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扶貧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30 09:27:15
導語:關于教育扶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黨的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及關于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有關工作部署和調研工作安排,為做好我縣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貧工作,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就全縣教育扶貧進行全面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縣基本情況。縣位于省州西南部,是進藏出州必經地、漢藏民族和文化交融匯集地,素有“東大門”之稱。幅員面積2165.35平方公里,轄7鎮5鄉、145個行政村(其中,高半山村78個,占總數的63%),居住有漢、藏、彝等17個民族,總人口8.8萬人(其中,漢族占86.8%,藏族占8.4%,彝族占4.2%,其他民族占0.6%),是州幅員面積最小,平均海拔最低,人口最稠密,居民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多民族聚居縣。是全省“四大片區”88個貧困縣(市、區)之一和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市、區)之一。2014年,全縣精準識別貧困村44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43戶10493人,貧困發生率為15.6%。近年來,堅持以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州重大決策部署,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確立了在全州“率先脫貧、率先小康”目標,緊盯縣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戶脫貧“一超六有”硬指標,分年度推進“五大扶貧工程”“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到2017年底,已累計減貧2716戶、9428人,實現29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1.6%,今年將計劃完成14個貧困村退出、300戶1004人脫貧任務,縣“摘帽”通過省州檢查驗收和第三方評估,將于今年6月迎接國檢。(二)全縣教育基本情況。2017全縣(含高級中學)有幼兒園(學前班)16所,在園幼兒園3242人,其中開園公辦幼兒園14所(含幼兒園),民辦幼兒園2所;中小學校23所,15所小學,其中縣城小學2所,鄉(鎮)中心校10所,村小3所;8所中學,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九年制學校2所;在校中小學生13047人(其中海螺溝地區中小學生1433人,州高級中學1822人)。小學凈入學率達100%、初中毛入學率達121.97,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達到90%,義務教育階段無一人輟學。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共計6395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共計3444人,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共計1062人。
二、近年來的主要做法
(一)聚焦脫貧,壓實責任,以堅定的決心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按照“扶貧先扶智”的思路,精心組織,將教育扶貧攻堅工作落實、落地、落細,快速有效全面推進教育脫貧各項工作任務。一是結合實際制定了《縣教育扶貧專項2017年度實施方案》、《縣教育扶貧迎國檢工作方案》等相關方案,成立了縣教育體育局教育扶貧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控輟保學成員單位聯系學校分工、教育體育局班子聯系鄉鎮分工,把教育脫貧計劃的實施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實幫教幫扶和資助措施,做到對貧困生情況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二是專題研究部署,對全年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將脫貧攻堅工作具體落實到人。形成任務明、責任清、指揮暢、合力足的“四級”聯動扶貧攻堅工作機制。同時,建立督導檢查的“四查”機制,強化扶貧攻堅目標管理,將各校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年底目標考核的依據,促進工作落地落實。三是鄉、鎮部門聯動,專題研究、部署教育扶貧工作。2017年縣政府組織各鄉、鎮,縣域內各學校召開教育扶貧工作專題培訓會、問題整改會4次,進一步明晰了責任,確定了工作時限。(二)對焦標準、精準發力,以務實的舉措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1.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按照“兩高一示范”要求,對照“鄉鄉有標準中心校”五大指標,按照“脫貧標準”和“缺啥補啥”原則,加大對12個鄉鎮中心校的建設投入力度,切實改善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軟硬件配置、師生比及教師學歷等問題,確保了鄉鄉有標準中心學校。二是致力推動學前教育普及發展,我縣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的學前教育辦園模式,立足縣情,建成以“城區幼兒園為示范、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主體、村點小幼兒園為基礎、社會力量辦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體系。目前轄區內共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3242人,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5%以上。新招聘編制外一村一幼輔導員共計100名,及時彌補了我縣幼教師資力量緊缺的現狀,為學前教育全覆蓋打下堅實基礎。2.扎實推進“控輟保學”工作。一是建立“六長”負責和“雙線包保”工作機制。實行縣長、局長、鄉(鎮)長、校長、村長(村委會主任)、家長“六長負責制”,認真落實以“村為單位、戶為對象”的控輟保學工作體系,縣政府、縣教育體育局與各鄉鎮、各學校分層簽訂《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責任書》,細化了控輟保學方案,將控輟保學工作落實到縣、局、鄉(鎮)、學校、村組和家長,全面落實控輟保學責任。二是建立長效機制,把控輟保學目標任務納入考核內容。同時通過召開各級控輟保學專題會,安排部署控輟保學相關工作。加強了督查和交叉檢查,嚴格考核和責任追究。三是全力推進二郎山片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縣四中建設,有效均衡冷磧、興隆、杵坭、加郡四個鄉鎮學生入學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大班額”問題的同時又做好了控輟保學相關工作。