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4 09:06:00

導語:校園建設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為了貫實黨的十七大關于“優先發展教育,辦妥讓人民稱心的教育”的精神,具體調查全縣校園建立情況,依照縣委《關于開展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施行方案》的要求,我近日到縣教體局和局部城鄉學校就進賢縣校園建立狀況進行專題調研。經過聽取報告請示、組織座談、查閱有關材料等方式,對全縣校園建立工作進行了具體調研,既看到了我縣校園建立發展的可喜轉變,也發現了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現將有關狀況綜述如下:

一、基本狀況

全縣現有公辦學校295所,個中:完全中學8所(含職業高中1所),九年一向制學校5所,鄉鎮初中19所,小學265所(個中完小71所,初小189所,教育點5所),學習學校1所,非凡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所。現有在校中小學生102314人,個中:完全中學20837人,初級中學8946人,九年一向制學校8268人,小學63238人,特教69人。全縣校園占地上積2849314平方米,個中:縣城學校582089平方米,鄉村學校2267225平方米。全縣校舍面積709238平方米,個中:縣城學校225391平方米,鄉村學校483847平方米。全縣生均占地上積27.8平方米,個中縣城生均占地上積16.6平方米,鄉村生均占地上積33.6平方米。全縣生均校舍面積6.9平方米,個中縣城生均校舍面積6.4平方米,鄉村生均校舍面積7.18平方米。全縣各學校無D類危房,B、C類危房有6262平方米,危房率0.89%,節制在1%以內。

二、首要工作及成果

1、具體推進危房革新工作,徹底祛除D類危房。因為我縣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較差,到2004歲尾,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還有校舍危房73400平方米,個中D類57300平方米,C類9500平方米,B類6600平方米,危房率高達13.87%。針對學校危房多,危房率高的近況,縣教育行政部分在縣委、縣縣政府的準確指導下,積極爭奪上級有關部分的支撐,大力施行危房革新工程。2005年,施行危改項目28個,投入資金610.66萬元(中心資金131萬元,省級資金46萬元,市級資金53萬元,縣財務配套380.66萬元),革新危房面積16070平方米。2006年,施行危改項目14個,投入資金398.1萬元(中心資金172.8萬元,省級資金30萬元,市級資金45.1萬元,縣財務配套150.2萬元),革新危房13592平方米。2007年,施行危改項目14個,投入資金426.1萬元(中心資金172.8萬元,省級資金58萬元,市級資金45.1萬元,縣財務配套150.2萬元),革新危房面積10178平方米。年,施行危改項目15個,投入資金478.3萬元(中心資金225萬元,省級資金58萬元,市級資金45.1萬元,縣財務配套150.2萬元),革新危房面積9940平方米。此外,加上幾年來撤除未建的17000平方米,全縣已徹底消除了D類校舍危房,B、C類危房率下降至0.89%。

2、著力增強校園基本設備建立,大力改善辦學前提。2004年,全縣有中小學校舍54.43萬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高中不足4.29平方米,初中不足5.31平方米,小學不足4.44平方米,距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此,我縣切實加大了對學校建立的投入力度,2005年以來,籌措了校舍建立資金5763萬元,新建、改建了11.8萬平方米校舍,使生均校舍面積獲得了分明提拔,個中,高中進步了2.4個百分點,初中進步了7.8個百分點,小學進步了0.5個百分點,完善了教育教育基本設備建立。2005年,投入資金1115萬元,新建了三中教育樓,幼兒園綜合樓,四小教育樓,三里光芒教育樓,南臺橋頭教育樓等。2006年,投入資金868萬元,用于改善基本設備,添置課桌椅69435套,維修課桌椅1770套、講臺2822張,新建茅廁81個,改水工程80個;投入1200萬元新建了職高教育樓,二小教育樓,二中食堂,一小教育樓,前坊中間小學教育樓,中學教育樓等。2007年投入1100萬元,新建改建了架橋中學教育樓,池溪湖田小學教育樓,五小教育樓,梅莊中學教育樓,李渡中學教育樓,三里中間小學教育樓,二塘中間小學教育樓,張公中間小學教育樓,南臺中間小學教育樓等。年,以迎接省教育督導評價為契機,投入資金6200萬元,用于學校基本設備建立和添置教育儀器設備,使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完成了校舍無D類危房,教育用房樓房化。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縣各級各類學校辦學前提分明改善。

