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擴權事項清理分類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04 09:40:46
導語:鎮擴權事項清理分類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位于市東南部,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0.6萬人,是全國重點鎮、文明鎮、全省百強鎮。自2013年鎮被批準為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以來,在省編辦的指導幫助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扎實推進改革試點工作,鎮呈現出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全面進步的嶄新局面。2014年,在全省“百強鄉鎮”評比中進步5位,并成功入圍全省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4個鎮之一。根據省市有關通知精神,現將鎮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們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全域規劃為引領,充分發揮非織造布產業集群優勢,積極探索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通過城鎮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管理模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擴大管理權限情況。
在行政區劃格局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黨政機構與人員編制改革與一系列的權利下放,讓享有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各部門下設的分局機構與局享有同等的執法權益。一是調整內設機構。鎮黨委、政府設6個內設機構,即黨政綜合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農村工作辦公室、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二是改革人員編制。按照鎮享有的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要求,適度增加人員機構編制,并賦予其內設機構和人員定位的自主調配權。書記、鎮長高配為副縣級,內設六大辦主任明確為副科級,延伸機構負責人確定為主管局黨委(組)成員。三是加強事業單位。鎮財政所調整為鎮財政分局,承擔財政、金融、經管、投資管理等方面工作。增設綜合行政執法局受市執法主體委托承擔鎮范圍內執法職責。增設鎮環境保護站,加強生態環保管理。四是整合派駐機構。上級延伸派駐機構實行鎮和市主管部門共同管理體制,工作上以鎮管理為主,其黨的關系實行屬地管理。將林管站、交管站、水管站、房管所、人社中心等派駐機構的管理權限按照“大部制”要求,與內設機構的職能整合。五是搭建了工作平臺。組建鎮行政服務中心,入駐環保站、民政辦、人力資源中心、合管站、農技服務中心、規劃等部門,建設便民服務綠色通道,為群眾提供社保、民政、公安、司法、農業、工業、計生、建設等方面“一站式”服務。承接首批24個部門55項管理權限下放,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個印章審批,一站式辦結,提高行政運行效率,解決制約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瓶頸。六是擴大了管理權限。通過直接下放、委托下放等形式,賦予鎮與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行政管理權,各部門下設分局機構與局享有同等的執法權。但與先進地方相比,沒有刻制鎮審批專用章,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在能提供“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七是增加了地方財力。逐步建立獨立的鎮級財政體制,建立隨財力增長而適度增加的機制,加大稅收分成比例和規費返還比例。以2014年為基數,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八是方便了群眾辦事。減少了審批時限,縮短了工作流程,降低了群眾辦事成本,激發
2、落實扶持政策,促進鎮域經濟健康發展方面。
在改革試點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鎮發展,出臺了《關于加快鎮城鎮化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編制了《鎮全域規劃》及城鎮化發展、園區建設專項規劃。一是在財政扶持方面。市委、市政府對鎮地方財政收入超出年計劃部分全額返還,比上年新增部分按50%獎補;鎮項目用地實現的縣及縣以下土地純收益全額返還鎮;工業和倉儲類項目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由鎮直接收取,其他項目基礎設施的配套費由市財政全額返還。2013年明確提出:市每年按照不低于省獎補資金的標準進行配套。試點以來,各級財政共給予鎮扶持資金1億元,返還資金6000萬元,為鎮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二是在用地政策扶持方面。市政府每年在省直供50畝用地指標的基礎上,對鎮重點項目用地差額部分予以優先調撥,為鎮5000畝園區建設用地辦理了國有出讓土地證。三是在人才支持方面。市編辦和組織、人力資源部門大力支持,建立了人才幫帶培養制度,從市直機關選派業務骨干到鎮掛職鍛煉,充實鎮黨政領導班子及中層干部力量。對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市優先安排編制使用計劃,組織、人力資源部門優先選拔配備。試點啟動以來,共招考公務員10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名,選調生4名,充實到鎮經濟發展、村鎮建設、環境保護等崗位。
