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14 11:54:00
導語: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以來,**縣順應新形勢的要求,通過創建“便民服務中心”,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積極服務經濟、發展經濟,服務群眾、為民解難,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解決了新形勢下“鄉鎮工作重心是什么、鄉鎮干部干什么”的問題,而且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推動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既是群眾要求,也是先進性教育的成果
**縣對鄉鎮機關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成果,便民服務中心的產生就是先進性教育的成果。去年4月該縣寮塘鄉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根據廣大群眾的要求,在全縣率先成立了辦證服務中心和經濟發展中心,集中各站所人員到中心辦公,實行“一站式”服務。20**年6至7月,楓田鎮的“天天辦便民服務中心”、滸坑鎮的“民情會客廳”、山莊鄉的“行政服務中心”相繼出現。雖然名稱不一,但產生的原因相同,都是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根據群眾的意見要求,而采取的有效整改措施;雖然形式各異,但目的相同,都是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由于存在職能定位不準、運作不規范、組織管理和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及相關站所人員配置偏少而人力不夠等諸多因素,這四個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應有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20**年7月,縣紀委監察局在全縣組織開展了“兩評一創”活動,即評干部作風、評機關效能、創滿意單位。縣紀委監察局在向群眾征求“兩評一創”工作意見時,反應最強烈的就是要改變工作作風,提高機關效能,切實解決“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的問題。為此,縣紀委監察局決定把創建“便民服務中心”加強效能建設作為“兩評一創”活動的重要內容來抓。對已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的四個鄉鎮進行重點指導、不斷完善、認真總結和科學規范,從而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規范的創建“便民服務中心”加強效能建設的實施方案,并以縣委的名義下文,在全縣推行。為了確保該項工作落到實處,縣委縣政府不僅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年度鄉鎮管理目標考評,而且明確由縣紀委監察局具體負責抓,從而使“便民服務中心”這一先進性教育成果,通過“兩評一創”活動得到鞏固、延伸和擴大。
既滿足群眾需要,也為干部施展才能搭建平臺
便民服務中心的運作充分體現著四個字,那就是“群眾需要”。一是按照群眾的需要組織人員,使群眾需要辦的事都有人辦。縣紀委要求各鄉鎮成立領導小組,由黨委一把手擔任組長,并有專人負責。辦事大廳由鄉財政、計生、土管、民政、司法、企管、農經、農技等涉農站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實行“一門式”服務和AB崗位工作制,全天候為群眾服務。二是按照群眾的需要確定服務內容,使群眾需要辦的事都能辦到。不僅確定了辦理建房、低保、生育、訴求、民事糾紛調解等事項,而且確定了政策、法律、科學技術、致富信息、理財辦法等咨詢服務內容。三是按照群眾的需要實行政務公開,使群眾需要辦的事都知道怎么辦。將服務項目、受理依據、受理單位、受理程序、所需提供的材料、承諾事項、收費標準及依據和服務電話等統一制作上墻,進行公開,讓群眾明白。四是按照群眾的需要規定辦理要求,使群眾要辦的事都能快捷辦理??h紀委規定了“三辦理”“四登記”,即一般事項直接辦理,特殊事項承諾辦理,重大事項聯合辦理;預約電話登記,上門服務登記,代辦結果登記,辦結簽收登記。五是按照群眾的需要改善辦事環境,使群眾要辦的事能在溫馨中辦理。在服務中心大廳擺設沙發或椅子、飲水機、電風扇等,方便群眾辦事,并對工作人員要求禮貌用語,服務熱情,使群眾來辦事滿意而歸。
創建“便民服務中心”既滿足了群眾的需要,也使鄉鎮找到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心,而且重要的是因為“便民服務中心”服務空間的不斷拓展,服務內容的不斷豐富,使廣大鄉鎮干部為新農村建設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平臺。一是通過“便民服務中心”積極向群眾宣傳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三農”政策、法律法規,使農民群眾懂法守法,特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公開發表后,全縣鄉鎮干部加大了《意見》的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樹立新農村建設的新理念。二是通過“便民服務中心”積極向群眾推廣農業科學新技術新成果,引導農民群眾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倡導農民群眾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和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的節約型“三高”農業。三是通過“便民服務中心”積極向農民群眾提供致富信息,疏通農產品流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引導農民群眾建立經濟合作組織,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發揮經濟合作組織及專業協會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四是通過“便民服務中心”,積極做好來信來訪工作,及時發現和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維護群眾權益,及時了解群眾疾苦,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就學、就醫等實際困難;積極疏導群眾情緒,調解民事糾紛,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做好農村社會穩定工作。
既獲得群眾滿意,也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推行創建“便民服務中心”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以來,產生了連鎖效應,不僅群眾非常滿意,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而且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大大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首先,“便民服務中心”使群眾滿意了,黨群干群關系密切了。為了全面了解鄉鎮創建“便民服務中心”開展機關效能情況和成效,縣紀委監察局組織開展了問卷調查活動,共調查19個鄉鎮1211人,有近90%的群眾認為要建立并完善好“便民服務中心”。對“便民服務中心”的服務工作滿意的群眾達90.6%。群眾的滿意主要體現在:一是笑聲多了、罵聲少了。過去群眾對鄉鎮干部下鄉主要就是催稅收錢,和少數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是罵聲不斷,現在鄉鎮干部下鄉是為群眾辦實事,排憂解難,群眾是笑臉相迎。二是服氣多了、怨氣少了。過去群眾對“辦事難、難辦事”的干部官僚作風很有怨氣,現在群眾對“事好辦、好辦事”的干部熱情高效工作作風很是佩服。三是支持多了、抵觸少了。過去在農村抓什么事情,推動一項工作比較艱難,因為不少群眾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觸阻攔。現在鄉鎮黨委政府號召力、凝聚增強了,在農村推行一項工作比較順利,絕大多數群眾很支持很配合。特別是發展經濟和公益事業的建設,只要黨委政府一號召,群眾就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熱情很高。
其次,“便民服務中心”使新農村建設得到穩步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取得的一系列成效都是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任務。一是鄉鎮政府職能得到轉變,由原來主要催收農業稅、統籌提留等轉為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幫助農民發展經濟、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便民服務中心”創建使鄉鎮事業站所運行機制得到創新,辦事透明、廉潔、高效。二是鄉鎮干部作風得到轉變。由原來“指手劃腳”指揮群眾干、看著群眾干轉變為“動手動腳”帶著群眾干、幫著群眾干。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做群眾想做的事情。三是農民群眾科技水平得到提高。創建“便民服務中心”以來,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50余項、種植業和養殖業優良品種20余個。四是農村經濟得到發展。寮塘鄉“便民服務中心”積極為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烤煙種植,由過去7個村發展到15個村2000余畝,年產值達360余萬元,稅收近50萬元。赤谷鄉“便民服務中心”積極引導發展群眾專業協會,該鄉汽車運輸協會,不僅解決了過去為搶貨源相互爭斗、抬杠、壓價、堵車等問題,而且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協會年總收入達752萬元,為國家提供稅收50萬元。2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382元,比上年增加401元,增長11.6%。五是農村社會得到穩定。
據不完全統計,“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以來,全縣共受理群眾訴求288件,解決群眾糾紛或化解矛盾1013件。20**年,全縣信訪總量同比下降了9.1%。所以,創建“便民服務中心”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縣新農村的建設。
- 上一篇:集體越級訪調研報告
- 下一篇:公開審理違紀案件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