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保創新創優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23 02:53:00
導語:農保創新創優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在省委、省政府及農委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把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工作目標,不斷加大領導和指導力度,在試點中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改進提高。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及承保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保費總規模、保險覆蓋面、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受益農戶數、政府巨災風險金余額等指標連年攀升,名列全省榜首,惠農功能日益彰顯。一是農業保險規模和覆蓋面不斷擴張。到2010年底,全市三麥、油菜、水稻、棉花、玉米等主要種植業承保總面積達到了1233萬畝,承保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能繁母豬、奶牛、兼用型拖拉機交強險做到應保盡保。2011年,全市保費總規模達到2.8億元。廣大農民從農業保險中得到的實惠也在不斷增加。
四年來,全市農民享受財政保費補貼累計達到4.95億元,累計有238萬農戶次獲得受災理賠總額3.01億元。二是農業抗災能力明顯提升。一方面,以農業保險試點為契機,初步形成了由農辦、財政、農業、氣象、保險等部門共同構成的農業技術指導、災情氣象預警、災后生產恢復的農業生產安全保障機制;另一方面,逐步建立了政府大災巨災風險防范機制。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統籌部分政府保費收入、省級財政補助等渠道,建立了市、縣大災風險防范基金,應對政府巨災超賠風險。目前市級巨災風險準備金余額已突破億元,縣級巨災風險準備金也達到了一定規模,有力地提升了農業保險應對大災巨災風險的能力。三是為農村穩定和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農業保險的快速及時理賠,不僅有效減少了農戶的損失,保障了農戶的收入,幫助他們迅速恢復生產,而且對化解農村矛盾,增強廣大農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成為推進和諧農村建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以來,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以打造“全省農業保險強市”為目標,深入開展創新創優活動,在目標任務、運行機制、業務開拓、服務平臺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特別是高效農業保險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在目標任務上爭先創優。農業保險工作已從試點進入常態化發展,在年初全市農業保險工作會議上,我們明確提出了創建“全省農業保險強市”的工作目標,切實推進農業保險工作走上規范健康的發展軌道。努力實現三個新目標:一是在整體水平上有新提升。創建“全省農業保險強市”,不是單純指標數據上的領先,而是包括總體規模、運營質量、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我們將2011年確定為農業保險“素質提升年”,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規范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在保障能力上有新提高。一方面,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對水稻、三麥、棉花、玉米和油菜等5個主要種植業品種的承保面要保持在80%以上,能繁母豬和奶牛2個主要養殖業品種要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同時,根據我市實際,在保額標準上要有新的提高。今年將主要種植業品種的保險金額確定為每畝300元、400元、500元三個檔次,原則上要求在400元以上;另一方面,進一步做大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的“盤子”。要求各地也建立縣級巨災風險準備金制度。各承保公司要按補貼險種當年保費收入25%的比例提取巨災風險準備金或進行再保險,逐年滾存,逐步建立應對巨災風險的長效機制。三是在高效農業保險上有新突破。一方面,要切實加大新險種的開發力度,各承保公司要努力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適應農民生產的新需求,及時開發出新的農業保險產品;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民從農業保險中受益。今年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已經達到2800萬元,超額完成了省定目標任務,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在運行機制上創新創優。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積極建立農業保險業務競爭機制。目前,為大力促進各承保公司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2011年,我市農業保險承保公司由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兩家增加為三家,紫金財險成為參與我市農業保險的新成員。并要求各保險公司牢固樹立“強保障、惠民生”的意識,認真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緊緊圍繞提高保障水平、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加強基層服務網點的建設,加大服務設施配備的投入,加強從業隊伍的質量建設,努力建立運轉有序、服務有力的農業保險服務網絡,將服務關口前移至涉農第一線,使農民在防疫咨詢、投保服務、災后理賠等方面能第一時間獲得保險服務。我們鼓勵各承辦公司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開辦符合農民需求的農業保險品種,明確提出誰先探索,誰先突破,新險種就由誰來承辦。二是切實增強監管意識。我們明確從2011年起,審計、監察部門將全面介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建立起常態化的審計督查工作機制,切實保障農業保險資金的安全。
三是在業務拓展上開拓創優。切實加大新品開發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各承保公司不斷加大新品種開發力度,努力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今年,我們按照全省工作部署要求,結合地方農民的迫切需求,我們新開發了雜交稻制種、荷藕等新險種;探索開展農業保險氣象服務保障。積極豐富農業保險服務內涵,我們在學習考察外地先進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對農業保險新增了氣象服務工作環節。農業保險氣象服務總體遵循“保障重點,低費高效”的原則,突出對重點參保對象和農險管理人員提供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服務。在服務對象上突出參保規模種養業大戶、高效農業生產大戶和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等。在服務手段上以發送手機氣象短信為主,對農業生產重點區域逐步推廣配置村級大喇叭預警設備,以短信字幕和語音兩種形式適時向生產一線氣象預警信息。在服務內容上突出四個方面:在播種、收獲等關鍵農時,及時氣候預報;及時突發性自然災害、轉折性天氣預警預報;通過多種有效形式組織開展防災防損知識宣傳和工作指導;積極配合農險辦、農業、保險等相關部門進行歷史災情及趨勢分析,共同制定搶險自救工作預案和應對措施,降低災害損失程度,為承保公司出具氣象災害信息證明。切實加強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的技術指導和災情預防工作,將農業保險關口前移,變事后補償為事前預防,讓農民少受災、受小災。
四是在服務手段上提升創優。近幾年來,我市緊緊抓住健全服務體系、提高農險隊伍素質和著力建設一支融承保、查勘定損和理賠服務于“三位一體”的站點網絡為重點,以不斷提高農險服務水平和質量。積極加強農業保險服務網點建設,建立健全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村“三農”保險服務點,將農業保險服務關口移至涉農第一線,使農民在防疫咨詢、投保服務、災后理賠時能第一時間得到服務,做到農業保險“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做”,真正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到今年底,全市已建設標準站124個,標準點1000個,使“貼近農戶搞服務”落到了實處。
- 上一篇:物價局窗口爭星活動考評方案
- 下一篇:動畫設計課程創新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