二、收到的效果
通過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創新,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經濟指標顯著提高。鎮地方稅收由2013年的7232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1.3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由14.4億元增長到3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9906元提高到2014年的11400元。
1、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在產業鏈條上,實現由制品大鎮向制品制布大鎮轉變。我鎮無紡布產量約為17萬噸,基本達到無紡布供給75%,產值約25億元,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制布和制品大鎮。二是在產品層次上,由一般性防護用品向醫療制品轉變。緊盯市場變化,緊跟客戶需求,不斷加強產品研發和設備升級改造。制品出口在面臨人民幣升值和外需不振的不利形勢下由于提前實施升級轉型實現了逆勢上揚。在新一輪的調整中贏得了時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三是在產業結構上,實現了由單一的無紡布產業向無紡布和機械電子產業多頭并舉的發展格局轉變。僑光石化、展鵬電子、誠宇電器等企業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市場、人才優勢,不斷擴規裂變,已經成長為我鎮新的支撐性產業。我鎮機械電子產業已成扎堆發展之勢。
2、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我們充分發揮無紡布產業集群吸附效應,加快勞動力轉移,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業集約規模經營,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宏旺公司、農鑫水產合作社、巨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進展順利。
3、促進了建設擴容提質。北城新區建設順利實施,啟動了太子湖周邊的拆遷工作,完成全長1.8公里的太子湖大道建設,汪洲大道也全面動工,水、電、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太子湖工業新區開始落戶企業。集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中轉站已完工。推進中心社區建設。在完善中嶺社區建設基礎上,加快挖溝社區建設,啟動了占地340畝,規劃入住3000戶的汪洲中心社區建設。大力推進園林綠化工作,共種植各類樹木12000余株。狠抓集鎮街景立面整治,完成了665戶立面改造工程,啟動了仙彭公路沿線弱電下地工程。投入200多萬元,完成文化路、友誼路、勝利上街等集鎮主街道的維修改造。深入開展環境專項整治,積極構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城鎮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
4、促進了社會事業上檔升級。我們始終堅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重點在五個“兩”上取得大突破:一是“兩路”,即完成321省級一級公路和彭楊公路升級改造工程,新建通村公路10公里,完成彭趙公路、何西公路改造,形成了交通網絡新格局,增加了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兩進”,即引城區自來水進鎮,解決鎮區8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通過鎮水廠延伸的辦法,啟動趙家片安全飲水工程。天然氣進鎮工程也在緊張施工。三是“兩院”,即完成中心福利院擴建工程和衛生院改造工程。四是“兩心”,即完成了中嶺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和維穩聯動中心建設。五是“兩渠”,即完成了尤拔灌渠和北干渠的溝渠疏挖工程,共完成土方25萬方,長度16.5公里。
三、存在問題
綜合執法主體與權限存在一定銜接性問題。根據行政體制改革試點文件要求,綜合執法隊主要負責城管、環境等多部門綜合執法任務,但是目前主要承擔城管執法工作,其他執法工作還待對接。
四、下一步打算與建議
1、從事權、人事、政務中心建設三方面著力。一是進一步做好具體權限下放工作。與市城管局聯系,盡快落實人員配備。同時做好延伸人員管理工作。二是招聘高端政府聘員。以專業化、專職化、專家化為方向,招聘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社會管理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三是打造全市一流市民之家。從軟硬件兩方面著手,打造政務中心。軟件方面主要從充實專業人員、完善接待制度、簡化流程等方面著力,硬件方面主要從中心總體打造方面著力。
2、再適當下放一些鎮一級有能力辦結的事項。減少上級審批的手續,節約群眾辦事時間,還需下放環保、國土規劃、農林水、畜牧等站所的執法權。
- 上一篇:內貿流通健康發展整治方案
- 下一篇:鎮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