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假冒偽劣現象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2-15 07:13:00

導語:對市場假冒偽劣現象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市場假冒偽劣現象的調查與思考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市場經濟的不斷規范和宏觀調空,市場經濟發展的主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但由于市場初放型經濟的發展和摻和,私營經濟的加盟,市場上出現了不盡人意的假冒偽劣現象。由于少數的不法分子,無視國家的法律法規,利欲熏心,大肆搞制假販假的不法行為,給市場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廣大消費者紛紛呼喚市場誠信、市場公平。為此,筆者對市場出現假冒偽劣現象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與思考

一、當前市場假冒偽劣現象的主要現狀

在對市場進行調查中感到,當前市場假冒偽劣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食品和營養品行業中的假冒偽劣。一些廠家在食品生產中,制假販假或生產劣質的食品。如市場出現了假冒偽劣的月餅、餅干、奶粉、果凍、麥片、腦白金、白糖等,有的甚至加工生產劣質有毒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

2、肉類制品中的假冒偽劣。如用老母豬肉制作的劣質肉松,用死豬肉灌制的香腸和制作的劣質火腿腸,用農藥泡制的火腿,用瀝青拔過毛的雞、鴨、鵝和注水的牛肉、豬肉等。

3、海鮮產品的假冒偽劣。如用甲醇泡制的有毒的海鮮水發產品等。

4、調味品中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醬油、無碘食鹽、味精、淀粉等。

5、煙酒產品中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屢禁不鮮的各種假煙、假酒等。

6、“三農”產品中的假冒偽劣。如出現了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假薄膜和劣質的農機等。

7、有關證件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畢業證、假身份證、假軍官證、假駕駛證、假工作證、假學歷證、假結婚證、各種假牌照、假介紹信、假房產證、假產品證、假合格證等。

8、服裝產品的假冒偽劣。以劣質服裝冒充名牌服裝,出現了假冒偽劣的西裝、羽絨服、皮裝、西褲、內衣、婚紗、鞋帽、手套、被裝等。

9、電器產品的假冒偽劣。有假冒偽劣的電視機、電冰箱、空調、電腦、洗衣機、微波爐、電風扇、電熨斗、電吹風、收音機、油煙機、隨身聽、電須刀等。

10、建筑和裝飾材料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鋼筋、水泥、樓板、劣質的鋁合金、涂料、復合板、三合板、木地板、墻紙、地面磚、大理石、花崗巖等。

11、通信器材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劣質的手機、小靈通、固定電話機、通信電纜等。

12、醫療器械和醫藥藥品的假冒偽劣。如假冒偽劣的醫療器械和假藥及劣質藥品等。

13、文體器材及文化用品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板等;出現了盜版的磁帶、光盤、唱片、殺毒軟件、假鋼筆、假紙張、盜版書籍等。

14、裝飾品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水晶首飾、玉器首飾、金銀首飾等。

15、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肥皂、香皂、牙膏、牙刷、洗滌劑等。

16、化妝品中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假冒偽劣的洗發精、護發素、洗面奶、護面霜、染發素、香水等。

17、殺蟲除害產品中的假冒偽劣。出現了劣質的全無敵、一掃光、蚊香、電蚊片等。

二、產出假冒偽劣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分析中,感到市場出現假冒偽劣的現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經營人員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來自政府部門管理上的原因。

來自經營者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利欲熏心、唯利是圖。一些市場經營者為了賺取高額利潤,走捷徑達到暴富的目的,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發財,不顧他人死活。因此,在經營活動中制假販假,以低價的成本賺取高額的利潤。以制作假冒偽劣的食品、水發產品、肉制品等,哪些賺錢他們制作哪些假冒偽劣的產品銷售,在他們眼里,金錢至上,有錢就有了一切,一切向錢看,為了錢不惜一切代價去制假販假,使假冒偽劣產品遠遠不斷地供應市場,在市場上泛濫成災。

