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考察報告提綱

時間:2022-06-01 04:32:00

導語: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考察報告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考察報告提綱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切實解決農村道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我縣按照市安辦〔〕33號文件要求,組織系統安監、交通、交警、農機、運管等部門人員深入鄉鎮、重點路段開展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工作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現狀

(一)基本情況

,川中丘陵大縣,面積1496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鄉鎮,總人口103萬。2003年省委、省政府將確定為川中丘陵經濟發展示范縣,2007年又成為全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助推經濟快速發展,現有省道公路60公里、縣道300余公里、鄉村道2094.8公里。出縣通道全部黑色化,路段已改成高等級公路并與、高速路相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現最明顯的機動車擁有量急劇增長。全縣機動車保有量11萬余輛,駕駛人員近10萬人。其中:各類汽車5萬余輛,摩托車6萬余輛,全縣在冊拖拉機808臺,拖拉機駕駛人員1120人。全縣共有行政村592個,現已建成農村公路的行政村535個,已開通農村短途客運的村約350個。

(二)規劃情況

十一五期間省交通運輸廳已審批的縣通達里程為259.9公里,通暢里程為930.10公里,共計審批立項里程為1189.9公里。迄今為止,全縣已建成農村公路總里程2094.8公里,超出省廳下達任務里程904.8公里。

(三)技術標準

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門關于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技術標準要求施工作業,嚴把質量關,即:路面寬度為3.5m-4m,厚度為18cm,標號統一為c30,保證了寬度、厚度和強度。

全縣農村道路建設總資金為5.28億元,其中國家補助資金1.193億元,發動農民投、捐、籌資金4.08億元,國家投資占總投資的約30%。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方面

1.安全監管基層基礎較為脆弱,農村道路交通設施建設與省、縣道路管理體制差異大,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具體管理體制不健全。

2.農機監理機構隊伍建設不夠規范,農機安全保障能力差。鄉鎮機構改革后,原來從事農機安全管理的鄉鎮農機管理人員被合并到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由鄉鎮政府調劑使用,沒有設立專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人員,難以有效履行安全監管職能。

3.農機安全監管執法依據不足?!兜缆方煌ò踩ā穬H賦予農機部門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登記、上牌、檢驗及駕駛人員的考試、發證、審驗等職能,農機監理機構不再承擔拖拉機上道路的安全檢查,違章處罰和事故處理職權,導致行政許可和行政管理分離。

(二)項目建設方面

1.省交通廳廳下達的規劃建設指標與我縣實際建設里程差異大。

2.建設補助資金與農民自籌資金差異大,造成一些地方負債較多。

3.維修養護投入差異大,普遍存在無養護資金和養護人員,尚需增加養護資金,增設錯車道和安全標志。

4.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不好。村社道路安全設施、安全標志不齊,通行能力差。隨著農村“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我縣已建成2094.8公里村道水泥路,大大改善了農村出行條件,但是所建道路寬度一般只有3.5米,不能滿足車輛交錯行駛的需要,而且缺少配套的交通安全設施和標志,難以適應農村道路車流量逐年增加的形勢。

(三)車輛運營方面

營運車輛、從業人員車況、車技差異大,需加大車輛檢查,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知識教育培訓。

三、原因分析

(一)農村道路通行條件差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迅速,差不多人口集中的院落都能通車,給群眾出行帶來了便利,但受資金投入的限制,村道路寬多在4米以內,硬化路面無路肩,會車困難,部分路段修建時為省錢,隨彎就彎,導致縣鄉農村道路急彎多,路面窄,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都存在不安全隱患,特別是穿越中心城鎮的路段,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機動車隨意占道停放,一些沿街店面擺攤設點,嚴重影響機動車正常行駛。受資金的影響,公路管理養護不到位,大多數道路未修路肩,車行其上,如同堤壩,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難度較大。

(二)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嚴重短缺

近兩年地方交通部門重視縣鄉農村公路建設,而忽視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標志標線、隔離樁、防護欄、防撞墩等交通安全設施嚴重短缺。村莊標志、岔路標志、學校警示標志、轉彎減速標志、陡坡減速標志、山道隔離護墩等交通安全設施基本為零。

(三)農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交通工作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重國省道、輕農村道路的傾向,對農村群眾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不夠,農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與農村道路交通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安全意識、法制意識淡薄。農村駕駛人違法現象嚴重,特別是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非法載人、無牌無證上路行駛、客運車超員、酒后駕駛、駕駛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突出。

(四)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

一是農村道路點多、線長、面廣,農村基層交警中隊警力不足,每個中隊只有5至7人,加之裝備落后,很難全面覆蓋廣大農村道路,造成農村道路長期失管失控。二是鄉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會化和綜合治理化局面還沒有真正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務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主要落在公安交警部門身上,交通安全管理力量遠遠滿足不了道路交通發展的新要求。

(五)管理手段單一、落后

目前,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沒有任何科技含量,僅靠單一的道路巡查,沒有電子監控,更沒有其它先進管理手段,交警巡查到各鄉鎮口,里面早已經得到信息,各種交通違法行為便銷聲匿跡,等交警一走,一切照舊。巡查中遇嚴重交通違法車輛,示意停車檢查,大都掉頭逃竄,交警既不能追趕,也無錄像記錄,沒有很好的處置措施,這種貓逮老鼠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六)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對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常識的知曉程度對交通事故的引發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就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現在鄉村主要是:一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普及面不夠廣。廣大農民群眾交通法制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無證駕駛、酒后駕駛、非法載客、超速行駛、“病”車上路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突出,僅僅依靠宣傳牌、橫幅、版報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受教育普及面不夠廣,效果不是十分明顯。二是對廣大農村群眾缺乏有針對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期有效方式。對廣大農民群眾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內容空乏,方式老套,缺少創新,缺乏針對性、長期性,宣傳效果較差。

