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

時間:2022-11-30 03:51:00

導語:創新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五大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將以新的速度進一步發展。針對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切實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鄉鎮黨委面臨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加強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建設,是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夯實組織基礎,使黨組織深深植根于非公有制企業之中,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宜興市徐舍鎮黨委本著“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的思想,按照“積極穩妥、因企制宜、分類指導、消除盲區”的原則,采取積極措施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一是保留,集體企業改制后,無特殊情況,原有的黨組織都予以保留,其建制視實情作適當調整。二是新建,對具有一定經濟規模,正式黨員人數在3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單獨建立黨組織;行政村轄區內的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員成立黨小組(黨支部)。三是聯合,對黨員人數不足3人,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的企業,按照地域相鄰、自愿聯合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四是升格,對黨員人數較多,符合建立黨委、黨總支的非公有制企業,實行升格,下轄黨支部。五是加強指導,對從業人員較少,尚無黨員的企業,從鎮機關(駐鎮部門和行政村)選派政治素質較高的黨員干部擔任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傳播黨的聲音,發展壯大黨的隊伍。

針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流動性大的特點,黨委要求各企業在注冊、年檢、招工登記時,設置情況欄,建立黨員臺賬,以便黨組織及時掌握企業中黨員的變動情況。黨委從事組織上作的同志定期深入到企業中,幫助黨員接轉好組織關系,明確黨員所屬的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工作的黨員,黨委明確凡從業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的黨員,都必須將正式組織關系轉到所在企業黨組織;6個月以下的持《流動黨員活動證》或接轉臨時組織關系,參加所在企業的黨組織活動,使每個黨員都找到“娘家”。為了壯大充實黨員隊伍,鎮黨委從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出發,堅持嚴格把關,慎重發展,在制訂發展黨員計劃時,堅持三個傾斜:總體數量適當向非公有制企業傾斜;向企業生產、管理一線員工和青年技術骨干傾斜;黨的力量比較薄弱的企業傾斜。

配強黨組織負責人,是非公布制企業黨組織建設的關鍵。鎮黨委把黨組織的組建與經營集團改組結合起來,主要采取三種形式確定黨組織負責人人選:一是選舉。直接在企業中選舉產生兼職負責人。二是委派。對企業內部尚無合適人選的,鎮黨委從機關干部中直接委派,擔任兼職負責人。三是安置。根據企業需要,從離崗退養的機關干部或退位的黨員村干部中選拔優秀同志,安置到企業擔任專職負責人。

充分發揮核心作用

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成效如何,取決于能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核心作用的發揮關鍵在于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正確處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保證作用與尊重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之間的關系。非公有制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經濟組織,不同于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因此,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必須從成為企業發展的政治保證和引導促進力量的角度去開展工作。

正確處理好黨組織和企業主之間的關系。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必須克服“從屬”思想,一方面要支持企業主依法行使職權,自主經營,另一方面又要切實履行好監督企業依法經營的責任,促使企業遵紀守法,按章納稅,關心職工,顧全大局。同時,上級黨組織還要經常派員參加企業的黨支部會議,加強與企業主的思想溝通,幫助企業主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消除企業主的“戒備”心理,逐步建力相互信賴、相互支持的關系,為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正確處理黨組織與企業職工之間的關系。發揮黨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終保持同職工群眾血肉關系,協調好勞資矛盾,關心職工的福利待遇,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幫助職工排憂解難,引導職工齊心協力促進企業發展。

正確處理好黨組織和群團組織之間的關系。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領導,支持他們按照各自的章程履行職責。注重把黨的工作任務和要求貫穿于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各項工作之中,充分發揮群眾組織的獨特優勢,促使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工作與群團組織的工作相得益彰。

大力促進經濟發展

非公有制企業內部產權關系、運行機制、管理制度,對企業的黨建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我們圍繞增強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引導企業改進黨組織的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使黨組織活動為企業所需要,為業主所理解,為黨員所擁護,為員工所歡迎。

在活動時間上,堅持脫產與業余相結合,以業余時間為主。改變過去開展黨內活動占用生產和工作時間的習慣做法,把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結合起來,做到組織活動和生產經營兩不誤、兩促進。

在活動內容上,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相結合,緊貼企業的生產經營,緊貼職工的思想實際,抓住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把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作為活動的重點,豐富黨建工作的內涵,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在活動方式上,堅持集中與小型分散相結合,以支部活動為主。適應黨員活動空間流動性大的特點,實行企業內部與外部相結合,借助有效載體,開展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動。培養企業精神,陶冶職工情操,增強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活動制度上,堅持制度化、規范化與適應企業特點相結合。建立健全黨組織與企業主定期溝通制度,黨委成員定期參加支部活動制度,黨組織負責人定期培訓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制度,逐步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黨建活動,廣大黨員既做到懂經濟,更做到講政治,按照“對企業負責,做職工表率”的要求,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自覺把“三個代表”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做到想企業發展所想,急企業發展所急,新技術新工藝學在前,苦事難事干在前,遇到困難搶在前,關鍵時刻走在前,努力成為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者”、黨組織的“護旗者”、追求效益的“優勝者”、維護公平的“道德者”,促進了非公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

抓好鄉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改革的精神,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確保鄉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政治性,以黨建工作的新成果迎接黨的十*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