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經濟社會發展匯報2篇

時間:2022-11-26 04:17:01

導語:科技局經濟社會發展匯報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局經濟社會發展匯報2篇

第一篇

一、“十二五”期間重點及特色工作

1、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成功率從底到高

我局于2006年3月從區教體局劃出單設以來,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全區科技項目在申報數量上、質量上均有很大突破。五年中全區累計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5項,其中省級23項,市級12項,按門類劃分,工業類24項,農業類9項。至2011年11月底,全區獲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1項,其中省級5項,市級6項,扶持資金共計32萬元。現在大部分項目已實施完成。

2、科技成果從少到多

首先,項目的實施,帶動了科技成果的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區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2項,市級科技成果鑒定6項;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其次,技術市場工作初顯成效,利用這個平臺,我局廣泛深入的宣傳科技政策、法規;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認真審核技術合同登記機構資格、規范技術合同認定的內容和形式,到目前為止我區已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00萬元。再次,專利申請穩中有升。截止10月底,申請量達222項,授權量達106項。

3、科技特派員活動從無到有

五年來,科技特派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當初的零到現在不同領域的十五名科技人才,通過舉辦科技培訓、深入科技產業基地技術指導等形式不斷前沿工作陣地,使廣大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得到手把手的指導。據統計,目前科技特派員共深入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舉辦科技培訓156次,田間指導203次,有效帶動8000多名農民增產增收。

4、科技活動從品種單一到形式多樣

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全國科技活動周。我局至今已開展5次系列活動。從單一的發放資料,到如今專家講座、圖片展板、宣傳長廊、田間技術指導、光盤贈送等惠民措施并舉,科技活動周的影響力已深入人心。至今,我局共舉辦各類科技講座、培訓及報告會36場,走訪企業60多家,發放宣傳資料2.4萬余份,張貼科普圖畫240幅,制作科普板報、宣傳展板460欄(塊),出動科普宣傳車20輛,科普咨詢服務達2.6萬余人(次),投入經費共15萬元。

二、2011年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區科技局集聚科技資源,凝聚主攻方向,業務工作始終和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同步推進,各項目標蓄勢而發,成效顯著。

(一)主要情況

1、科技項目申報成果豐碩。通過嚴格的遴選,今年我局申報的5個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個項目獲省優秀科技新產品稱號,2個項目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及市級成果鑒定,2個項目通過2011年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初審,2個項目在今年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中分獲二、三等獎。

2、科技活動亮點頻閃。一是3月17日赴東固畬族鄉老街、村委會開展“科普之春——送科技下鄉”活動。本次活動共發放宣傳單2000多份,推出科技服務展板10塊,吸引了3000多名群眾參與,深受畬族人民的好評。二是5月21日,在劉家社區開展了科技活動周活動。本次活動共推出科普展板100余塊,發放科普資料2000余份,為群眾咨詢服務300人次。三是舉辦科技入園入企活動。我局深入14家民營科技企業,積極推介科技項目申報流程、企業產品技術要求,量身定做項目申報方向,為企業高新產品的優化升級保駕護航;目前我單位已與4家企業確定了申報項目的合作關系。四是我局對區科技局、區科協、區教體局等15家單位進行了科普統計;內容涵蓋科普人員、科普場所、科普經費、科普傳媒和科普活動五個方面。

3、技術市場工作初顯成效。一是利用技術市場這個平臺,廣泛深入的宣傳科技政策、法規。二是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認真審核技術合同登記機構資格、規范技術合同認定的內容和形式,今年我區已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00萬元。三是專利申請穩健攀升。截止10月底,專利申請41項,授權33項。

4、科技特派員隊伍進一步擴大。今年我局增設了5名特派員,人數達到15名。他們均為不同領域的科技人才。人員的增加,將進一步提高我局對各鄉鎮(街道)科普宣傳、技術指導、科技培訓力度。

5、建立產學研合作對接機制。與井岡山大學工學院等大中專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利用其雄厚的專家隊伍,推出一批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建立以項目為載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實行企業技術需求收集制度,技術轉移或企業技術難題和技術需求信息制度,實現企業技術需求信息與科研單位技術成果信息的共享與互動。帶動我區更多的企業和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科技意識較為淡薄。區內企業科技意識、創新意識較為淡薄,有的企業寧愿花錢做廣告宣傳,卻不愿在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上增加投入。

2、項目申報積極性不高。科技項目在省里立項難,而且申報程序繁瑣,嚴重影響了企業項目申報的積極性,導致企業出現不愿意申報科技項目的現象。

3、含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較少。全區含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只有5家,加起來產值不高,造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大。

4、科技投入不足。區科技局是2006年3月從區教育體育局劃出單設部門。幾年來,我局承擔了區委、區政府及上級科技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組織本區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做好科普宣傳活動,努力完成招商引資(幫扶企業)等工作。歷年來,經費嚴重不足,專項業務經費只有6萬元,區本級科技三項費仍達不到上級要求最低50萬元的標準,更達不到縣(市、區)按當年財政預算支出的1%以上安排的標準。

