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玉米機收工作匯報
時間:2022-08-12 10:25:04
導語:農機局玉米機收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縣圍繞著“百萬畝噸糧田”建設和“玉米振興計劃”,以提高玉米機收水平為抓手,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示范引導,以點帶面,注重推廣運用新機具新技術,全力推動玉米生產機械化,使我縣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有明顯增長。各類玉米收獲機械712臺,玉米機收面積40萬畝,機收率達33.3%,實現了預期目標。
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一)、玉米種植面積明顯擴大。今年我縣玉米面積擴大到120萬畝,較去年增加20萬畝,增長率16.7%,調動了廣大農民及種植大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推動了百萬畝噸糧田項目建設,為我縣糧食產量穩定在150萬噸奠定了基礎。
(二)、玉米生產機械數量快速增加。今年我縣農民對于小型玉米播種機和大中型板茬玉米播種機需求旺盛,小型玉米播種機增加近萬臺,大中型板茬玉米播種機增加300臺,改變了玉米打壟和行距窄的習慣,為玉米機收創造了條件。
(三)、玉米機收水平顯著提高。今年我縣玉米聯合收割機發展到712臺,較去年增加150臺,增長率26.7%,玉米機收面積40萬畝,機收率為33.3%,較去年增加10萬畝,增長率為33.3%,較長好地解決了玉米生產機械化的“瓶頸”問題。
(四)、取得了良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一是經濟效益。提高了農民種植玉米的比較效益,我縣玉米機收的作業價格大體在60-80元/畝之間,而人工玉米收獲方式的作業成本在100元-120/畝左右,機收與人工相比畝均節約費用40,全縣可節約作業成本1600萬。二是社會效益。玉米生產的勞動強度得到大幅度降低,群眾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利用農機新技術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三是生態效益。秋季玉米秸稈實行機械化綜合利用,減少玉米秸稈的焚燒,既保護了環境,又調節培肥了地力,保證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一是成立領導機構,為玉米機收提供了組織保障。我縣成立了玉米振興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切實加強對玉米機收組織領導,保證了順利實施。二是科學選擇示范田,保證了示范效果。在對本縣玉米生產機械化現狀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村組班子健全、組織管理能力強、對群眾有一定的號召力,且群眾對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積極性高的村組,劃定示范田塊。示范田塊做到了集中連片,產生了規模效應。三是完善機制,落實責任。我縣玉米振興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與相關鄉鎮簽訂了目標任務責任書,與承擔作業的機手簽訂了作業協議,并制定了相應的獎罰措施。
(二)廣泛深入宣傳,營造濃厚氛圍。我縣加大了玉米機收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召開示范演示現場會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秋季縣專門召開了玉米機收現場會,各類玉米收獲機械集中進行演示,同時,福田雷沃和河北冀新兩個廠家分別舉辦了小規模的玉米機收演示會,我縣先后通過電視、廣播和報紙宣傳2余次、印發宣傳資料0.3萬余份,辦專題展板4塊、懸掛橫幅38條,充分發揮了示范引導作用,形成了大力發展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輿論氛圍,調動了農民群眾發展玉米生產機械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開展技術培訓,確保示范效果。我縣按照培訓先行的原則,采用多種形式培訓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舉辦各類培訓班5次,培訓技術人員和駕駛操作人員2200人次,印發培訓資料3000份。提高了技術人員的指導能力和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駕駛操作技能,保證了技術的準確到位,為玉米機收的順利實施奠定了技術基礎。
(四)補貼資金傾斜,機具數量快速增加。在購機補貼資金的使用上向玉米生產機械尤其是玉米收割機推廣實施傾斜。今年我縣投入到玉米收獲機械上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251.5萬元,投入到大中型玉米板茬播種機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70萬元元,省財政累加補貼資金26萬元。推動了玉米生產機械總量的快速增加,帶動了農民增加對玉米生產機械的投入。
三、示范項目實施情況
在玉米生產機械示范建設中,我縣一是要按照“先示范、后推廣、穩步發展”的辦法,在本縣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抓好玉米收獲機械化示范基地和示范點建設,搞好輻射帶動。二是要在示范區內實施“分段收獲”、機械配套作業,降低機收損失率,提高機械利用率。三是要利用現場演示、對比試驗、技術培訓等形式,使玉米機收從試驗示范階段盡快轉入全面推廣階段。四是要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帶動作用,形成“以點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以鄉帶縣”的玉米收獲機械化新模式。建立10個示范點,示范田面積10000畝。示范田都實現了玉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示范田建設帶動了縣域玉米生產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玉米機收工作取得了突破,但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仍較低,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玉米種植差異較大,不同的播種模式、行距、品種,對機具的要求各異,機具的性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二是有些企業“三包”服務不及時、不到位,機收關鍵時期農民有怨言,影響到機具效率的發揮;三是基層農機部門工作經費緊張,技術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施效果,四是由于自然災害影響玉米出現倒伏,絕大多數玉米收獲機無法收獲。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下一步打算。針對我縣玉米生產機械存在的問題,重點解決大力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強化農機農藝結合,從種就要考慮到收的問題,大力推廣運用適用我縣實際的板茬直播玉米技術,保證行距在60公分左右,適應玉米機收;二是大中小齊發展,當前盲目發展大中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既不切合農民實際需求,也不符合當前玉米機收現狀,在發展大中型時,兼顧農民能夠接受也能夠買得起的小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機;三是加強玉米聯合收割機的質量監督,督促有關生產廠家加強售后服務,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四是強化玉米聯合收割技術的培訓,著重提高農機手熟練性,減少故障率,提高作業效率。
(二)建議。鑒于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玉米聯合收獲機械性能基本過關,突破玉米機收“瓶頸”已成為促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全面協調發展當務之急,各級應加大對玉米聯合收割機的補貼力度,同時,對于玉米秸稈還田,可給予作業補貼,對于玉米振興計劃項目縣給予必要經費投入,保證示范、試驗、培訓和現場會的支出,以便更進一步擴大示范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 上一篇:農機深松整地工作報告
- 下一篇:農機局小麥高產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