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干部管理機制問題研究
時間:2022-05-10 03:59:00
導語:農村干部管理機制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存在問題;思考和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強監督、重考評,實行目標管理、推行“基礎職務補貼+績效補貼+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的結構補貼制,實現農村干部“收入有合理待遇”、提高政治待遇,實現農村干部“干好有發展前途”、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農村干部“退崗有一定保障”、“定”與“有”不平衡、政治進步較難,發展前景窄、保障制度不夠健全,個別村干部仍有后顧之憂、進一步健全村干部管理機制,增強村干部緊迫感
、進一步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讓村干部“干有所盼”、進一步健全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讓村干部“老有所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村干部身處農村基層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是帶領廣大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如何進一步完善提升村干部管理激勵保障機制,使他們精力集中地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帶著這一問題,我們課題組從6月中旬開始,歷時一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縣13個鄉鎮39個村,通過個別談話、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進行了集中調研。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我縣共304個行政村,1094名農村干部,其中村黨組織書記266名,村委會主任304名,書記、主任一人兼262名。近年來,我縣在村干部管理激勵保障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特別是近兩年來,村干部管理激勵保障機制得到進一步提升。主要做法如下:
(一)強監督、重考評,實行目標管理
一是明確職責。進一步完善了村“兩委”干部三年任期責任制和年度目標責任制,為全縣所有村“兩委”干部建立了目標任務臺帳,按照“當好方針政策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農村建設組織員、帶頭發展領航員、破解難題戰斗員”的“五員”要求,將村“兩委”干部各項目標任務進行細化、量化,明確了完成時限。二是加強考核。制定出臺了《關于農村“兩委”班子和“兩委”干部績效考核的實施意見》,從經濟建設、黨建工作、社會民生和穩定工作等方面對村“兩委”班子和村“兩委”干部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結果與村級辦公經費發放、“兩委”干部基礎職務補貼發放和養老保險財政補貼掛鉤,實行以績定級,以級定酬。
(二)推行“基礎職務補貼+績效補貼+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的結構補貼制,實現農村干部“收入有合理待遇”
統一推行村干部“基礎職務補貼+績效補貼+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的結構補貼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農村干部工資發放管理工作,推動了村干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落實。一是規范管理發放,基礎職務補貼按時足額發放到位。縣委組織部在縣聯社開設“村干部工資專用賬戶”,為全縣農村“兩委”干部開設個人結算賬戶,設立聯網存折“一卡通”,實現了村干部基礎職務補貼按月銀行化發放。基礎職務補貼標準為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每人每月508元,其他“兩委”干部每人每月305元。2009年上半年,全縣共發放農村干部基礎職務補貼210萬元。二是強化激勵約束,目標考核與績效補貼直接掛鉤。績效補貼發放與干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掛鉤,考核為基本稱職的每月最低補貼標準不低于50元,考核為稱職、優秀的每月最低補貼標準不低于80元、100元,由鄉鎮籌資年底前一次性發放。補貼標準由鄉鎮根據經濟發展狀況自行確定,但不得低于全縣最低標準。2009年,我縣經濟條件較好的沙嶺子、賈家營、趙川等鄉鎮的村干部績效補貼每人每月達到400多元。三是加大獎勵力度,鼓勵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為鼓勵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特別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縣委明確提出:對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且年增長率10%以上(出售集體固定資產、征地補償收入的除外)的村,年終對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進行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為集體收入年增長額的10%,由鄉鎮審計核實后,從村集體收入中列支。2008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的村有61個,占20.1%,較上年增長10%以上的村36個,集體經濟創收獎兌現人數26人,人均兌現金額3300元。
(三)提高政治待遇,實現農村干部“干好有發展前途”
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干部參政議政制度。縣委通過合法程序,積極推薦政治素質好、議政能力強的農村干部,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目前,全縣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村干部達585人。其中,擔任縣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農村干部49人,為農村基層干部參政議政創造了有利條件。東望山鄉常峪口聯合黨總支書記郭建仁同志,被選舉為省人大代表,代表全市農村干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成為優秀農村干部的代表。二是建立優秀農村干部選撥任用機制。制定了《關于加強“一好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從“一好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的辦法(暫行)》等文件,選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2007年12月,按照《河北省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在嚴格考察的基礎上,縣委將帶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玉米種植、奶牛養殖等主導產業,帶領村民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增收致富的東望山鄉常峪口聯合黨總支書記郭建仁選拔為鄉黨委委員。2008年,我縣組織6名符合條件的村黨組織書記參加全省農村干部公務員考試,其中洋河南鎮趙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永忠通過了省招錄鄉鎮公務員,現已辦理了錄用審批手續。