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5-10 04:16:00
導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突出特色,抓住“靈魂”,高起點確立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明確思路,統一思想,高站位認識“草原水城”的戰略意義;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加速推進“草原水城”建設步伐;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為打造“草原水城”提供有力保障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外地的發展經驗啟示我們,水是城市建設的活力之源,建設現代化宜居城市,必須做好水的文章、獨特的資源稟賦提醒我們,水是城市開發的最大潛力,建設特色化宜居城市,必須做大水的文章、形勢的發展要求促使我們,水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命脈,建設品牌化宜居城市,必須做足水的文章、打造“草原水城”必定會成為沽源城建發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對加快沽源經濟發展、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民生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實施“草原水城”戰略,涉及拆遷改造、道路暢通、產業發展、生態恢復、素質提升等方方面面,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水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建設不能沒有水,城因水而“活”,因水而“興”。青年湖是沽源縣城最大的亮點和最好的資源,既是城市發展的潛力所在,更是發展的希望所在。加快以青年湖開發為主的城鎮化建設,真正讓“死”湖“活”起來,打造“草原水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對提升縣城品位、彰顯區域特色、拉動經濟發展意義深遠。
一、突出特色,抓住“靈魂”,高起點確立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之所以提出打造“草原水城”建設目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認識。
一是外地的發展經驗啟示我們,水是城市建設的活力之源,建設現代化宜居城市,必須做好水的文章。我市清水河治理總投資10億多元,三期工程已經完成,張家口因“水”而“靚”;遷安投資12.5億元綜合開發流經縣城的灤河水,鐵嶺投資4億多元引入柴河水在縣城開發人工如意湖,兩座城市因“水”而“興”。三座城市的經驗啟示我們:水是城市建設的活力之源;建設宜居城市,有水必須下大力開發,沒水必須下大力引水;只有加速開發和充分利用水資源,城市面貌才能根本改觀,居住環境才能顯著改善,城市品位才能明顯提升。
二是獨特的資源稟賦提醒我們,水是城市開發的最大潛力,建設特色化宜居城市,必須做大水的文章。沽源擁有水庫5座,大小湖泊12處,水面6.1萬畝,位居全市第二;全縣林地面積220萬畝,草地202萬畝,林草覆蓋率67.8%。這種水草林相間且面積之大的自然稟賦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是少有的,特別是閃電湖、庫倫淖毗鄰縣城和青年湖橫貫縣城南北,這是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沽源具備了打造“草原水城”的良好基礎。
三是形勢的發展要求促使我們,水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命脈,建設品牌化宜居城市,必須做足水的文章。城鎮化建設是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平臺。各地都在加大工作力度,爭相建設有品位、有特色、有影響、有知名度的現代化城市。作為后發地區,需要認清形勢,正視差距,負重加壓,以快補晚,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站位、更大的魄力,把城市建設往大里謀、往遠里謀、往深里謀,強化責任意識和品牌觀念,做足“水”的文章,真正把青年湖的潛力挖掘出來,把青年湖的希望拱托出來,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
二、明確思路,統一思想,高站位認識“草原水城”的戰略意義
打造“草原水城”必定會成為沽源城建發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對加快沽源經濟發展、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民生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1、打造“草原水城”是加快發展的新平臺。城市是產業集聚的平臺,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一方面,隨著草原水城建設的有序推進,必將集聚更多的城建項目和相關產業,集聚更多的人口到城鎮創業,有效拉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草原水城”這一獨特而新穎的城市建設定位,使得湖光山色、綠水草原的優勢更加突出,“秀水”與新城相互輝映的勝景更加迷人,必將為旅游添加新內容,使名氣提到新高度,把接待提至新水平,加快實現“生態旅游強縣”奮斗目標,為沽源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2、打造“草原水城”是城鎮建設的主攻點。只有把“草原水城”作為城鎮建設的主攻點。才能讓“水”的元素更好地體現在全縣城建工作的總體思路中,通過沿河修路、傍路建房、以房興商,為縣城建設顯魅力,為城建工作增亮點,實現城市價值與品位的雙提升。也只有主攻“草原水城”,才能把地形地貌、水系水域、草原草場、樓堂館所放在城建工作的全局中去謀劃,合力去攻堅,沽源縣城才能因水而“大”、因水而“活”、因水而“特”。
3、打造“草原水城”是提升形象的突破口。打造“草原水城”,可以更加科學巧妙地把沽源獨特優越的自然稟賦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以草原、湖水、森林、建筑為內容,以自然、休閑、生態為主題,達到山水、樹木、花草、建筑相互襯托、整體協調、局部精細的總體格局,展現“翠意綴城市、綠水城間流”的嶄新城市面貌,使其真正成為沽源對外開放的“金名片”,對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打造“草原水城”是改善民生的落腳點。城鎮建設事關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打造“草原水城”的落腳點就是為了改善民生。建設一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娛的精品縣城,已經成為全縣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和共同心聲。“城在水間建、人在綠中居”的“草原水城”新定位必將有效改善人居環境,凸顯“以人為本”理念。同時,在建設過程中,通過住房、用水、衛生、休閑、娛樂等條件的改善,可以大幅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三、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加速推進“草原水城”建設步伐
實施“草原水城”戰略,涉及拆遷改造、道路暢通、產業發展、生態恢復、素質提升等方方面面,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一要注重規劃,加大謀劃力度。推進城市建設,必須高標準、高水平地搞好規劃設計。“草原水城”規劃編制注重體現前瞻性和獨創性,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在更廣泛的空間范圍內和更長的時間跨度上進行規劃,不管是總規、控規、詳規,還是建筑設計,寧可花大價錢,也要請“高”人、請“大”家,做到放開市場、好中選優,只認資質、不認地域。特別是統籌生態、環境和城市關系,統籌道路、水系和城市的關系,突出“草原”和“水”兩個標志性元素,對城市的主基調、標志性地段、重要建筑等每個層面、每個環節進行深入研究,力求使每個建筑都成精品,每個區域都是景觀,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圖紙干到底,全力打造具有沽源特色的高品位城市。