四、對策和措施

(一)建立政府領導的交通安全“三級”管理機制,形成安全管理網絡

農村地域廣、公路里程長、交通違法分布散,僅靠交警孤軍奮戰只會出現顧此失彼的局面。各鄉(鎮)政府、縣直有關部門,村(居)委會要切實負起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具體負責轄區內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分工,村居聯動”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機制,明確縣、鄉、村各級領導的責任,進一步細化安監、公路、交通、宣傳、教育等部門的職責。要依靠地方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以交警大隊為龍頭、鄉鎮派出所為依托、農村基層組織(如村治保會警務室)為陣地的縣鄉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延伸三級管理網絡。各單位干部職工要帶頭遵守交通法規,落實專兼職安全管理員,負責交通安全宣傳,制止交通違法行為。各村(居)要按照“村道村管”的原則,定期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完善交通安全標志、標線和警示設施。要加強村道養護,及時修復水毀道路,消除交通安全隱患,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或就地解決。要積極協助有關部門維護轄區內道路交通秩序,制止交通違法行為,對交通秩序混亂,事故多發路段和集鎮周邊道路進行集中整治。

(二)加大縣鄉農村道路建設力度,不斷改善通行條件

縣級交通部門要積極籌措縣鄉農村道路建設資金,不斷加強大縣鄉農村道路建設投入,在交通規劃、道路設計、建設改造、安全設施、隱患整改上充分考慮農村交通運輸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農村道路的建設標準,增設相應的交通安全設施,加強縣鄉農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農村道路管理養護和道路安全隱患動態排查整改機制,定期對農村道路事故多發路段和危險路段進行排查整治,形成切實有效的農村道路建設管理機制。

(三)深化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建立宣傳工作長效機制

經常對農村駕駛員進行交通法規宣傳教育和安全常識教育,對駕駛員的培訓教育做到經?;A硪环矫嬉^續推進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學校建設。針對普遍、多發違法現象,利用相關典型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展板、專題片向鄉村公路、站、線、村民播放,用血的教訓警示群眾依法駕駛,形成“拒絕違法,遠離事故”的安全意識。同時交警部門要定期深入鄉(鎮)、學校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推進交通安全“五進”工作要向縱深開展。各學校要通過開展“交通安全主題班會”、創建“交通安全示范學校”等活動和印制中小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手冊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之從小養成注意道路安全,逐步形成道路安全意識并輻整個社會。

(四)摸清農村道路和車輛及駕駛人底數,強化源頭管理

抓好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源頭管理是基礎。轄區交警中隊經常深入轄區鄉鎮農村公路,了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對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正三輪摩托車等農村車輛注冊登記情況和駕駛證申領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逐車逐人建立工作臺帳,全面掌握轄區農村各類機動車輛的底數。同時要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作用,積極動員農民群眾自覺上戶辦證。要開辟“流動車管所”及“雙站”服務渠道,采取定期下鄉和預約上門等多種便民、利民措施,切實解決農村群眾掛牌難、辦證難等突出問題,提高農村地區機動車和駕駛人的辦牌辦證率和定期檢驗率。在農村聘請交通安全員,利用其與農民有一定的親和力,農村基層組織參與交通管理更加直接、方便、快速、有效的優勢,使交通安全宣傳、法規咨詢等業務進行延伸,由各交通安全員負責對本村各類機動車輛上牌辦證等業務進行跟蹤督促催辦,讓他們當好交通安全的宣傳員,交通安全信息員、交通安全管理員和交通安全監督員,積極營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五)深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交警部門要每月、每季度、每年對轄區的交通事故從事故時間、天氣、道路類別及安全設施、車輛狀況、事故形態、引發事故的原因等方面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規律和成因進行全面分析,主動向當地政府報告,積極會同安監、交通、運管等部門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對事故多發和危險路段進行排查整治。重點增加急彎、陡坡、臨水、臨崖路段警告標志,以及三級以下山區公路禁止客運車輛夜間通行等禁令標志的設置,增加施劃減速標線或增設減速帶、設置安全防護欄和山道邊沿安全護墩等。對不能及時設置和完善標志標線的路段,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提出預防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隱患建議。

(六)加大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嚴處違法行為

要以“平安暢通縣區”創建工作為契機,加大對農村道路的巡邏管控覆蓋面。根據本轄區農村交通事故的規律和特點,重點做好交通流量大、秩序亂、事故多發等路段的管控。維護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對無牌無證機動車上路、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和農用拖拉機違法載人、酒后駕駛、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必須做到發現一起查扣一起,依法從嚴處罰一起,始終保持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嚴管重罰的高壓態勢。

(七)提高交通管理科技應用水平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向科技要警力,改變“人海戰術”和靠交警“站馬路”來管理交通等陳舊管理模式,將有限資源投入到交通管理科技的設施建設上,逐步改善裝備,改進執法手段和效率。二是加強監控設備和違法電子抓拍設備等科技裝備投入,積極推廣非現場執法,努力做到對交通違法行為查處“以監控為主,以機動巡邏為輔”。三是加強交警隊信息平臺等信息系統的推廣使用,實現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