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干部三年素質升級工程匯報
時間:2022-03-05 10:13:00
導語:鄉村干部三年素質升級工程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風區實施“鄉村干部
首先,歡迎市委組織部農村科領導同志到我區檢查指導工作。下面,將我區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升級工程”情況作以匯報。自全市行政區劃我區接觸農村工作以來,我區對“鄉村干部三年素質升級工程”高度重視,每年都例會專題研究,并責成一名副部長抓好落實。兩年多來,我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全面提高鄉村干部素質為目的,強化學習培訓,加強鄉村班子建設,全面完成了升級目標,鄉村干部素質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兩年多來,我們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圍繞建設高素質鄉村干部隊伍的目標,加大教育培訓工作力度,不斷探索實施“素質升級工程”的新路子。
(一)加強學習培訓,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區委從提高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出發,不斷強化干部的理論學習。始終堅持把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鄉村干部教育培訓的首要內容,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教育培訓干部的一個落腳點,著眼于提高鄉村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在每次開展教育培訓時,將“三基本”即馬列主義基本問題、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問題作為培訓的必修課。在理論培訓的過程中,著力打破框框和僵化的教育模式創新求實,變封閉為開放式教育,按照學理論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注重在提高實效上下功夫。一是以需求為導向,科學制訂教學計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鄉村干部“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確定教學計劃。在理論培訓的內容上,重點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專題,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黨的先進性理論與當前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并增加新時期黨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內容。二是以研究現實問題為重點,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堅持以教學輔導為主,學習研討為輔的方針,根據鄉村干部的特點,積極實施教學改革,在教學中逐步加大研討內容,組織和引導學員圍繞經濟發展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行政區劃以來,共培訓鄉村干部230多人次。三是以構建學習型干部隊伍為目的,不斷創新學習機制。在抓好集中培訓的同時,積極引導、激勵鄉村干部開展以自學為主的在職理論學習。每年年初列出一系列學習內容、必讀篇目,年底對每位干部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學”和“考學”。并將“評學”和“考學”的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調整交流的重要依據。在這項措施的實施過程中,重點抓好鄉村領導干部這個層次,通過考試考核的形式,在機制上推動干部學習理論的自覺性,提高了教育培訓的質量。
(二)拓寬培訓渠道,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區委堅持把在實踐中考驗、鍛煉和教育干部作為培養鄉村干部的一條根本途徑。因此,在鄉村干部的教育培養中,加大實踐教育的內容,采取案例分析、模擬決策、考察調研、要求學員撰寫對策性強的綜合調研文章等多種形式,以提高鄉村干部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始終把實踐鍛煉作為鄉村干部學習培訓的延伸,拓寬渠道,采用各種形式讓鄉村干部進行多崗位、全方位的實踐鍛煉。一是上掛下派實踐鍛煉。把政策理論水平較高的9名鄉干部上掛到區,7名鄉干部下派到村進行鍛煉,大多數鄉干部通過基層鍛煉后,工作經驗日益豐富,才干明顯增強,水平有明顯提高。結合辦班,經常組織鄉村干部集中一段時間走村入戶進企業,通過與群眾面對面的接觸,心與心的交流,牢固地樹立了群眾觀點,進一步豐富了農村工作的經驗。二是外派考察學習。讓鄉村干部走出去接受新思想,拓寬新思路,增長才干。學習結束后,這些干部收獲都很大,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積累了資本。如我們近幾年組織鄉村干部25人分期分批到山東及南方等發達省份參觀學習,效果就十分明顯。三是安排“位子”鍛煉。通過組織調整或結合兩委換屆,讓12名有發展潛力的鄉村干部或后備干部參與鄉村建設和鄉村黨建工作等中心工作,擔任村支部書記、副書記等職,進一步增強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積累在新形勢下處理復雜問題的經驗。這些年,我們通過這種鍛煉方式,培養了一批干部。
(三)建立培訓管理機制,構建鄉村干部素質升級長效機制。實行各級組織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初步解決了培訓管理中出現的缺位、越位、不到位現象,完善了鄉村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健全完善了黨委中心組學習、村黨支部學習制度,領導干部在職自學、領導干部定期脫產進修等制度,充分發揮區鄉黨校的主陣地作用,有計劃地選送優秀鄉村干部到高校、科研院所參加培訓。建立和完善鄉村干部理論學習考核制度,鄉村干部述職、民主評議鄉村干部和鄉村干部年度考核,把理論學習情況以及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內容,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依據之一,促使鄉村干部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個別鄉村干部對素質升級工程重視程度不夠。把鄉村干部教育培訓作為軟任務,往往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計劃多措施少,說得多落實少。一些教學內容與鄉村干部的實際需要結合的不緊。有些培訓內容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培訓內容系統性、針對性不夠,往往淺表的多,深層的少;普遍性的內容多,針對實際的少。教學與實際脫節,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和鄉村干部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三、主要工作思路