三是加大農村干部先進典型的選樹宣傳獎勵力度。近年來,縣委大力實施“典型培樹工程”,積極抓好各類典型的培樹和宣傳工作,在縣電視臺開辟了《時代先鋒》專欄,先后舉辦了“發揮模范作用、永葆先進本色”報告會、召開了“‘一好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現場會”。今年以來,在健全機制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了基層黨建“十面旗幟”,重點培樹5個“黨建示范鄉鎮”、32個“黨建示范村”、10個“兩新”組織黨建示范點、1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100名農村黨員“雙帶”標兵,對全縣涌現出的各類先進典型特別是農村干部典型進行宣傳,“七一”進行集中表彰。同時,縣委認真總結各類典型的先進事跡和經驗做法,積極向市以上新聞媒體反饋。典型的選樹宣傳工作,極大地激發了全縣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為民的信念和決心,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起到了弘揚正氣、激勵人心、鼓舞干勁的積極作用。
(四)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農村干部“退崗有一定保障”
縣委提出,從2007年開始,利用4年時間,由縣財政、鄉鎮財政、村集體收入和個人分別按照20%、20%、20%和40%的比例承擔養老保險費的辦法,為全縣農村干部全部辦理養老保險,解除農村干部的后顧之憂。2007年和2008年,全縣共為269名現任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辦理了養老保險,共繳納保險費近400萬元,縣、鄉財政共承擔近160萬元。今年以來,為全縣所有符合條件的農村“兩委”干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徹底解除農村干部的后顧之憂。
此外,我縣還建立了農村干部離任補貼制度,對正常離任、尚不能享受養老保險的村黨組織書記,由鄉鎮財政列支專項經費,可根據任職年限及貢獻給予一次性生活補貼,補貼標準為1000—5000元,具體標準由鄉鎮自行確定;建立了村干部定期體檢制度,每年由鄉鎮組織所有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健康體檢,所需費用列入鄉鎮財政預算;建立了重大節日慰問制度,縣委堅持在每年“七一”、春節等重大節日,通過發放慰問信、慰問品(金)等形式,對全縣廣大農村干部、黨員以及先進模范人物及其家屬進行慰問,今年“七一”前夕,共發放慰問金61900元。
二、存在問題
在建立村干部管理激勵保障機制方面,我縣雖取得一定成效,但通過調研走訪,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定”與“有”不平衡
注重“三有”,而對“定”的要求不夠。近年來,特別是今年4月份省市基層組織工作調度會后,農村“兩委”干部基礎職務補貼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進一步實現了“收入有合理待遇”,農村干部崗位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但在村干部管理方面,力度還不是很大。由于我縣面積大,偏、遠村較多等多種原因,對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出現了部分村干部只領補貼,卻不在崗,或在崗不謀事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
(二)政治進步較難,發展前景窄
村干部是村官,不是國家公職人員,在提撥錄用上基本是只能下不能上。近年來,雖然提出了從“一好雙強”型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擔任鄉鎮領導干部,從村黨組織書記中招錄鄉鎮公務員,但是,進入鄉鎮機關、招錄公務員的標準越來越高,即使是優秀的村干部也難以逾越這道鴻溝,很多村干部因為年齡、學歷或任職年限某一方面的缺陷而被拒之于公務員考試的門外,個別村干部逐漸產生“到頂”思想,認為干得再好也不過是村黨支部書記。轉干無門,提拔無望,導致部分村干部工作責任心不強,政治榮譽感不高,覺得沒有前途,影響了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三)保障制度不夠健全,個別村干部仍有后顧之憂
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兩種情況:一是部分在職村干部已超過了參保年齡(男60歲、女55歲),這部分村干部不能參加養老保險,使他們感到退崗后沒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一些村干部工作多年,有的工作年限已有二十多年,由于種種原因剛剛離開了工作崗位,他們曾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部分村干部也不能參加養老保險,雖然他們享受了一定的離任生活補貼,但較大的反差使他們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不平衡。
三、思考和建議
(一)進一步健全村干部管理機制,增強村干部緊迫感
一是完善選任機制。明確村干部任職的崗位條件,對發展較快的村,要以更高的標準選人;對社會治安較差、干群矛盾突出的村,由鄉鎮黨委逐村研究,制定標準,因崗選人;對無合適人選或選不出村書記的村,采取鄉鎮下派等方式配強村班子。探索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村干部的辦法,拓寬選人渠道和視野,擴大群眾參與程度,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二是健全考評機制。進一步健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三年任期目標、年度目標管理機制和村“兩委”干部目標任務管理機制。完善《考核意見》,嚴格鄉鎮黨委對村“兩委”班子和“兩委”干部年度目標考評。組織開展半年及年終村黨組織書記雙向述職活動,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同時,加大縣級對鄉鎮實施村干部考評機制的指導監督力度,保證績效考評工作取得實效。
(二)進一步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讓村干部“干有所盼”
拓寬村干部成長進步的渠道,制定優秀村干部“上掛”制度,對“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村干部,通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等程序,可“上掛”鄉鎮黨政副職。加大農村干部參政議政力度,推薦提名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的優秀村書記,作為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為他們提供參政議政、發揮作用的舞臺。對因年齡、學歷等原因不具備考錄鄉鎮公務員條件的優秀村干部,可適當放寬考錄條件或在鄉鎮有空余事業編制的情況下公開招聘為鄉鎮事業編制人員。
(三)進一步健全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讓村干部“老有所養”
一是建立村干部退休補助機制。因年齡問題(男60歲、女55歲)未能辦理養老保險,且連任村干部達到一定年限的,退休后每月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具體金額可根據當地經濟狀況確定。二是健全村干部離任補貼制度。因村班子職數限制或本人自愿申請,經過鄉鎮黨委批準正常離職以及在換屆選舉過程沒能連任的村干部,在離職后,采取一次性補貼的方法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被處以嚴重警告及以上處分、被依法免職、受到刑事處罰及未經組織批準擅自離崗、離職、辭職等情況的不能享受補償。
- 上一篇:培養學生提問創新教育飛躍論文
- 下一篇:制度變遷國內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