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健康狀態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24 10:07:00

導語:干部健康狀態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健康狀態調查報告

一、××市機關干部體育健身及健康現狀

目前,我市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呈現駱峰形,青少年和老年人數量高,中年人數量低,機關干部尤其低。據初步了解,我市現有科級干部1192人,其中51歲以上438人,占36.7%;40-50歲489人,占41%;40歲以下265人,占23.3%。全市事業單位管理人員1665人,50歲以上338人,占20.3%;40-50歲477人,占28.6%;40歲以下850人,占51.1%。全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6497人(含833名管理人員),50歲以上1084人,占16.7%;40-50歲1906人,占29.3%;40歲以下3307人,占54%。從年齡結構上看,機關干部大部分是中年人,然而經常活動鍛煉的機關干部比較少,繁忙的工作、學習以及社會應酬,很難讓其按時作息,經常違反生物鐘的運轉規律,普遍存在透支睡眠、飲食不調、缺少健康知識,有的還過量飲酒和吸煙。據調查,2007年我市部分機關干部健康體檢,其中在市醫院體檢的有6942人,亞健康人數達5560人,占總數的80%,其中大多數為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肥胖癥、頸腰椎病等“富貴病”患者。

二、存在的問題

從亞健康產生的原因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壓力和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與亞健康密切相關的外部和內部因素,但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的戶外體育鍛煉活動,能擺脫亞健康的困擾。而我市機關干部參與并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相對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一是體育健身意識不強。目前,在一些機關干部的意識中,對體育健身的看法還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別是在35-50歲這一個層面,由于家庭負擔重、工作壓力大,要他們堅持運動鍛煉比較困難。有些機關干部對體育興趣不濃,不懂鍛煉方法,生活習慣不良,工作之余就是喝酒、打牌、摸麻將、釣魚等;有的認為年富力強,身體事業如日中天,容易把運動健身同工作對立起來,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要他們參加運動,他們會說:“運動健身固然好,可惜現在工作太忙”。二是對體育健身組織不夠。有些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體育鍛煉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對待,甚至在認識上還有偏差,認為參加體育活動完全是自己的事;單位組織管理工作不力,在組織與管理上缺少規劃和措施,只注重短期行為,日常健身活動處于無人組織和無人管理的狀態,健身群體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三是公共體育設施不足。目前我市體育活動場所嚴重不足,器材、設備不全,是典型的“四無”縣市,即無專門的鍛煉場地、無專職的健身輔導員、無專門的體育組織、無形成制度的各類賽事。除了學校、四特集團有運動場所,部分企事業單位有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桌等設施外,其他公共場所、住宅區運動設施比較少,居民體育活動場所主要是公園、街頭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規體育場所,參與體育鍛煉不是很方便。到收費的體育場館鍛煉收費高,影響了其鍛煉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三是社區體育發展滯后。由于單位、學校、社區所擁有的體育設施相對封閉,部分場館開放又帶有盈利目的,社區體育的組織和規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且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三、幾點思考

生命在于運動,幸福源于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體從30歲開始出現形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從而導致機體各種能力的減退,且這種身體的衰老現象到40歲時將愈加明顯。因此,體育健身不僅體現在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或者是老年人的延年益壽,它對中年人,尤其是機關干部中占絕大多數的這一特定的人群,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和積極意義。

1、強化健康教育,經常性開展大眾文體活動。要讓廣大干部懂得身心健康是履行職責的基礎和前題,重視自身的健康既是一項權力也是一項義務,不斷增強機關干部體育鍛煉意識,尤其是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帶頭參與體育鍛煉,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的制度。要幫助機關干部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調節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習慣,堅持長期鍛煉。提倡高雅文明的接待方式,推廣健康食譜和節約用餐方式。將機關干部健康教育有關內容列入機關干部培訓內容,按機關干部培訓管理辦法進行管理。根據機關工作的特點,大力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大眾參與的活動。每年有針對性地舉辦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如各種球類、游泳、跳繩、長跑、棋牌和書法、繪畫等活動,舉辦太極拳、聲樂講座培訓班、舞蹈等文體骨干培訓班,陶冶機關干部情操。

2、加大體育投入,不斷完善體育設施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努力構建起政府牽頭示范、社會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投入建立一般性體育設施場所的模式,如豐城、高安、袁州等縣(市、區),政府先投入體育設施建設資金,建起示范體育場地,如一個籃球場、一個乒乓球館、一個羽毛球場、一個網球場等,從而帶動社會、企業、部門單位積極投入體育設施建設。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可在空地(本單位有的或政府提供的均可)建設一批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市委、政府辦公區和集中住宅小區體育設施,將現有的游泳館和室內綜合體育場所,對機關干部實行優惠開放,以提高機關干部的健身積極性。各部門、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購買一些健身器材,創造幽雅的工作、健身環境,將全民健身活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3、加強設施管理,構建體育組織網絡。全面貫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大事來抓,堅持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原則,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積極拓寬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途徑和辦法。公共體育設施要繼續強化服務意識,創新載體,提高設施利用率,探索新建體育場館運作模式和運行機制,以不斷滿足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進一步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體系,加強行業體協、老年體協、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社團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體育指導站等基層組織,注重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體育工作隊伍建設,抓好社會體育指導員、裁判等骨干隊伍培訓工作,培養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裁判員,夯實群眾體育工作基礎,為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提供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