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勞動監察機構及隊伍建設的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12 10:30:00

導語:關于勞動監察機構及隊伍建設的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勞動監察機構及隊伍建設的情況匯報

關于勞動監察機構及隊伍

建設的情況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勞動保障工作直接關系社會民生。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及隊伍建設,是基層勞動保障部門長期以來的迫切期盼。今天,部和中央編辦組成聯合調研組蒞我市開展專題調研,這是上級部門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在此,首先向各位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根據調研組的要求,我先將我市勞動監察工作開展、隊伍機構建設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以及進一步加強勞動監察機構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向中央編辦、部各位領導匯報。

一、我市勞動監察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市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三資外資企業多、個體企業多、外來勞動者多的特點。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是勞動、社保部門的重要工作,對推進勞動法律法規的切實貫徹執行,改善就業環境,消除勞資矛盾,促進穩定就業提供了重要保障,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勞動監察機構是實施這一重要工作的具體機構。一直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發揮勞動監察機構和隊伍的作用,積極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快、流動就業比例大、勞動監察機構不健全、勞動監察人手少的情況,大膽探索,努力創新,大力加強勞動監察工作,切實抓好普法教育、監督檢查、信訪咨詢投訴、勞資突發事件處理等工作,較好地推進全市勞動權益保障工作扎實開展。

(一)堅持開展勞動普法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和增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勞動法制觀念。

《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將開展勞動普法宣傳作為推進勞動法律實施的基礎性工作來抓,逐年掀起勞動普法宣傳活動高潮。

一是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廣泛普法宣傳。1994年以來,每年以宣傳咨詢、普法講座為主要形式,集中開展大規模普法活動,積極借助各級媒體、部門網頁、12333勞動保障服務熱線建立普法宣傳陣地,開展經常性的普法宣傳。在普法工作中,市鎮勞動部門根據一段時期勞動用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與市內廣電媒體合作,制作以案說法等節目,直觀、生動地向勞動者講解勞動法律法規,宣傳勞動執法工作。

二是加強對企業的普法教育。近年來,根據企業勞動法制意識相對落后于勞動者法律意識提高的情況,我們逐步將普法重點從“引導維權”向“引導守法”轉變,在堅持全面普法的基礎上,突出對企業用工主體的普法教育,重點抓好企業廠長、經理勞動法律知識培訓,引導企業自覺樹立勞動法制觀念,依法開展勞動用工管理,主動消除勞資隱患,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2003年來,我們先后聯合外商、臺商、民營等政府主管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機構等舉辦了153場勞動法宣講會、座談會,共有7650家企業1.3萬人次參加了普法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同時,我們還將普法宣傳貫穿到勞動監察執法工作當中,通過勞動監察日常巡查,邊查邊糾,糾教并舉,督促企業深入貫徹實施勞動法律法規。如,2005年,根據全省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要求,我們結合普法宣傳、日常巡查等工作,集中利用3個多月時間,開展最低工資標準的專項宣傳和指導,印制了2萬多份新標準調整指引派發到全市企業,為2756家企業舉辦了41場專題普法宣講會,深入4583家企業進行具體指導,引導企業平穩渡過調資關。

(二)堅持抓好勞動監察日常巡查,及時糾正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勞動監察日常巡查,是勞動部門加強企業基本情況掌握,主動開展監督檢查的一項日常性工作。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況下,我們實行分組分片管理的方式,將日常巡查責任落實到每個勞動監察員身上。在加強勞動監察日常巡查的同時,市勞動監察大隊和各勞動分局在沒有專門機構和編制的情況下,想法設法抽調勞動監察員、仲裁員開設信訪窗口,設置信訪專線電話,積極接受群眾咨詢投訴,并承擔12333服務熱線的接聽接訪工作。十五期間,全市勞動部門主動巡查企業6.4萬家次,處理群眾來信7955封、來訪16527批49900人次,立案查處舉報違法案件5200多宗,依法糾正部分企業的違法行為。2005年,主動巡查企業19430多家次,完成企業勞動年審17730家,處理群眾來信1059件、來訪4879批次11978人次,接聽12333服務熱線咨詢、投訴電話16萬多個次,受理群眾舉報案件1813宗,立案處罰違法案件551宗。