今后,在開展新一輪“素質升級工程”中,我們必須要不斷創新培訓觀念、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方法、培訓機制,具體做到“四個創新”。
第一、要創新教育培訓觀念。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觀念,站在全局戰略高度認識鄉村干部素質升級工程的重要作用,把人才開發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措施,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重要內容,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大投入。要把“素質升級工程”作為作風建設的基礎來抓。要重點抓好年輕鄉村干部的培訓和教育,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新提拔的年輕干部都要參加素質升級工程培訓。要根據當前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崗位工作需要和鄉村干部自身發展需要,確定干部教育培訓的規劃、計劃、目標、內容、形式及工作措施。
第二、要創新教育培訓內容。要針對國際大勢、現行政策法規、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形勢、構建和諧社會以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項目的設計必須以培訓需求調查為前提,通過需求調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要使教育培訓由知識培訓向能力培訓轉變,以滿足改革發展需要和鄉村干部提高素質能力需要。當前特別要圍繞提高干部的“五種能力”,設計好鄉村干部能力培訓課程。要加強教育培訓學科體系建設。圍繞提高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根據崗位工作和未來發展需要,研究設計有特色的鄉村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干部教育培訓需要。
第三、要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方法。要積極引進現代教學方法和培訓形式。在繼承傳統培訓方式方法基礎上,應針對培訓實際,大膽引進和探索現代培訓模式,選擇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在目前黨校培訓、引智培訓基礎上,采取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結合、中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結合、定期培訓與在職自學結合,提高培訓的綜合效果。要抓緊利用和推廣多媒體、投影儀、現代視聽設備、現代培訓信息系統等培訓技術。根據財力實際,把推廣和利用現代培訓技術作為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一項重要工作,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水平。
第四、要創新教育培訓管理體制。一是要完善鄉村干部教育培訓宏觀管理體制。要繼續實行各級組織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著力調整和突破從一個固有模式和標準的傳統做法,努力實現由條塊分割管理向歸口統一管理、由直接管理為主向間接管理為主、由微觀管理向宏觀指導和調控的轉移。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鄉村干部教育培訓宏觀調控體制。在教育主管部門與培訓機構的關系上,從直接的行政管理轉向依法進行宏觀管理,保證培訓機構自主辦學;在教育培訓與市場的關系上,由教育培訓主管部門適當應用市場機制進行宏觀管理,加大監控和查處的力度,規范教育培訓市場的秩序和運行。二是要進一步完善鄉村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健全完善黨委中心組、黨支部委員學習、鄉村干部在職自學、鄉村干部定期脫產進修等制度,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干校培訓干部的主陣地作用,完善鄉村干部理論學習考核、述職、民主評議和年度考核等制度,促使各級干部進一步提高理論學習的自覺性。三是要推進干部教育培訓法制化、制度化進程。對已經制定的并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脫產培訓制度、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計劃調訓制度等,應嚴格執行,狠抓落實;對那些實踐證明是比較成熟的做法要盡快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要逐步建立鄉村干部素質升級水平任職資格考試制度、培訓項目責任管理制度、培訓項目評估考查制度、重點培訓項目招投標制度、培訓基地評估制度等培訓制度。使鄉村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四是要建立多渠道的培訓投入保障體系。各級財政要根據經濟發展實際和可能,逐年加大對鄉村干部的教育培訓的投入,確保教育培訓規劃計劃任務的落實。在從政府的公共預算中得到一部分穩定的教育培訓經費基礎上,可通過優質的教育服務和對各類學習需求的適應,向社會各界爭取各類培訓資源。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可以接受一些企業集團、基金會的捐獻與資助。同時加強與國內外培訓機構的合作交流,開發各種各類教育培訓資源,以訓換訓。加強對教育培訓基金的有效管理,確保培訓經費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