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1 05:45:00

導語: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調研報告

一、通過標準化試點,社區服務“社會化”的理念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社區服務首先是社會化的,其行為主體應當是社區全體成員。通過試點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澄清那種“社區服務”就是“社區居委會服務”的錯誤觀念。其次,無論是社會力量主辦,還是社區居委會主辦,都有一個“利用和開發社區資源”的過程,必然要涉及到成本,而這些成本單純依靠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投入是難以做到的,況且,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種消費層次的劃分將更加細密,居民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只憑社區居委會的服務,根本無法勝任這一職能。所以,開展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將會依據社區居民的需求來確定服務項目,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社區服務體系,體現“大服務”的理念,形成由政府引導,社區居委會進行組織、協調,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新型機制。使社區居委會由過去直接服務,過渡到間接服務,重點在建立社區信息庫和搭建服務平臺上,加強資源挖掘整合和資源共享,實施對加盟進入社區服務平臺的社會力量實體,進行價格、質量、安全、監督等制度建設上,通過居民和駐轄區單位對社區居委會的親和力和信任感,不斷吸引更多的企業加盟,從而提高質量,拓寬領域,在有效保障的基礎上,社區居委會將有更多精力,除協助政府做好必須做的工作外,加大對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對社區弱勢、特殊群體的幫扶。承擔此次全國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的*市白下區,從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項目入手,20*年,就組織有關專家,以“1+X”的模式,率先進行了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的探索,研制完成了《社區服務基礎設施標準》、《社會救助服務標準》、《慈善超市服務標準》、《志愿者服務標準》、《老年人幫扶標準》、《老年公寓服務標準》、《殘疾人幫扶標準》、《青少年教育引導標準》等16項服務標準,明確了服務設施、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隊伍、經費保障、服務機制等要求和內容,服務質量大大提高,“大服務”的社區服務理念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通過標準化試點,社區服務“產業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我們所說的產業化,是指在某一服務領域形成的有一定規模相關聯的一種產業經營方式,過去我們總是過分強調社區服務的福利性,而對它的經營性不夠重視,誤認為過分強調經營性,就不能體現福利性,一些老弱病殘等群體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務。殊不知如果不把社區服務作為一個產業來培植,那社區服務的發展將永遠只能在低層次徘徊,就不會有生命力。通過社區服務標準化試點,一是要將有自己知識產權主導的服務品牌、信息,并形成具有行業特點的產業鏈,促其做強做大,形成規模;二是要有一定的載體來體現上述元素;三是必須有自己的領域和市場。社區服務已成為區域經濟第三產業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了領域,也有了自己的領域并且逐步在建設體制、投資體制、服務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有了自己運行載體和機制,目前更多社區服務項目的開展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并不斷地把“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作為提升社區服務檔次、提高質量、壯大社區力量的一個目標。所以,通過社區服務標準化的試點,將注重社區服務福利性同時,把社區服務引向走產業化的道路,以自我發展來解決不同領域的各種矛盾和需求。在服務性質上,強調福利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無償、低償和有償相結合;在政策扶持上,注重政府政策的指導和幫助,如出臺各種優惠政策、規范管理行為、制定收費標準等,將社區服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培植;在產業結構上,依次建立相應的服務設施,多元的投資體制,高標準建成一批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服務場所;在產業組織上,建立社區信息化管理系統,組建集社區管理與服務為一體的社區信息化網絡。通過網絡系統的建立,把區、街、社區的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社會經營性服務組織聯為整體,將分散的家政、醫療保健、職業中介、維修、文體娛樂等服務資源進行網絡化管理,并按市場需求形成系列服務,擴大服務功能,實現社區服務資源共享和社區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為開展社區服務搭建良好的運行平臺;在產業運行方式上,可以招商引資、共駐共建和開展便民利民服務以及因此而惠及的再就業服務,為社區服務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通過標準化試點,社區服務“多元化投入”機制將更加完善

目前,有不少人總以為投入就是資金,這是片面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投入”更多的是“政策引導投入”,即: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政府有關部門、社會有關機構、社區單位進入社區服務的方方面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與開放,人力、物力的投入,公共服務領域的發展以及有償服務項目的延伸。通過社區服務標準化試點,一是強化政府推動作用。制定出臺發展社區服務業的優惠政策,強化對社區服務的指導、協調,實現各項管理職能向下、向實延伸;制定《社區服務考核獎懲辦法》,進一步明確社區服務內容、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為社區服務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為推進、管理社區服務健康發展,增加政府對社區服務投入,興辦基礎性、示范性的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推行政府買單、項目管理的方式,資助社會力量興辦社區福利設施,著重開發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居民排憂解難的各類服務項目。二是強化部門的聯動作用。發揮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推進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的聯動機制。民政部門將所有民政業務和服務窗口整合進社區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衛生部門積極開展醫療保健、疾病預防、健康教育和康復服務活動。司法部門將法律服務送進社區,開設法律服務熱線,及時排查調處社區各類矛盾糾紛。宣傳、文體、科技、教育、青年、婦聯等部門將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文化教育、志愿服務、家政服務等深入社區,將服務送進社區。勞動保障、殘聯等部門將設立服務站點,開展服務活動。三是強化社會互動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社會互動服務合力。突出資源整合,既不搞條條,也不搞塊塊,社區服務不設圍墻、劃紅線、拉鐵絲網,這樣可以縮小服務半徑,方便居民生活,也可以讓服務對象有選擇的空間。在投入內容上不僅僅投入資金,將逐步向房產、技術、設備、勞務、信息等多層次的投入發展,同時,大力實施社區服務加盟制度,依托社區服務網絡,廣泛吸納各企業加盟社區服務,并對加盟企業的誠信、服務內容等嚴格把關,簽訂加盟協議,確保社區服務的質量。四是壯大服務隊伍。建立由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社區服務隊伍,大力推行社會保障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專業化服務,服務內容涵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