(三)積極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活動,認真開展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在切實抓好勞動監察日常巡查、投訴舉報違法案件專查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每年都在全市組織2-4次聯合執法專項檢查活動,上半年的專項檢查在春節后企業生產逐步恢復正常的2-4月份舉行,針對企業新招員工多的特點,以勞動關系建立情況為重點,抓勞動合同簽訂和勞動權益保護措施的落實;下半年的專項檢查在10月份至年底舉行,重點檢查工資支付、工作時間等基本標準的執行情況,切實解決春節前企業欠薪問題,保證員工工資權益,做好春運期間外來員工有序化流動工作。經過集中檢查行動,逐年促進各項勞動管理制度的落實和鞏固,勞動合同、招用工管理,工作時間、最低工資、特殊勞動保護等勞動管理制度在各類企業得到普遍建立,較好地推進了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推進了拖欠工資等突出問題的逐步解決。2005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了節前拖欠工資清理、勞動力市場整治、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禁止使用童工規定》與《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貫徹情況、《勞動法》貫徹情況等5次全市性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共檢查企業19310多家次,涉及企業員工245.6萬人次,為18.3萬人追回被拖欠工資1.55億元。

(四)加強企業工資發放日常監控,積極抓好企業欠薪防范和處理工作。拖欠工資、欠薪逃匿,是最容易引起勞動關系不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勞動法》實施后,勞動監察部門積極創新管理制度,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積極依托基層部門,建立企業欠薪報告制度,加強企業工資發放情況的日常監控。勞動監察部門逐月通過企業主管部門、村勞動服務站的情況報告,掌握企業工資發放的實際情況。目前,納入勞動用工備案的企業有1.7多家,企業欠薪報告制度的實施,雖然一方面加大了勞動監察機構的日常工作量,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勞動監察機構的欠薪防范和監控能力,及時對欠薪企業提前作出跟蹤處理。經過多年的實施和總結,今年,我們將在市政府支持下,以網絡信息化為手段,建立全市的工資支付監控信息系統,進一步提高勞動監察機構的工資監控工作效率。

(五)積極參與群體性勞資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參與處理企業員工集體上訪、罷工等群體性勞資突發事件,是勞動監察機構的重要職責。多年來,我市勞動監察隊伍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全市勞動部門共處理各類大小的群體性勞資突發事件2536宗,較好地化解了影響企業勞資關系穩定的突出矛盾。在群體性勞資突發事件的處理中,欠薪逃匿引起的突發事件處理難度較大,對此,我們認真貫徹省有關法規和文件規定,積極落實欠薪墊付制度,通過督促企業廠房業主、產權主管部門先行墊付工人工資,切實促進事件的及時、妥善處理。2004年以來,市勞動部門共處理企業欠薪逃匿案件199宗,督促墊付工資8749萬元,涉及欠薪員工7.29萬人。由于勞動監察人員積極介入勞資突發事件的處理處置工作,使突發勞資矛盾基本在當地基層得到協調化解,基本沒有發生企業員工集體到省委、省政府上訪的勞資信訪案件,較好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二、我市勞動監察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情況

(一)經編制部門批準,在市勞動局設立了市勞動監察大隊。

1991年3月,經市編委批準,市勞動局成立了市勞動監察大隊,1992年5月批準按科級建制,人員編制20名。2001年9月機構改革,市編委重新核定市勞動監察大隊的編制和職能,市勞動監察大隊隸屬市勞動局管理,專項編制16名,主要職能是:依法行使勞動行政監督檢查權,監督檢查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依法監督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的實施;組織查處勞動違法案件,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群體性突發事件;負責企業勞動年審工作;負責勞動信訪工作;負責勞動普法工作。