2、互相攀比、挺而走險。在制作假冒偽劣產品中,一些生意人不是互相提醒、勸阻和制止,而是互相攀比,互相哄筑市場。看見別人制假販假,他更不甘示弱,制假販假的手段比別人更厲害、更高明。因此,在一些生意人中,較著勁制假販假,假冒偽劣的生意越做越大,資本囤積也越來越厚,使制假販假的技術越搞越發達。有的形成了制假販假的一條龍生產的企業,使市場打而不絕,攀而不止。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制假販假的行列中,有的是跟著親戚打工學成的,有的是跟著近鄰的生意人打工學成的,還有的是這個村出現了制假販假,哪個村的人知道后,也跟著學著走歪路,使制假販假形成了戶戶相連、村村相應,鄉鎮初具規模的地域性的制假氣候,形成了以制假販假共同發財的小局面。

4、道德敗壞、品行低劣。在制假販假的生意人中,有的靈魂扭曲了,只有了人的驅殼,實際只是個坑害人的魔鬼。什么道德觀念、愛國愛人民的美德根本就不存在,認為能賺錢就是本領,他們昧著良心賺錢,心毒手辣,暗暗地拼湊黑勢力,與政府斗爭,他們當中有的是社會的渣滓。

5、法制觀念淡薄,違法行為嚴重。在大部分制假販假的人員中,不學法不懂法,法制觀念十分淡薄,還有的甚至認為法不得眾。因此,更加無視國家的法律法規。所以,有的地方出現了這里制假的工廠被打掉了,那里又冒出了個制假的場所和窩點,制假販假、打而不止、攀而不絕,一些制假者與法律抗爭,把制假販假當兒戲,致使違法經營,膽大妄為,胡作非為。

制假販假除了經營者自身的原因外,也有政府部門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依法打擊取締的力度不大。在打擊市場假冒偽劣的政府行動中,一些政府部門追究的是部門利益,往往是以罰款取代打擊取締,哪個地方出現了假冒偽劣產品查出來了便是罰款,沒收產品,把打擊假冒偽劣當作了部門的生財之道,市場上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單位越多,執法部門生財的途徑就越廣,財源滾滾進了少數執法部門,而坑害的只是消費者。對于查出假冒偽劣的經營產品是從哪個渠道進貨的,源頭在哪里的這樣費勁費時費財的去調查、取證的事,卻沒有哪個執法部門愿意去干,既是要查,也是互相推委和扯皮,遇到罰款的事是爭著去干。所以,形成了市場假冒偽劣現象打而不絕、攀而不止,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2、地方保護主義作梗。在有的經濟落后的地方,企業發展不起來,政府機關吃飯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因此,對制假販假視而不見,有的甚至不但不打擊取締,反而暗暗保護起來,有的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制假販假的市場。稅源滾滾地流進了政府的帳上,使政府增加了稅收,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對制假販假出現了地方保護主義。當上級機關來查處時,政府部門去通風報信,采取消極的應對措施。所以,使一些地方對制假販假不但打擊不力,而且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3、缺乏長效有力的管理機制。在一些地方對打擊取締市場假冒偽劣的問題缺乏長效有力的管理機制。采取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表面做法,缺乏制定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一整套長效管理的機制,擔心打擊的力度大了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因此,打擊假冒偽劣束手束腳。

三、假冒偽劣現象帶來的嚴重危害性

當前,市場假冒偽劣產品給市場經濟、人民身心健康等諸多方面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和危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危害:

1、嚴重損害了市場的信譽和聲譽。由于市場假冒偽劣現象的出現,市場的信譽和聲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和毀壞。人民對市場的不信任感和恐懼感在心里越來越加重,對假冒偽劣產品的痛恨轉至了對市場的怨恨,導致了不敢消費,有的甚至一日被蛇咬,十年驚草繩。在接頭巷尾,人們更是談假色變,造成了整個社會對市場的不信任感,更嚴重的是不但國內公民對市場的不信任,引起了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市場的不信任,從損害市場的聲譽到損害了國家的聲譽,可想而知,假冒偽劣現象人們是多么深惡痛絕。