二要拓展空間,加大拆遷力度。沒有大破,就沒有大立;沒有大拆,就沒有大建。建設“草原水城”,必須以超常規的魄力和決心,堅決克服怕添亂、怕告狀、怕上訪、怕出問題等“怕”字當頭思想,下功夫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材料,科學制定拆遷方案,強化各項拆遷措施,下大力做好群眾工作,拆出氣勢,拆出規模,確保拆遷任務順利完成,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拆遷帶來的新變化。同時,高度重視和解決拆遷過程中的民生問題,一方面,要組織召開聽證會,認真吸收拆遷戶的意見建議,避免節外生枝,造成經濟損失和工作被動;另一方面,對于生活確有困難的群眾,要通過實施新民居建設工程,列入城鎮或農村低保范圍等途徑,給予妥善安置,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確保各個環節不出問題。
三要打造亮點,加大建設力度。按照謀劃一批重點項目,推出一批亮點工程,整合力量進行集中攻堅的原則,對所有建設工程全部排出進度、倒排工期,打造亮點,確保按時優質完成。今年重點扎實推進青年湖周邊的建設工程,確保9月底前青年湖大橋竣工剪彩,向國慶60周年獻禮。其它城建工程都要加速推進,能快則快、能超則超,絕不能打持久戰。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決不允許出現“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大型專業商場、便民超市、星級賓館、精品小區建設,完善縣城功能,提升縣城形象。
四要破解難題,加大投入力度。打造“草原水城”,解決投入問題,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走“以政府投資為引導、適當負債為調節、市場化運作為主體”的多元投融資路子,實現“以城興城、以城聚財”。成立政府投融資公司和資產經營公司,靈活運用抵押、拍賣、置換等方式,把政府所屬全部固定資產推向市場,大做經營城市文章,把死錢變成活錢。出臺優惠政策融資,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把政策放到最寬,把服務做到最優,吸引外地客商、民資和社會閑散資金參與工程建設。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力度,實現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重點加大水、電、路、訊等配套建設,特別要加大青年湖周邊等“草原水城”規劃范圍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把“毛地”變成“凈地”,把“生地”炒成“熟地”,實現土地升值,以地生財。要加大項目爭取和整合力度,靈活運用上級投資,籌集更多的資金參與“草原水城”建設。
五要提高層次,加大管理力度。城市是建起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要以“三制”建設為重點,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理順體制,按照“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口”的原則,整合優化現有管理資源,加快城市建設與管理職能的分離,加強工程監管,對于在建設過程中不按設計施工,私自降低工程標準、偷工減料,侵害群眾利益甚至造成不安全隱患的,將堅決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失職瀆職行為。建立機制,強化城建、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門職能,加大對衛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和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健全法制,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規章,依法辦事,強化監管,真正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把城市管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六要講求文明,加大創建力度。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是優化發展環境、打造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必須明確創建標準,抓住關鍵環節,實施重點突破。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教育,規范行為,扎實開展文明市民、文明示范、文明窗口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切實破除“城市環境、農村習慣”,為推進城市文明搭建良好平臺;要堅持體現特色、注重品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城市魅力,同時搞好城區的美化、硬化、亮化、綠化、凈化,重點抓好鎮容村貌改善和鄉風文明建設,形成崇尚科學、誠信守法、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的文明和諧新風尚。
四、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為打造“草原水城”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廣泛宣傳。對外,要充分發揮電視、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的作用,把縣委、縣政府打造“草原水城”的戰略目標宣傳出去;對內,要通過各種途徑把“草原水城”的戰略目標宣傳下去,統一全縣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思想,使其更好地為建設“草原水城”服務,提升沽源的知名度。結合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草原水城’怎么建?我們怎么干?”思想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為建設“草原水城”奠定濃厚的輿論氛圍和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形成合力。明確要求全縣所有部門無條件服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講目標,不講困難;講效力,不講阻力;找辦法,不找理由;找資金,不找借口。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把涉及城建的工程和項目進行整合,圍繞“草原水城”建設開展工作,主要領導親自出馬,分管領導分頭負責,量化目標,責任到人,列表上墻,掛圖作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以此形成全縣上下加速“草原水城”建設的整體合力。
三是嚴肅紀律。凡因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影響重點工程進度的,將嚴格追究領導責任;對于部門之間推諉扯皮、出現斷檔,導致工作延誤的,將嚴格追究牽頭單位責任;對于在硬仗中表現突出的,該獎勵的獎勵,該提拔的提拔;對于認識不到位、不干事、又干不成事,特別是關鍵時候沖不上去、困難面前頂不起來的,要視情節輕重,該亮黃牌的亮黃牌,必要時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
- 上一篇:結合網絡傳統營銷實現旅游發展論文
- 下一篇:地區目的地旅游發展旅游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