(二)市勞動局根據全市勞動監察工作的需要,在各勞動分局內設了仲裁監察辦公室。

根據2001年機構改革要求,市勞動局對全市32個勞動分局實行垂直管理。機構改革后,為適應全市企業主要集中在鎮村的實際情況,我們特別注意加強基層勞動分局的監察執法和仲裁等工作,自主完善系統內部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在各勞動分局內部設立了仲裁監察辦公室,組建了勞動爭議仲裁分庭,委托勞動分局依法行使勞動監察、仲裁的職能,以及協助市完成對企業開展勞動年審、辦理勞動合同鑒證等日常辦公業務。

由于各勞動分局人員編制有限,32個勞動分局總共才185個編制,每個勞動分局為5-6個,承擔的工作包括信訪、監察、仲裁、培訓、就業(包括城鄉就業)、行政辦公等,各項工作任務都比較重,各勞動分局仲裁監察辦公室人員只有從分局內部、鎮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調配,勞動監察工作只作為分局工作人員兼負的其中一項業務。目前,從基層分局編制內自行安排劃出協助勞動監察工作開展的人員為64人,平均每個勞動分局2人。另外,市機編辦核準全系統市財政供給的臨時工作人員105人,部分鎮區政府支持聘用、經費由鎮區財政供給的261名勞動監察協管員,也被安排到監察執法管理的輔助崗位上配合開展工作。但隨著近年就業再就業、技能人才培養、勞動權益保障工作被各級黨委政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來抓,基層勞動部門承擔的任務難以同時兼顧和推進,勞動監察工作人員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勞動監察工作難以得到全面深入的開展。

三、我市勞動監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我市企業多、員工多,勞資案件處理任務重,專職勞動監察員配備不足的問題突出,勞動部門經常被形容為“救火隊”,勞動維權民心工程的實施難以切實落實到位。

如前面匯報所述,目前,經編制部門批準,全市勞動系統專門設立從事勞動監察工作的機構只有市勞動監察大隊1個,掛靠在市勞動局勞動監察科。以市勞動監察大隊專項編制16個,加上系統內部自行劃出從事勞動監察的64個公務人員編制,組成80人的專、兼職勞動監察員隊伍,承擔起管理全市35萬戶企業、個體工商戶及584.5萬外來勞動力的任務,勞動監察員與用工單位、外來勞動力的配置比例分別是1:4375戶和1:73063人。根據省勞動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拖欠工資等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的預防和查處工作的通知》(粵勞社〔2002〕153號),專職勞動監察員與在職職工應按1:8000的比例配備,按照這一要求,我市應配備731名專職勞動監察員,但實際上目前我市專、兼職勞動監察員數僅占這個數字的10.9%。顯然,我市專職勞動監察員嚴重不足。

(二)在專職勞動監察員不足的情況下,安排公務員編制以外的人員從事監察執法工作,容易引起行政訴訟。

根據《勞動監察員管理辦法》(勞部發〔1994〕448號)第七條規定,勞動監察員的任職條件之一是在勞動行政部門從事勞動行政業務工作三年以上,并經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或省級勞動行政部門勞動監察專業培訓合格;又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釋義),關于對勞動監察員的任職資格規定:勞動保障監察員要符合國家公務員條件,這是因為執法監察是行政職責,受委托的勞動監察組織中的勞動保障監察員依法實施監察,是依法履行行政職責,因此也應具備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的條件。

目前,全市勞動系統的專、兼職監察員只有80人,還有大部分是鎮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的干部職工。按照勞動監察員的任職條件,全市超過80%從事勞動監察工作的人員不符合任職資格。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在不符合勞動監察資格的前提下,勞動監察人員、輔助人員在開展執法或者配合執法時,難免會底氣不足,影響執法工作的開展。此外,我們勞動監察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別有用心的“黑律師”、無良記者,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找我們的“不足”來做文章,這樣一來,勞動部門就很容易會成為行政被告。