3.財政投入教育經費逐年增加。持續加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好教育扶貧,建立健全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建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信息以及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公開制度,保證扶貧救助基金在陽光下進行;2015年財政教育總支出12455萬元,;2016年財政教育總支出15134萬元,;2017年財政教育總支出15834萬元,建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500萬元,資助719人,資助資金49.69萬元。4.做實做細內業資料。根據內業資料“及時、準確、真實、規范、完整”的原則,召開教育扶貧內業資料規范組檔工作會商會,要求各股室、各學校重視痕跡管理,及時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按照分類分項、統一標準的原則形成專卷。教育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標準中心校的五大指標、控輟保學、教育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等內業資料進行了檢查指導。
三、存在問題
根據調研及最近檢查發現一是鄉(鎮)控輟保學資料不夠完善、不夠規范。二是學生就讀佐證材料收集不完整。三是對厭學學生關愛沒跟進。四是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依法免學材料不規范。五是部分群眾對教育惠民政策知曉度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面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再開展一次控輟保學全覆蓋摸排,做到摸排對象全覆蓋、問題整改全覆蓋、數據調整全覆蓋、總結上報全覆蓋、督導檢查全覆蓋。全面深入查找問題專項行動,切實把工作重心聚集到查找問題、解決問題上,把精力集中到落實控輟保學、教育惠民政策宣傳上,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實現教育扶貧考核驗收評估“五個經得起”,確保脫貧成效。(一)對標問題、鞏固提升,加強教育惠民政策宣傳,提高家長知曉度。整合宣傳資源,加強輿論引導。切實做好教育惠民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家長知曉度。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手機短信、微信、宣傳畫、宣傳橫幅、板報等各種載體,依托“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平臺,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高群眾對教育惠民政策的知曉度。二是縣內各學校按照《州教育“三包”政策實施方案》,對每位在校生享受的教育惠民政策進行清理核對,填寫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一式兩份,由學校簽字蓋章后,交家長簽字確認后一份張貼在學生家中,另一份由學校留存。三是開展一次主題班會。通過“小手拉大手脫貧一起走”活動,各校組織各班召開教育惠民政策宣講主題班會。讓學生真正了解享受的各項惠民政策,最終通過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都清楚享受的各項教育惠民政策。四是聯合各鄉(鎮)依托村組大會、入戶宣傳以及開展群眾工作全覆蓋,再次多形式宣傳各項教育惠民政策,講解各項教育惠民政策,提高群眾知曉度、滿意度。(二)對標問題,規范檔案,確保信息佐證準確、完整。各鄉(鎮)要認真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認真開展適齡兒童調查、摸底工作,做到底數清、任務明,同時認真填寫0-17周歲適齡兒童花名冊就讀學校情況。確保每名適齡兒童在校就讀,并提供詳實的佐證資料。一是0-6周歲學齡兒童請統一填寫為“學齡前兒童或某某幼兒園就讀”。二是在本鄉(鎮)內就讀學生。由學校根據在校生花名冊,打印加蓋公章交鄉(鎮)存檔佐證。三是鄉(鎮)外,省內就讀學生。由所在鄉鎮提供準確學生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在學校學籍管理員老師協助下,通過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中進行查找,查找后把學生學籍號和就讀學校截屏打印交鄉(鎮)存檔佐證。四是學籍系統無法查詢和省外就讀學生。由鄉鎮、村組聯系家長提供學生就讀證明,如:學籍信息表、就讀學校提供的就讀證明、學生在就讀學校的照片和班主任聯系電話等,打印存檔并報教育體育局備案。(三)對標問題、鞏固提升,認真落實殘疾兒童入學工作,切實維護殘疾兒童合法權益。各鄉(鎮)抓實抓好轄區內殘疾兒童入學工作。一是各鄉(鎮)要準確掌握轄區內殘疾兒童情況,做好殘疾兒童入學相關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程序辦理智障失能殘疾兒童依法免學相關手續。二是各學校要準確掌握本校內就讀殘疾兒童基本信息并根據殘疾兒童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開展好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三是各鄉(鎮)和學校要建立殘疾兒童檔案,認真開展好殘疾兒童關心關愛幫扶工作。(四)對標問題,明確職責,部門聯動,切實履行“六長負責制”、“雙線包保”工作機制。“控輟保學”工作實行一把手責任制,并作為考核鄉鎮黨政負責人、鄉鎮人民政府、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校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嚴格落實好控輟保學“六長負責制”和“雙線包保”工作機制。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一人輟學。一是各鄉鎮要準確核實轄區內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結合實際制定好轄區內“控輟保學”工作計劃、方案及相關制度。特別是針對有流失傾向學生出現時,要立即啟動“控輟保學”應急預案,在各部門配合下確保適齡兒童入學就讀。二是學校要強化輟學學生報告和動員復學制度。若發現有輟學苗頭的學生,班主任要切實做好學生思想引導并主動與家長聯系,及時向校長匯報。若出現輟學學生時,學校要第一時間以書面形式向學生戶籍所在鄉(鎮)匯報情況并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鄉(鎮)在接到學校的書面報告后要立即安排村、組長(居委會主任)做好家長工作,必要時通知相關部門依法配合,做好動員復學工作,確保學生返校就讀。按照州縣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按照“扶貧先扶智”的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認準目標不動搖,精準發力,全面完成教育脫貧各項工作任務。
- 上一篇:教育扶貧工作總結
- 下一篇:教育扶貧迎國檢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