路良種蛋禽養殖帶;朱頂、小溪的肉牛、水禽養殖小區;臨北養羊小區有新的提高和發展。在漁業方面以沱湖、香澗湖螃蟹養殖基地、訾湖幼蟹養殖基地為重點,推進螃蟹產業化發展;以崇潼河網箱養殖帶建設為重點,推進名優魚類養殖業發展。

(二)、狠抓動物防疫,確保了養殖業健康發展

動物防疫歷來是發展養殖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為確保全縣養殖業健康發展,我縣堅持“防重于治”的方針,以落實責任制為手段,加強查毒滅源和疫情管理。并積極推進村級動物防疫員體系建設,在全縣范圍內通過公開招考,擇優選用了125名村級動物防疫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全面落實基礎免疫工作,在剛結束的春季集中免疫中,全縣口蹄疫免疫密度98.84%;禽流感免疫密度96.72%,防范了全縣重大動物疫病的流行,為我縣發展養殖業提供了堅強保障。

(三)、加強技術服務,推進訂單養殖

定單養殖能規避市場風險,保障養殖戶取得穩定的經濟效益。今年初,我縣通過積極聯系,爭取到鮰魚訂單養殖進行示范。第一季度即實現投放魚種18000公斤,包括池塘精養和網箱養殖兩種形式。通過養殖過程監管,技術服務,爭取示范成功,讓養殖戶獲得最大利益,為我縣水產養殖走出一條新路。作為全年水產養殖業工作的重頭戲,我縣全面實施了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制度。漁業生產的行業管理逐步邁入正軌,為全縣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狠抓外資帶動,項目工作成績突出

圍繞2007年的工作重點和我縣養殖業發展重點,加強項目建設。一是組織編制項目庫。共計編制項目32個。二是加強在建項目建設,重點搞好后續建設和檢查驗收工作。三是加強項目的申報工作,組織申報了《河蟹產業化建設項目》、《幼蟹培育項目》及市級養殖小區建設等十多個項目。這些項目的申報將有力促進我縣養殖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

(五)、大力推進養殖園區建設

進一步完善06年已申報驗收的8個市級養殖園區,今年將繼續組織養殖大戶籌建市級畜牧水產養殖園區,目前已申報市級養殖小區18個。同時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引導,鼓勵養殖戶建設縣級養殖園區,使得我縣養殖業進一步向規模化、標準化邁進。

(六)、力求發展在全省位次再提高

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縣規模養殖、龍頭企業、動物防疫、行政執法、協會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實施等工作,均邁出了較大步伐,取得可喜成績,養殖業整體勢力提升很快,通過了省農委組織的畜牧先進節段考評,已進入全省前15位(歷史上最前排名為全省38名),得到了省考核組的高度稱贊。

三、存在問題

一是基礎建設滯后。養殖業生產的各種服務體系不健全,畜禽品種改良步伐慢,品種不優、品質不佳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全縣標準化、模式化飼養技術推廣的力度還有待于加大;二是龍頭牽動力弱。具有一定潛力的加工龍頭企業剛剛起步,現有加工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產業鏈條短,市場控制力弱。三是養殖產品市場發育不健全。四是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五是大水面開發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以東向發展為契機,重點發展禽業生產,繼續推進生豬、螃蟹兩大主導產業,突出發展草食節糧型牛、羊、名特優水產品生產,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畜禽產品,發展規?;?、標準化區域養殖,精心打造特色品牌,發揮比較效益,建立健全動物防疫保障體系,實現畜牧水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狠抓品種改良工作

在全縣范圍內推進名優品種改良工作,今年底,波爾山羊、馬頭羊改良率在80%以上;三元雜交豬、五元雜交豬改良率達100%,水牛、黃牛改良率為100%;名特優水產品產值占漁業總產值的40%以上。加快劉集、城關的種鵝、種鴨場建設,提高我縣水禽的優質品率。

(二)、做好項目建設與申報工作

做好《五河縣國家級秸桿養羊項目》、《五河縣水產防疫站建設項目》跟蹤服務及項目建設工作。組織畜牧水產專家認真學習國家對農業扶持措施,精心編制、篩選、申報符合我縣養殖業發展的項目。

(三)、進一步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堅持“積極扶持,分類指導,完善機制,強化服務”的方針,完善信息、科技、金融保障三大服務體系。引導養殖業生產經營戶和科技、教育、科研等部門組建各類形式的專業協會,發揮協會的組織、引導作用。

(四)、扶持加工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

一是加強畜牧、水產品加工項目建設。一方面爭取省、市項目支持,另一方面加強招商引資力度。二是在龍頭企業不強,加工水平較低情況下,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養殖大戶,營銷大戶,養殖協會的帶動作用,使養殖上規模。三是加強與外地加工出口企業合作,形成出口基地,讓養殖基地上規模、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