(三)進一步推進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需要有健全的機構和隊伍提供保障。

2005年11月11日至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勞動法執法檢查組在李鐵映副委員長的帶領下,到我市開展勞動法執法情況檢查。經過檢查后,檢查組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市勞動監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對勞動監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推進做實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勞動合同簽訂率要達100%(目前只有82.6%);切實解決企業克扣拖欠員工工資,員工工資及時發放率達100%等。從依法行政的角度,這些要求是應該要做到的,但要達到這些要求,實際工作中難度非常大,僅靠全市80名專、兼職勞動監察員的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應當在勞動監察人員力量方面有相應的保證。

四、加強勞動監察機構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健全勞動監察機構、增加人員編制的部門設想。

1、健全機構的初步設想

目前,我市勞動監察機構只有市一級的勞動監察大隊,且沒有內設部門,鎮一級又沒有分支機構,這種機構建設狀況與我市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員工主要分布在各鎮(街)的實際情況極不適應。2003年,廣州市已將勞動監察大隊更名為勞動監察支隊(正處級),內設5個科室和1個機動分隊,人員編制55名,且各區縣均設勞動監察大隊。深圳市勞動監察大隊是正處級建制,人員編制43名,內設5個科室。據了解,深圳、河源、惠州、肇慶的勞動監察大隊已先后更名為支隊。

根據上級的要求,并借鑒深圳等市勞動監察機構建設的成功經驗,我們的設想是:將市勞動監察大隊從建制上升格為副處級機構(可以稱勞動保障監察支隊,也可以稱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局),內部增設綜合科、勞動監察一科、勞動監察二科、案件審理科和機動大隊;鎮一級勞動監察機構為副科級建制,市、鎮兩級勞動監察機構均直屬市勞動局管理。

其中,市級勞動監察機構內設各科室的主要職責是:

(1)綜合科:負責勞動監察工作計劃和文件的起草;負責勞動監察政策調研和發展預測工作;負責勞動監察領域地方性規章的草擬工作;制定勞動監察部門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負責勞動普法宣傳;協調機構內部各科室和下一級勞動監察機構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本機構人員和專、兼職勞動監察人員進行培訓教育、發證;負責企業的勞動監察年審工作;負責本機構的會議、文電、檔案、信息、統計、分析、保密、接待、后勤等文秘和行政事務工作。負責勞動監察機構經費管理的指導、協調和財務監督。

(2)案件審理科:負責案件的審查、復議、訴訟;協調法院實施強制執行工作;負責聽證會的準備工作;負責案件執行情況的跟蹤回訪工作。

(3)勞動監察一科、勞動監察二科:各負責16個鎮區的勞動監察工作,包括:組織開展日常巡查、舉報專查、專項檢查等監察行動;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查處勞動違法案件,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負責對下一級勞動監察機構進行業務指導。

(4)機動大隊:負責處理勞動關系方面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2、增加人員編制的初步設想

(1)市級勞動監察機構增加編制54名;

(2)鎮級勞動監察機構初步增加編制3名,32個分局共增加96名;在完善機構設置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基層勞動監察員編制。

3、經費來源

所增加人員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由市財政核撥。

(二)向上級反映的意見和建議

加快完善勞動監察機構體系,加強勞動監察隊伍建設、增加勞動監察人員編制,是推動《勞動法》深入貫徹實施、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是落實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由于各地對勞動監察工作的認識程度不同,推進勞動監察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力度難以一致,因此,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從更高的層次上進行統籌規劃,出臺規范性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勞動監察機構的定位,理順勞動監察工作體系,統一各地的做法,規范地方的機構設置,增加勞動監察機構編制,擴大勞動監察隊伍,提高行政執法能力??紤]到勞動監察機構的職責要求,建議勞動監察機構在設置上按照中央到地方統一建立“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局”的模式,明確勞動監察機構行政職能,賦予行政執法權力,機構人員列入公務員編制,使機構和人員在設置上更符合行政執法的要求。

以上匯報不夠的地方,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