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政支農工作匯報

時間:2022-12-09 05:05:00

導語:農村財政支農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財政支農工作匯報

一年來,我市按照財政部和省財政廳的安排部署,較大規模地開展了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共舉辦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班12期,培訓人數1176人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高度重視、工作穩步推進

根據財政部和省財政廳下發的《關于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文件精神,我們結合省校的安排部署和有關要求,及時召開了各縣區函授站長專題會議,傳達并轉發了財政部和省財政廳及省校的相關文件。通過深入學習動員,一是使同志們充分認識到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不僅是函校工作在新形勢下的部分職能轉變,而是有利于促進全市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它不僅決定了函校今后發展的方向,而且確定了函校在解決“三農問題”中應發揮的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二是有效的解答了從事會計函授教育工作者長期存在著“函校如何發展”的思想疑慮,增強了各縣區函授站長對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為了使我市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并得到各職能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我們專門成立了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相應職能科室、單位為成員的《市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市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計劃》和《市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并結合我市實際逐級落實了任務。各縣區在分校的帶動和要求下,也先后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并結合分校制定的培訓計劃和考核評價辦法,制定各自的培訓方案,完善了培訓措施。同時,我們組織隴縣和眉縣相關人員,深入鄉、鎮、村、組進行摸底調研,為省校和總校實施大規模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提交調研報告,受到了省校和總校的好評。為了進一步提高鄉鎮和行政村對農村財會人員培訓的積極性,我們組織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動員。如扶風縣函授站利用縣電視臺對開展的培訓工作做專題報導宣傳;隴縣、縣等函授站利用各級政府紅頭文件等形式,進行政策宣傳和動員,激發了鄉、鎮、村級財會人員的參與熱情。同時也得到了各鄉鎮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使培訓工作出現了良好的勢頭。

二、組織規范有序、內容結合實際

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以縣區函授站為主體,分校在教材配備、內容審定、師資調配、考核驗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我們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則,結合上級(省校)培訓要求和本級培訓對象不同的實際,精選培訓內容、規范培訓程序,明確培訓要求。在針對鄉鎮財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培訓中,除要求完成必要的專業知識培訓任務外,還著重強調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著力為縣、鄉財政部門最大限度的用好管好支農資金,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好“參謀”;為防止滋生新的腐敗和浪費,嚴格遵守財經法規,使中、省、市的支農資金安全有效的運用到新農村建設上來,當好“管家”;讓農村基層財務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及農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實施的支農惠農政策,當好“宣傳員”。在針對行政村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中,大力宣傳黨和政府支農惠農的財政政策,著重強調嚴格遵守和認真執行財經法規,杜絕腐敗和浪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行政村財會人員的培訓中,要求受訓學員認真聽講,正確理解和掌握培訓內容,抓住難得的學習機遇,熟悉財會專業理論知識,為生產實踐儲備能量。并強調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有效結合,對課堂上沒有“消化”的知識,回家后繼續理解“消化”;對一時理解不了的知識,回家后繼續理解“吸收”。鼓勵學員要有攻克難關的信心和決心來完成培訓學習。與此同時,我們要求授課教員要注意結合受訓學員的知識結構,在確保完成培訓內容的前提下,注重培訓成效,把握好學習進度,及時掌握“吃不了”和“吃不飽”學員的比率,適時調整授課進程,以確保培訓學習的實效性。同時注意搜集、整理、歸納學員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將解決這些問題作為培訓的重點,力求解決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做到學員能“吃得下”、“消化的好”,使培訓達到應有的效果。

為了提升培訓班層次,搞好支農政策培訓工作,我們強調以政府名義來組織培訓。我市的隴縣、扶風、太白等縣區以縣政府的名義下發培訓文件到鄉鎮,再以鄉鎮政府的文件通知到各村,極大的提升了村干部和財會人員的重視程度。同時堅持做到每期培訓班開班典禮上,都有各級領導的動員講話和要求,如縣在開班典禮上,財政局長親自主持,縣政府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親自到培訓班現場作動員講話;隴縣在開班典禮上,省校張校長為培訓班作動員講話。其它縣區的開班典禮,都有財政局長、鄉鎮主要領導作動員、提要求。在培訓師資的選配上,我們采取了兩種途徑,一是對有師資力量的縣區,采取由主管業務科室的骨干力量講財政支農政策,由專業師資人員講解財務管理知識和會計核算知識;二是對沒有師資力量的縣區,我們采取選配具有高級會計師職稱的師資巡回授課,既解決了某些站點的師資困難,又提升了培訓檔次。在授課教師備課方面,我們要求精心準備,精講實用,老師要準備好課件,盡可能采用投影授課。每期培訓結束時,都要進行測試,以確保培訓效果。隴縣函授站為了確保培訓效果,還專門編撰了財政支農政策問答資料,供學員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財政支農政策。

三、培訓形式多樣,培訓方法靈活

由于我市部分縣區屬于貧困或半貧困縣區,加之山區縣鄉比率較高,為了降低培訓成本,節約培訓經費,我們在確保培訓質量的前提下,堅決反對“一刀切”,采取了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的培訓模式。一是針對太白、等貧困山區縣,根據村級財會人員居住分散,道路交通不便的這一實際,采取了統一安排食宿,集中在縣城的方式進行培訓;二是針對眉縣、陳倉、隴縣、岐山等縣區,部分鄉鎮和行政村受訓人員相對集中,采取集中選點,發放伙食補助,不安排住宿的形式進行集中培訓;三是針對扶風、陳倉等縣區部分規模較大的鄉鎮,采取以鄉鎮為單位培訓模式,發放伙食補助、不安排住宿的上門培訓。由于我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采取了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既照顧了點、又照顧了面,極大地方便了村級財會人員參加的培訓學習,受到了培訓對象的好評。正是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不僅為縣區培訓降低了培訓成本,節約了經費,同時受到了各級領導,特別是鄉鎮領導和村級財會人員的高度贊揚。,我們所有的培訓都避開了農忙時節,這種做法,既支持了鄉村基層人員增產增收,又抓住農閑時節培訓學習的大好機遇,有效的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培訓學習的工學矛盾,為順利完成培訓任務創造了條件,也為今后的培訓積累了經驗。

由于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培訓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各地市、各縣區的情況各有不同,沒有現成的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這就需要我們面對各種不同情況進行認真的探索,并從實踐中總結出符合當地自身條件的成功經驗,從而在以后的培訓中不斷完善,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