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27 04:55:00
導語: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打造平臺,幫扶服務一站式;瞄準重點,幫扶活動成格局;苦心經營,幫扶體制顯活力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為困難職工提供有效的幫扶平臺,是實現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社會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矗、建立了“**縣職工活動中心”,為職工提供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暢通職工訴求渠道、做響“送溫暖”品牌、跟蹤問效就業基地、加強與財政部門的聯系,爭取每年度政府10萬元配套幫扶專項資金下撥到位、上門化緣、建立專門的資金賬戶,做到專款專用,對幫扶資金的使用有嚴格的申請、審核、審批、發放等制度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縣地處皖南山區,是**的南大門。境內山清水秀,是世界名茶——“祁紅”故里。但工業經濟較為落后,尤其是傳統的工業企業“置換”后,全縣一萬多名下崗職工中不少因年齡偏大、技能偏低、身染疾病等原因淪為困難職工。面對困難職工,我縣總工會根據盛市總工會的部署,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突出幫扶重點,狠抓幫扶機制,加大幫扶力度,使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打造平臺,幫扶服務一站式
為困難職工提供有效的幫扶平臺,是實現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社會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矗**年5月,縣總工會建立了“**縣職工活動中心”,為職工提供文化娛樂、休閑服務;**年4月,**縣總工會法律援助工作站正式掛牌;同年底,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正式成立,經縣編委批準安排1名專職工作人員,設立專門的窗口服務,同時配備電腦等硬件設備;為整合內部資源,為職工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一站式”援助服務,**年初,將縣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職工活動中心合署為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集中在縣總工會一樓大廳辦公,擔負著職工信訪接待、法律咨詢、特困職工援助、組織職工活動等多項職責,并建立了《法律援助實施細則》、《困難職工援助辦法》、《幫扶中心管理制度》《首問責任制》等多項規章,使幫扶中心建設逐步走向標準化、規范化。
二、瞄準重點,幫扶活動成格局
困難職工的問題很多。如何對千頭萬緒的幫扶工作,理出頭緒,是幫扶工作富有成效的關鍵。為此,我們瞄準了職工的信訪接待、困難救助、就業服務、法律援助四大重點展開工作。
第一、暢通職工訴求渠道。對職工群眾的來信來訪,做到熱情接待,認真對待,做到“不推諉每一個來訪者,每一封來信”,竭盡全力為他們解決問題。**年,我們縣總開展了工會主接訪活動,規定每周二在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現場接待職工來訪,直接聽取職工訴求,能現場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責成相關部門參與調查、協調、處理。活動開展已接待職工180人次,協調、處理職工反映突出問題37個,現場救助困難職工52人。另外,還開通了熱線電話、在《**工會網》開設在線維權等服務載體。
第二、做響“送溫暖”品牌。在困難職工救助方面,我們著重做好“送溫暖”品牌。謀劃早、安排細、行動快是我們實施“送溫暖”工程的一大特點。每年“兩節”期間,都將認真開展特困職工摸底調查工作。**年以后,幫扶中心還連續開展了特殊因素致困職工的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摸底,建立檔案,動態管理。每年都制定“送溫暖”實施方案,成立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全縣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每年“兩節”期間都將對全縣困難職工進行集中救助,發放救助物資,僅**年“兩節”我們幫扶中心就投放30萬元資金,慰問了1173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同時,實行送溫暖活動常態化,今年已對31名因天災人禍等特殊因素致困的職工、農民工進行了及時救助。
建立困難勞模幫扶機制是我們近年來幫扶工作的一大亮點。**年開始,對市級困難勞模實行每月60元的困難補助,進一步完善了勞模的幫扶體系。此外,我們還把開展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和“金秋助學”作為幫扶的主要內容。當前,職工因并因意外傷害致困相當突出,為從源頭上幫扶,我們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僅今年,全縣就有1480名職工參加該項計劃,投保10萬元,受惠職工32人。“金秋助學”是幫扶活動的又一品牌,我們連續12年開展“育才關懷”行動。
第三、跟蹤問效就業基地。就業和再就業是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根本,也是幫扶活動的重點、難點。近年來,我們根據工會工作實際,通過培訓和培植再就業基地來促進就業和再就業。
**—**年,我們舉辦職工技能培訓班4期,受訓職工265人,結合縣域經濟特點,舉辦農民工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班3期,受訓人員182人。各鄉鎮、系統及有關基層工會也結合實際,紛紛舉辦旨在提高職工和農民工就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訓班。這些培訓深受歡迎,一是針對性強,主要是對就業人員進行陶瓷制作、電器維修及農產品、旅游產品加工等專業培訓,便于就業。二是把自謀創業與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相結合,提供就業意向。三是培訓不僅免費,還向學員發放生活補助。
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積極借鑒“1+1批”模式,大力選樹再就業領頭人,培植再就業基地,從而帶動一批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我縣由于工業經濟較為落后,特別是建立市場經濟秩序后,國有、集體支柱企業相繼閉門歇業,而新建經濟組織由于受區域等影響,發展緩慢,形成了失業職工多,就業門路少,幫扶難度大的再就業困難局面,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做的更多、更有效的就是鼓勵引導下崗職工領辦創辦企業,在下崗失業人員中營造一種爭當“小老板”氛圍。對領頭人大力選樹和獎勵,國家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我們對各類再就業基地進行命名授牌,對健康發展、用工穩定的選樹為“示范基地”,給予物質、精神獎勵。目前,一個由國家、盛市、縣四級就業再就業基地網絡在我縣已初步形成。截止**年11月份,全縣擁有命名的就業再就業基地24個,安置就業人員三千多人。
第四、全方位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幫扶職工、維護職工權益的最有力渠道。縣總工會**年4月份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后,通過簽訂合同、協議聘請專職律師,通過法律服務和援助工作,幫助困難職工、農民工及基層工會組織參與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免費為其提供法律服務。兩年來,法律援助工作站參與勞動爭議調解28起,勞動仲裁15起,有效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苦心經營,幫扶體制顯活力
幫扶中心要履行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職能,必須要有資金來源,要有資金保障。縣總工會一方面加強與財政部門的聯系,爭取每年度政府10萬元配套幫扶專項資金下撥到位。另一方面就是上門化緣,我們幫扶中心一般人,為了籌措幾百元,要登門七、八次,要磨破嘴皮。通過不懈努力,每年向社會各界籌措幫扶資金30—60萬元不等。在金秋助學活動中,我們與企業聯手,由企業捐款捐物。
在保障幫扶資金來源的同時,不斷加強資金的管理使用。建立專門的資金賬戶,做到專款專用,對幫扶資金的使用有嚴格的申請、審核、審批、發放等制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中央財政下撥的專項幫扶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每開支一筆,都要專門開會討論、研究,制定分配方案,并實行實名制運作。縣總經審辦從源頭和實施過程中主動參與,對資金發放使用的全過程進行了有效監督與審查。
另外,通過電視、電臺、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幫扶中心的運作機制和有關活動,擴大幫扶中心在社會的影響面,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幫扶活動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我們不斷強化做好文章、做出特色的理念,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通過創新思維、創新機制,使我縣幫扶領域不斷擴大,幫扶功能不斷完善,幫扶實力不斷增強,幫扶效果更加明顯,不僅幫助困難職工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提升了工會的社會影響力和認知度,彰顯了工會在構建和諧社會和保民生、保穩定、保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品牌更加響亮。
- 上一篇: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論文
- 下一篇:個人學習創先爭優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