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鄉黨員干部述職報告

時間:2022-05-15 03:03:18

導語:全鄉黨員干部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鄉黨員干部述職報告

201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實施省委“三大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市委“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縣委“進中求好、協調推進、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著力抓改革、穩增長、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售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8%,完成財政非稅收入3.6萬元,占任務2.5萬元的18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

一、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增加發展活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破除阻礙發展的制度壁壘,充分激發加快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好便民服務工作,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推動產權交易、融資平臺規范運行,推進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強化財稅金融保障,加強財源建設,用好用活財政扶貧資金,深化銀政銀企合作。組織開展“招商引資服務年”活動,切實優化投資軟環境,完成招商引資2000萬元,占任務100%;加強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網上辦件144件,滿意率達100%,代辦82件。啟動全鄉8個村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引進林業公司對全鄉林權流轉,與8個村簽訂了林權流轉協議書,實現林權流轉1萬畝。深入開展“社會治理年”活動,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二、培育特色產業,著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支持培育轄區礦山企業,提高采礦選礦科技含量,提高尾礦綜合回收利用率,主動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協調處理與群眾的各類矛盾糾紛,使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發展、謀發展上,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增加,技術更加成熟,安全更加可靠。實現資源開發與保護環境相得益彰。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集中力量抓好中藥材、干果、冷水魚、黃羊、土雞、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在穩糧增收的基礎上,集中突出抓好特色產業增收。培育了銀花250畝,茶葉300畝,核桃低產改造500畝;做大做強草壩黃羊光彩互助專業合作社,投入100余萬元,對草壩和鏵尖兩個養殖社區圈舍進行全面改造,入社農戶達218戶,新發展黃羊養殖大戶18戶,商品牛養殖大戶12戶,土雞養殖大戶5戶,經濟苗木培育大戶8戶,全鄉黃羊存欄達到6860只,生豬飼養量4784頭,牛飼養量1026頭,小家禽飼養量12768只;著力鞏固紅山苗圃專業合作社,種植金桂1000畝。進一步抓好省中藥材公司3000畝豬苓GAP示范基地建設。落實土地流轉政策,依法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重點打造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特色基地,努力建成2—3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小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勞務產業。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培訓,創新勞務產業發展環境,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流動有序、管理規范”的城鄉一體化就業體制,不斷提升勞務產業發展水平,使勞務產業成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優勢產業。輸出勞動力1200余人,實現年收入6000萬元;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等一批創業成功人士興辦冷水魚養殖、免燒磚廠、畜禽養繁等特色產業,

三、強化政府責任,努力改善民生事業

實現同步小康目標,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疊加,更多的是要通過發展惠及百姓,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一是把民生工程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堅持將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牢牢抓住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就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推動社會保障擴面提標。關注關心弱勢群體,以鏵尖、大灣、三河村為重點精準扶貧村,全面推動全鄉252戶1040人精準扶貧工作,用足用好秦巴連片扶貧發展政策,加快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完成1898人的保費征繳工作,占任務的100%;小額人身保險完成2780人,占任務2600人的107%;完成失地農民保險94人。農村低保281戶317人、城鎮低保31戶43人。全鄉共有5525人參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做到應保全保。糧食直補、退耕還林等惠農資金全部兌現到農戶。

二是把社會事業作為惠民載體來抓。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切實抓好校園安全,真心關注貧困學生,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切實加強基層文化和活動陣地建設,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鄉文化廣場建成投入使用。以為民健康服務為宗旨,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網絡。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方向,強化計劃生育各項政策落實,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婦女、老齡、統計、工會、科協、保密、檔案、地方志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四、提高法治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鄉

全面開展依法治鄉活動,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持續深化平安創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嚴把源頭化解和末端處置兩個環節,及時發現矛盾、化解矛盾。落實領導包案下訪接訪和駐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戶的信訪維穩機制,著力抓好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和穩控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各類影響安全穩定的事件發生。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轄區負責”責任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逗硬落實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十條措施,加強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日常監管,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常態機制,全力防范和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落實“三包”責任制,定期對轄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摸排整治。加強森林防火和戶外用火安全,嚴格目標管理,落實管護責任,強化值班巡查。加強汛期安全監管,注重預警預報。加大地質災害監測,強化值班巡邏,完善防控預案,杜絕各類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五、多方籌集資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

一是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全面抓好鄉村道路安保設施建設,完成了長西路掃尾、大橋建設工程;陽坡村大橋建設工程正在實施中。

二是充分利用紅十字會國際聯合會的扶持機會,整合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國際紅會立項投資大灣村、鏵尖村35萬元建設農村水利設施和安全飲水工程在實施中。

三是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城鄉規劃,搞好集鎮和聚居點建設;改造土壞房107戶、危房38戶,占全年任務的140%;完成2個村巴山新居232戶聚居點建設,入住率達100%,占全年任務的100%;

六、強化黨的建設,夯實全面小康保障

一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協依法依規履行職能,切實加強群團工作,鞏固深化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逗硬執行黨務、政務、村(居)務、廠務公開制度,全面推行基層民主“四式工作法”。加強黨管武裝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力創建“五好五強”基層組織,提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著力加強村(社區)支部后備隊伍建設;逐步提高村(社區)干部待遇,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能力。

二是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堅持“五好干部”標準、“三嚴三實”要求和“三重”導向,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渠道,著力在“三個一線”培養使用干部,集中整頓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扎實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充分激發基層干部隊伍活力。班子隊伍建設切實加強,結構不斷優化。

三是加強能力作風建設。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縣委、政府決策部署,加強干部隊伍教育培訓,切實提升黨員干部拼搶機遇、加快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始終牢記“空談論國、實干興邦”的道理,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各項規定,逗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扎實開展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黨風廉政建設和紀律作風保障更加有力。

四是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從嚴從實和領導干部帶頭,開門查擺問題,以整風精神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創新建立以民情信息庫為主要內容的“一三五”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全面完成三個環節各項工作,把心用在謀發展上,把力用在干事業上,把情用在惠民生上,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干事業,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把老百姓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堅持深入群眾,直面困難,敢于擔當,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全過程,切實加強行政效能和作風建設,扎實推進行政權力規范運行工作。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決策公開、辦事公開,做到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強化服務意識,切實增強走基層、轉作風、惠民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