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生實踐能力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8 02:06:00

導語:鄉村學生實踐能力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學生實踐能力調研報告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的、直接體驗的、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

新課程改革走到今天,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并不理想,特別是農村學校,他們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教育資源不足、師資隊伍貧乏、家庭教育薄弱,以致綜合實踐課目標不明確,活動形式單調,活動缺少層次。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立足農村,合理利用區域資源,不斷壯大師資力量,家校聯動,循序漸進推動開展活動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一、調查的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是曹莊小學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老師。先運用查資料、談話等調查法,了解、分析師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現狀和發展情況。在師資、內容、組織、技術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準備工作。

二、結果分析

從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闡述如下

(一)學生方面:(1)學生主動探究能力較弱。(2)學生缺乏認真、細致的考試態度,粗心的現象嚴重。(3)學生審題能力不強。(4)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不強。(5)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認識較模糊。(6)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較窄。

(二)教師方面:(1)沒有專門的課程資源,沒有專任教師,教師知識能力欠缺。(2)部分教師簡單教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活動的體驗。(3)實驗教學開展不到位,學生相關的動手操作技能欠缺。(4)思維訓練薄弱,致使部分學生缺乏科學的思維方法與習慣。

三、幾點建議

(一)融入學科促進學習

綜合實踐課程既是一門獨立的教育課程,也是把其融入各個學科的一門綜合性課程。語數外體音美各個方面都是學生發展的方向,而小學教師都是身兼多課教學的多功能教師,就像人們常說教師就是園丁,那么為這些祖國的千變花朵灑下不同的肥料,促進絢爛花朵最瑰麗的綻放。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學習數學的加法的課程,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枯燥的,那么就要讓孩子們有足夠的興趣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記得當時我們學數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去山上采絨毛棍子,截成一小節的,然后用這個數數學習加法減法,當時我們興趣大增,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學習其實可以自己動手,可以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學更好的學習,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趣”,這不僅張揚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同時也達到了促進學習的目的。

課改呼吁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更呼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得靠教師們用更好的教學方式去做正確的引導。新課程是要求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就是最好的實施手段。他能突破時間,空間,教學方式不局限與課堂形式,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自主的學習。例如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講完一首詩,同時講述其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各種軼事,有時候我們可以以通過作者的一些類似詩詞結合古時候的燈謎,讓同學們去猜想,去討論,去體會猜謎語的樂趣,使同學們樂于并主動去記住詩詞,同時發散記憶其他的詩詞。打破常規的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利用書本,把學生帶到自己的主動思想當中去。在這樣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大膽的質疑,各抒己見,各個興趣盎然,收獲就會異常豐富。

(二)融入生活促進思德

現代教育呼吁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其實簡而言之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高素質的教育了。每個人的習慣都養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教育必須根植于生活,綜合實踐課程就是一架連接學習與生活的橋梁。因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就是融入學生生活的通達之路,融入學生的生活那么便是打開了學生的思想之門。

例如,人人都聽過雷鋒樂于助人的故事,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看見過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行動呢,那時候流傳一句“撿來的就是買來的”就是說撿到的東西就是買的就是自己的,老師能聽到這樣的話,學生們自然也能聽到這樣的話,那么就得讓老師們帶領學生們走自己的思德之路而不去理會這些閑言語。古語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老師何不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事情呢。所以我們要針對“眼見”一次開展實踐學習,課堂上把大量的網絡視頻中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視頻放給學生們看,人都是感性的,當你看到視頻中,丟了的救命錢在最需要的那一刻被拾金不昧的好心人還來的時候,你不感動么,你不為好心人的作為所感化么,將心比心學生也會是這樣的想法,那么他們就會主動的改變自己的思想,往好的方向發展。可見讓學生親眼所見,親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三)融入社會刺激挑戰

社會生活中挑戰無處不在,有挑戰才刺激,人們都覺得沒挑戰的事情是沒什么興趣去用心做的。雖然挑戰中充滿了失敗,但是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絢麗的彩虹呢。挑戰才能讓學生們更好的利用自身適應社會。那么綜合實踐教育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無所不用的挑戰平臺。

例如角色轉化,可以為同學開展一堂屬于他們自己的教學課堂,讓他們自己成為教室的主角“學生教師”。在還沒有開始活動之前講述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成就敢,讓同學們都“蠢蠢欲動”,這樣就會讓同學們有激情去做好這樣的“學生教師”,讓同學們這份心動更加豐富多彩。學生與老師角色的轉換,讓同學們真正“肆無忌憚”,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同時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學習,也讓“學生教師”更好的掌握溝通的技巧,這些活動將會為學生們以后的應試社會帶來無窮盡的益處,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的挑戰讓同學們更好的適應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真正培養了學生們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

總而言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學生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體會生活,更好的適應社會提供了一個鍛煉的平臺。相信在不就得將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