3、具體施行教育網點調整,著力打造“三大工程”。上世紀來,我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00多所,這些學校曾為我縣普及九年任務教育作出了不成磨滅的奉獻,但近幾年來,隨著方案生育政策的施行和很多鄉村人口進城務工,學校生源發作了很大轉變,原有的教育網點曾經不克不及順應情勢的發展。年以來,我縣依照幼兒、小學低年級就近入學,小學高年級相對集中,高中教育做大做強的準則,先后調整了400多個教育網點。結合教育網點調整,著力打造“三大工程”,一是品牌打造工程,打造了一批在全縣甚至全市、全省有必然影響力的品牌學校。如全省重點中學進賢一中、全省重點建立中學進賢二中、省示范性職業高中進賢職高、省示范性幼兒園縣幼兒園、縣特教育校、民辦西山國際學校等在省內都有必然的影響;二是新增網點工程。在縣城加速建立教育網點措施,降低縣城學校的成班數,在完成進賢二中搬家、民和一、二、四小擴建工程之后,現又啟動了進賢一中優質高中建立項目,新建民和六小、新區九年一向制學校建立及民和五小、五墾學校擴建等工程項目。這六個新啟動的建立項目竣工后,縣城校園面積可擴展500多畝,校舍面積擴展10萬多平方米,可添加招生15000多人;三是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工程。每年布置必然的專項資金,建立5-10所鄉村寄宿制學校,保證鄉村“留守兒童”能遭到優越教育。

4、著力打造校園文明,不時提拔校園文明檔次。一是大力整治校園情況。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了校園“三無”工程,即校舍無危房,校園無暴露土壤,無衛死活角。本年以來,我縣在徹底消除了D類危房的基本上。改換門窗6.7萬平方米,校舍表里粉刷8萬平方米,校內道路硬化39.6萬平方米,校園綠化22萬平方米,植樹2萬株,新建文明景點82個;二是大力營建校園文明氣氛,各級各類學校遍及建立了校園文明專欄,文明墻或文明長廊等。縣實行學校的傳統文明教育墻,民和一小教育樓道的“民和一小教育百年剪影”等都有濃烈的校園文明氣味;三是打造校園特征文明。各學校充分結合本身特點,打造校園文明特征,良多學校自行創作了具有特征的校徽、校歌、校訓等。如進賢二中、四小的校徽、校歌,進賢三中的“校園之聲”播送節目,民和一小的“襟懷故國、放眼世界”的浮雕等各具特征。

三、存在的首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的校園建立工作固然獲得了很大成果,校園相貌發作了宏大轉變,辦學前提獲得了明顯改善,但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我縣的校園建立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堅苦,突出顯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縣城學校(除職業高中外)生均占地上積和生均校舍面積都不克不及達標,成班數居高不下。縣城學校當前生均校園面積小學3.3平方米,中學8.1平方米,距上級最低要求小學差11.7平方米,中學差8.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小學2.2平方米,中學3.3平方米,距上級最低要求小學差3平方米,中學差3.1平方米。成班數小學高達83人,中學高達70人,大大超越了上級的有關規則,嚴厲影響教育質量。

2、有些鄉村學校,特殊是地輿地位偏僻、經濟不興旺地域的學校辦學前提依然較差。到當前為止,無校門學校全縣仍有36個,無圍墻學校29個,缺圍墻學校22個,無茅廁學校21個。良多村小跑道、體育器械場地也不完全,教輔用房如圖書室、實行室、音體美教室、核算機教室不完全,嚴厲影響了本質教育的發展。

3、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速度不快。隨著鄉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越來越值得我們高度注重。鄉村學生需求在校寄宿的越來越多。但目前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速度太慢,不克不及知足鄉村學生對寄宿的需求,鄉村寄宿制學校的寄宿前提較差,治理不完善問題也比擬嚴厲。

4、校園建立的治理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新建、改建校舍的工程進度較慢,良多工程建立工夫過長,沒有實時發揚工程的效益;二是對校園校舍的常常性維護良多學校沒有詳細辦法,良多校舍沒有獲得實時的維護。

四、幾點建議

1、加速對優質高中、民和六小、九年一向制學校、五墾學校擴建等項目標建立進度。盡快緩解縣城學校的生源壓力,降低學校的成班數。

2、加大對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的資金投入,加速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措施,進步鄉村寄宿制學校建立規范,改善寄宿制學校的辦學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