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9 04:09:50

導語:街道辦事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辦事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

十八大報告提出,黨的建設八項任務之一就是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保證黨的各項政策能夠惠及群眾的“毛細血管”,是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將黨的溫暖傳遞給群眾的“末梢神經”,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層黨組織肩負著為群眾服務的直接責任。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戰斗力不強,一些地方的干群關系變成“油水關系”、“蛙水關系”甚至“水火關系”,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

一、街道辦事處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街道辦事處下轄9個村2個村已經平改回遷;4個村已拆遷完畢,回遷房正在建設中;村屬異地平改,安置房正在建設中;村準備拆遷;經請示準備建設“城中村”。

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9日,區街道辦事處順利完成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新一屆兩委成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0人,其中9人是大學生村官,大專學歷12人,高中、中專學歷23人,初中以下23人。

二、街道辦事處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意識不強。干好本職工作就是稱職的思想嚴重,對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認識不深刻、領會不透徹,工作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工作上仍習慣于通過召開會議、傳達文件等形式來推動,沒有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角色轉換。

(二)服務能力不高。在基層黨員中特別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中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綜合能力不強,政治業務素質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等客觀因素,造成了為黨員群眾服務的能力不強,本領不大,辦法不多,停留于為服務而服務。

(三)服務方式不多。服務形式單一,一切聽從上級黨組織安排,缺乏創新意識,不能立足自身優勢開展特色活動。服務手段傳統,科技化水平不高,個性化服務不強,和群眾聯系和溝通還不夠緊密,黨組織服務還存在著“真空”和“盲區”。

(四)服務機制不全。部分基層黨組織考核標準不明確,群眾滿意度測評機制及考核機制不健全,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貫徹執行;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服務效能,制約了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三、推進街道辦事處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做法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中央地方還是最基層。村兩委干部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處于主導位置,起著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的作用;在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中處于中心位置,起著“帶頭人、領頭雁”的作用;在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中處于前沿位置,起著化解矛盾、溝通上下的橋梁紐帶作用。只有團結向上的班子隊伍才能發揮這樣的作用。

以前,在我們的工作中也經常忽視黨支部的領導地位,講團結、講穩定,搞一碗水端平,沒有旗幟鮮明地確定黨支部主導地位,造成了村委會某些干部認為自己是村民選舉出來的,受大部分人的委托,在村內應該有更大的權力,造成了村內出現了兩個聲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各干各的,不能互相幫助不說,有的還出現了互相拆臺,這種現象的出現就說明迫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領導核心。

在今年的選舉中我們明確指出,村黨支部是村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村黨支部書記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必須接受村黨支部的領導,村委會主任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主持村委會工作。在今年的村兩委干部培訓會上,我們也將這個觀點反復講、反復強調了多次,同時在工作中我們也為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撐腰,支持他們的工作,讓他們逐步確立在村中的領導地位,樹立他們在村民中的威信。許鄄子黨支部書記許少偉就通過上任后的一系列惠民、助民活動,確立了他在村民中的地位,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許鄄子村信訪案件大幅度下降。

(二)充分發揮“三級平臺”“兩個代辦”的作用

“三級平臺”即市政務服務中心——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三級平臺”,“兩個代辦”即實行為民服務全程代辦、重點項目全程代辦。“三級平臺”“兩個代辦”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有力抓手,是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群眾工作的重大舉措。

街道辦事處以完成平改回遷的村為試點,推行“四室一站”建設,通過“三級平臺、二個代辦”、“四室一站”,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糾紛調解、訴求受理、困難救助、無償等全方位服務。村民到村委會辦事就方便了,許多項目的辦理不用村民自己跑了,村里有代辦員代為辦理,現在已經設置了47項代辦事項,以后會設置更多;找人辦事也方便了,部門減少了,沒有不知道該進哪個門的煩惱了,每天都有專人值班,不用再四處找人了。通過這種規范化建設,杜絕了村干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想法,形成一種約束,也逐步提高了村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

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現代傳媒手段了解輿情,借助手機短信、QQ群、微博、微信等媒介,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密切與群眾的關系。

(三)全面推行村級重大事務“五步決策法”

街道辦事處要求的“五步決策法”是在“四議兩公開”的基礎上,在黨員大會審議和村民大會決議之間,加入街道辦事處黨委審核。黨員大會初步確定的重大決策,辦事處要在政策上進行指導和把關,不符合相關政策的初步決議,絕不能再拿到全體村民會議上討論,應直接予以否決。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更多群眾的利益是黨建工作的根本目的。經常有村民上訪,說不清楚村里的重大開支、重大決策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執行的。“五步決策法”使村務更加公開、透明,不僅有上級黨委把關,更給予黨員、群眾更多的權力,決策的執行過程中也時刻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極大地激發了黨員、群眾參與村務的積極性、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農村建設必將走上正軌。

(四)加強考核、落實責任

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解決農村干部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問題,真正實現責、權、利相統一,激發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街道辦事處制定出臺了《農村兩委班子考核辦法》,其內容既涉及了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信訪穩定、計劃生育等等共性目標,又包括了征地拆遷、重點項目建設等個性目標,對一年的工作進行細化、量化,年終由辦事處黨委班子統一考核。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考核辦法》將農村干部的責、權、利與績、獎、懲有機地結合起來,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考核之下,有效激發了農村干部的工作熱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