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工作報告
時間:2022-12-26 10:50:16
導語: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現代物流綜合平臺為抓手,著力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著力強化政策、科技、人才和體制支撐,著力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民生活水平和新農村建設水平,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二、發展目標
以規范農民合作社建設為基礎,五年內全縣合作社工商登記總數達到1400家以上,入會社員數10萬戶以上,帶動農戶15萬戶以上;使60%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成員收入比當地未入社農戶高20%以上。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申報體系,積極爭創市級以上示范社,示范社標準化生產率達到100%,主要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率達到80%以上,商標注冊率達到70%以上,生產生鮮農產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農超對接”的達到50%以上。從2013年起,爭取利用5年左右時間,通過調整布局、優化環境和管理升級,建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物流平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環境良好的批發、零售和展銷三級農產品網絡服務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
三、工作重點
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以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重點,緊緊圍繞奶牛、大棚果等特色產品和優勢產業,突出規范建設,提升農民合作社水平,增強組織內部服務創新,開拓市場功能,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創立品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重點建設內容:
一是以規范化建設為基礎,提升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從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示范社建設等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系統指導,幫助合作社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縣盛世果蔬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農業標準化生產銷售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及產品質量追溯制度、配備綠色食品生產田間記錄暨農產品質量安全配檔表,監督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該合作社在以土地入股吸收成員的基礎上,合作社本身流轉土地2000畝,形成獨立規范的生產基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均十分明顯。下一步,我們將盛世果蔬合作社的經驗做法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成員中進行推廣,不斷提升合作社經營管理整體水平。
二是以農村土地流轉為杠桿,促進實現集約化經營。以合作社為平臺聚集土地,實現成片連方,通過“股份+合作”模式進行生產經營。其一,農戶以土地經營權為股份按照“群眾自愿、土地入股、集約經營、收益分紅、利益保障”的原則,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共同組建合作社。其二,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則對土地統一管理,不再由農民分散經營。其三,合作社掛靠龍頭企業或實現“農超對接”,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其四,合作社實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紅的方式。年度分配時,首先支付社員土地保底收益,留足公積公益金、風險金,然后再按股進行二次分紅。通過這種方式的土地流轉,農戶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可外出或到合作社打工,掙得另一份務工收入。這樣,農民收入多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旱澇保收,沒有了后顧之憂。
三是以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平臺為龍頭,突破合作社發展瓶頸。通過調整布局、優化環境和管理升級,建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現代物流綜合平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環境良好的批發、零售和展銷三級農產品網絡服務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通過農產品現代物流綜合平臺這一實體,努力搞好信息服務、銷售服務、經營管理服務、金融服務和公共服務五項服務,引導和鼓勵合作社從生產領域的合作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經營領域合作發展,實行農資供應、質量標準、生產技術、品牌包裝、市場營銷、產地認證等統一服務,解決單個合作社在農產品加工、冷鏈建設領域無力投資或投資規模過小、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將分散在各個合作社中的本地特色農產品整合在一起,帶動本地更多的農產品走向高端商品市場,實現合作社產品“產得好、賣得好,賣得好、賣品牌”的格局,不斷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服務縱向一體化經營。
- 上一篇:資金循環理論對會計的作用
- 下一篇:試議會計職業的現狀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