2、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假冒偽劣產品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損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市場出現的劣質食品,有的有致癌作用,有的有導致其他疾病的作用等。再說,消費者花費了購買名牌產品的資金卻購買了假冒偽劣的有損身體健康的產品,精神上打擊有多大,心理壓力有多重,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損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有的假冒偽劣產品直接給消費者帶來生命危險的事例也是舉不勝舉。

3、嚴重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出現的假冒偽劣的問題不僅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而且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由于假冒偽劣的出現,市場產品造成了真真假假難分清,消費者把名牌產品也認為是假產品,假冒偽劣摧殘了名牌產品的發展,導致市場蕭條。假冒偽劣現象也嚴重損害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由計劃經濟發展轉變到市場經濟,市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桿杠,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石和支點,市場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損害市場就會嚴重影響和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假冒偽劣給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4、嚴重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市場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也嚴重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假冒偽劣經營者在物質上制假販假,無形的在社會精神上宣揚了一種自私自利、欺詐行騙、金錢至上的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格格不入的東西,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如果任其蔓延發展,勢必給社會帶來消極的不利因素,勢必影響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勢必使一些社會渣滓泛濫成災,導致少數人崇尚假冒偽劣、追隨假冒偽劣,形成制假販假的社會氣候。

四、對糾正市場假冒偽劣現象思考的對策

市場出現的假冒偽劣問題,影響極壞,危害嚴重,人們深惡痛絕,不能任其泛濫,必須從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堅決毫不留情地予以有力地打擊和取締。

1、必須依法從重從快打擊取締假冒偽劣行為和產品。對市場出現假冒偽劣的產品、制假販假的企業、經營者必須根據情節的輕重,堅決依法給予打擊和取締,不能遷就,不能手軟,該罰款的要罰款,該取締的要取締,對觸犯刑法的該判刑的要判刑,給予嚴厲制裁。政府部門要組織聯合執法隊,領導要親自掛帥,每年要組織幾次全國性、全省性、全市性、全縣性的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整治,讓假冒偽劣產品和經營者沒有市場,沒有立足之地,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

2、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對個體經營戶、產品銷售人員、營業員和廣大公民要加強《刑法》、《治安管理處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藥品生產監督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的教育,要利用櫥窗、新聞媒介大量宣傳制假販假的違法典型,宣傳打擊取締假冒偽劣的典型案例,教育和啟示廣大經營者依法經營,靠法致富,杜絕走歪門邪道發財,使廣大經營者從經營的第一天起就有較強的法制觀念,用法律陪伴自己的經營人生。

3、加強道德和市場誠信教育。在加強法制教育的同時,對經營人員要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私營企業要建立黨團組織,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占領私營企業陣地。要對企業經營人員、私營企業法人、職工經常進行社會主義的道德教育,教育大家愛黨、愛國、愛人民、,講誠信、講奉獻、講風格,樹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在大的商場,要懸掛道德和誠信建設的標語。要利用企業的宣傳工具,大量宣傳先進工作者,弘揚正氣,打擊歪風。

4、追究領導者政府管理部門的責任。對一些地方出現假冒偽劣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的,依靠假冒偽劣產品和企業創稅、創政績的,并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地方領導者的責任。否則,對制假販假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因此,對一些制假販假的地區,要追究領導者和政府和機關管理部門的責任,對打擊不力、造成嚴重危害的后果,是政府部門和政府領導失職的,該撤職的要撤職,該判刑的要判刑,也絕不能姑息養奸,心滋手軟。只有這樣,才能使領導者和管理部門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才能增強打擊假冒偽劣的力度。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5、建立長效的打擊假冒偽劣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打擊假冒偽劣的市場整治制度,一年中,要組織聯合執法隊進行大范圍內的4次整治;二是要建立市場承諾制。市場經營者、企業法人對經營和生產的產品的質量要向社會承諾,向消費者承諾;三是要建立領導和政府管理部門責任制。對領導和政府部門打擊假冒偽劣不力的,嚴重失職的,帶來嚴重后果的,要追究一方領導和政府管理部門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