三、2012年及“十二五”的主要工作目標

(一)2012年主要工作目標

1、知難而上,重點突破可行性項目

我局將跟蹤服務、重點引導科技含量高、技術水平先進的項目。如:組織銳邁管道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扶持銳邁管道的《Xylan?涂層緊固件》和《堆焊法蘭》兩項目進行省級新產品鑒定及市級成果鑒定,跟蹤海洲醫藥《美海屈林萘二磺酸鹽》和《六甲基磷酰三胺》項目進行國家、省級科技項目申報等;并選擇一到二個項目繼續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2、勤于存儲,精心打造科技項目

我局將一鼓作氣,咬住目標不放松,勤于儲備,精心打造一批科技項目。根據各項目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項目申報、推介、交流等活動;同時要緊密關注科技型企業發展動態,精心儲備科技項目,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做好2012年科技項目申報的各項工作,盡最大可能的提高項目立項成功率,力保明年科技項目在省科技廳立項,力爭明年科技項目在科技部立項。

3、產學研相結合,抓好科技入園

我局將進一步依托區內井岡山大學雄厚的科技力量,引導、支持企業與井岡山大學對接,鼓勵合作攻關,幫助和指導園區搞好科技服務。幫扶含高新技術產品企業,力促我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良性發展態勢。

4、強化科技服務,建立科技活動長效機制

一是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繼續加大科技特派員對鄉鎮的扶持力度,組織其下基層創興科技示范基地、合辦科技企業、科技服務組織,轉化推廣科技成果,幫助培育科技示范戶,把支農惠農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二是通過科技活動周這個平臺,一方面,通過實地培訓、推出科普展板、發放科普資料、接受咨詢等多種方式組織專家深入現場解決農民朋友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另一方面,結合科技型企業產品技術性能,就企業發展規模、開發方向、創新模式進行科學評估,為企業優化升級保駕護航。

(二)“十二五”的工作重點

“十二五”期間區科技發展主要目標是:加快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強化企業技術創新,增強企業可持續創新能力;加強農業高新技術及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推廣;構筑科技信息網絡、推動科普工作。結合區實際,全面提高全區科技創新整體水平。

1、強化企業技術創新,增強企業可持續創新能力。

加大企業創新扶持力度,努力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和政策的推動作用,對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優先重點支持。極大調動和激發企業開展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同時也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確保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2、加強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和推廣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繁榮、農業生態條件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區的農業科技工作要把提高全區農業科技水平、推動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作為根本任務。把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高效品種,推廣農業先進技術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其中農作物品種引進與推廣、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綠色農業技術和高效農業綜合技術將重點扶持。

3、構筑科技信息網絡和推動科普工作

重點組織實施科技活動周、科普和科技下鄉活動,著力提高廣大群眾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能力。提高廣大群眾的觀察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全社會興辦與科普有關的公益事業,建設科普設施,建設科普宣傳基地。

4、不斷加強對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組織、協調和管理

扶植引導各部門專業人才為農村發展和成果轉化提供信息、中介、咨詢、技術服務;加強以“土專家”、“田秀才”為主的鄉土人才建設,發揮鄉土人才、科技示范戶的技術輻射作用;建立區、鄉、村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隊伍,保障傳播、反饋渠道暢通;注重農村致富能手的帶頭作用。培養戶為具有一門或兩門實用技術,較強的致富意識、致富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型農民。

5、構建以科技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產業園區

積極推進全區各工業園區建設上檔升級,完善創新功能,提升產業層次。

四、意見和建議

1、在科技政策落實上,不僅要貫徹國家、省、市、區己出臺的科技法律法規、政策,更主要的是能落到實處,通過優惠政策發揮公共財政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對科技人員創新的激勵作用,希望區委、區政府繼續加大對科技工作的投入。

2、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上,不僅要注重引進,更主要的是注重消化吸收再創新,要克服項目重復使用的問題。

3、在科技培訓上,避免科技趕大集活動,通過面對面的問答和討論,讓科技人員真正為農民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讓農民真正掌握這些常用技術的使用要求。所以,我局希望與區農業局、區黨校、區農技推廣中心等科技培訓主體合作,對農民特別是對鄉村干部、專業大戶能人進行授課或實地指導、交流,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第二篇

根據《區關于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文件要求,我局對照行政審批工作專項監督檢查內容開展了自查。截止到2012年6月底,我局共有非行政許可項目1項。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

今年以來,根據區委、區政府《區關于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的要求,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主要負責人的審批中心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完善的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組織領導網絡體系。同時,我局及時對行政審批工作進行了相應調整,將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到行政服務科,辦公室增掛行政服務科的牌子,負責受理行政審批及有關服務事項,實現批管分離。

二、五個方面工作情況

一是審批情況。嚴格按照《區關于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對涉及區科技局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明確了1項非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即: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建設審批。目前,這一項審批項目已歸并到行政服務科負責,實現批管分離。二是收費許可情況。我局現保留1項非行政審批事項屬于初審項目,因為不存在收費,所以不需要辦理《收費許可證》和不存在收費上繳國庫。三是制度建設情況。2011年8月,我局制定了《區科技局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區科技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審核制度》,完善了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制度,強化了監督措施,加強了監督檢查,切實提高辦事透明度。四是進入行政服務中心情況。根據區行政服務中心工作安排,區科技局行政審批事項工作職能設立區行政服務中心辦公大樓綜合窗口辦理,并已上繳區行政中心分攤的相關辦公經費,確保行政審批事項工作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