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假貨幣網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15 03:03:58

導語:反假貨幣網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反假貨幣網絡建設論文

一、黃南州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現狀

針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點,人行黃南中心支行(以下簡稱“人行黃南中支”)切實履行央行職能,自2008年起,積極創建區域反假貨幣宣傳網絡站點,充分發揮幅射帶動作用,有效提高了全社會的反假防假意識和打擊假幣的能力。

1.初步形成反假貨幣工作長效機制,反假貨幣工作規范化運行。修定印發了《黃南州反假貨幣聯席會議工作制度》、《黃南州農牧區反假貨幣實施方案》,明確了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人民銀行為核心、以金融機構為依托、以反假聯絡員為基礎的反假貨幣工作網絡,初步建立了黨政統一領導、人民銀行引導、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反假貨幣工作長效機制。此外將反假貨幣工作納入黃南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切實推進反假貨幣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

2.初步構建城鄉反假貨幣網絡,反假貨幣工作全方位展開。截至2013年末,黃南州共建立反假貨幣宣傳工作站265個,覆蓋全轄261個行政村,連接社區、農村涉及接觸人民幣較頻繁的個體戶、集市商戶、農村牧戶等,建成了較為科學的反假貨幣網絡體系。

3.初步形成反假職能部門多方協作體系,反假合力初顯成效。在人民銀行牽頭下,各金融部門、公安部門、反假宣傳站點緊密配合,實行工作聯動協作,反假合力初顯成效。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反假貨幣獎勵辦法》,2008-2013年,人行黃南中支對黃南州公安部門在專項行動中沒收上繳的4.77萬元假幣按規定進行了獎勵,增強了公安部門和社會群眾打擊假幣犯罪的決心。

4.初步形成反假貨幣培訓宣傳有效方法,反假防假能力不斷提升。根據藏區特點,人行黃南中支利用反假貨幣網絡部署宣傳培訓工作,大大提高了藏區群眾防范假幣的意識和鑒別假幣的能力。從近六年反假貨幣情況抽樣調查結果看,城鄉居民反假貨幣知識水平和識別假幣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二、反假貨幣網絡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制度層面:制度缺乏硬性約束,相關法規條款不完善

一是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缺乏法律硬性約束,人民銀行不能對其它職能部門構成履職約束,不利于反假貨幣網絡建設工作開展。二是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的各項工作沒有統一的標準及模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同時,由于反假貨幣宣傳工作站和義務宣傳員的工作純屬義務勞動,缺乏制度執行的強制性,導致工作成效和制度保障性不足。三是相關法規條款不完善。如《中國人民銀行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中對假幣收繳及鑒定的處罰表述不明確、力度不夠,不利于人民銀行實施監督管理。

(二)政府層面:職責履行低效,工作任務有待明確

反假貨幣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牽頭引導。但從實際操作來看,地方政府認為反假貨幣工作主要由人民銀行負責,忽視了自身在反假貨幣工作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和對反假貨幣工作的支持力度,造成了對反假貨幣工作積極性不高、重視度不夠、工作任務不明確、職責履行低效的局面。

(三)金融層面:基層網點缺失,存在誤收誤付

一是基層金融機構網點缺失,貨幣真偽鑒定難。黃南藏族自治州辦理現金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僅有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全州網點共48個,但縣級以下網點僅有16個,鄉級網點僅有12個,直接加大了基層農牧區鑒定貨幣真偽的難度。二是客戶存在抵觸情緒,金融機構存在誤收誤付。農牧民收入來源有限,文化程度較低,銀行如在辦理現金業務過程中沒收假幣,大部分農牧民則會出現嚴重的抵觸情緒,不配合收繳,甚至出現謾罵臨柜人員、撤銷銀行賬戶的現象,加之部分臨柜人員反假貨幣業務技能不高,誤收誤付現象時有發生。

(四)社會層面:反假經費有限,反假合力不足,激勵措施需進一步完善

一是反假經費有限,工作開展受到制約。目前假幣制作工藝技術不斷更新,鑒別難度越來越大,多數基層反假貨幣工作站的假幣鑒別機具陳舊,增加了鑒別假幣的難度。二是反假合力不足,多方聯動需要加強。在當前反假貨幣網絡建設中,各成員單位協調不暢,相互信息傳遞較為滯后,跨部門的溝通不夠及時。三是工作積極性不高,激勵措施需要完善。反假貨幣宣傳純屬義務勞動,由于沒有激勵措施,宣傳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且目前的反假貨幣獎勵辦法也未對個體反假制定明確的獎勵措施,群眾假幣上繳和假幣舉報積極性受挫。

(五)群眾層面:假幣抵制難度大,反假宣傳需要深入

藏區農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農牧民群眾法制觀念薄弱,對真假人民幣識別常識掌握不夠,難以抵制假幣的侵害,現行的反假貨幣宣傳規模有限,范圍不廣,難以持久傳播防偽知識和假幣信息。

三、對策建議

(一)修定完善相關制度,增強制度執行力

建議將相關反假貨幣法規條款進行整合,出臺一部完整、全面的反假貨幣法律法規,明確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的模式標準及管理規范,賦予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適當的監管權,并進一步明確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的財務費用開支渠道及標準,確保反假貨幣網絡建設制度化、規范化、長期化。制定《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對金融機構反假貨幣檢查條款,解決現有辦法中界定不清晰、處罰不明確的現狀。修改《中國人民銀行反假貨幣獎勵辦法》,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獎勵基金,增加對在反假貨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柜面收繳人員、反假宣傳義務工作人員及假幣舉報人員的獎勵條款,鼓勵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反假貨幣工作。

(二)加強多方聯動,充分顯現反假合力

整合現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資源,健全成員單位間的溝通、預警、聯動機制,完善以人民銀行為主,金融、公安、法院、檢察院、工商、反假貨幣宣傳工作站等部門組成的反假貨幣網絡,以此形成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反假格局。建立區域性假幣預警防范應急反應機制,盡快建立并運行假幣信息庫,通過對繳獲假幣的收集匯總、分類比對等工作,逐步形成快捷、真實、準確的反假信息網絡,努力形成反假合力。

(三)完善考核機制,將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納入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應進一步完善反假貨幣工作考核機制,把反假貨幣工作作為地方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和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明確職責、落實人員、專項考核,并爭取將反假貨幣網絡建設納入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在此基礎上,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層層簽訂責任書,督促反假貨幣義務宣傳員肩負起反假貨幣宣傳責任和義務,促進反假貨幣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

(四)抵制假幣危害,深入開展反假貨幣宣傳

有效利用扶貧干部、鄉鎮干部長期深入農牧區,與農牧民有著密切聯系這一工作特點,結合黨的十八大精神宣講、三農政策宣講、貸款清收、民族節日等時機,建立常態化的宣傳機制,從而鞏固農村反假貨幣宣傳工作陣地。充分考慮假幣制作技術不斷翻新、作案手法多種多樣的形勢,適當加強電視、廣播、網絡傳媒、微信平臺、文化下鄉渠道中的公益性反假貨幣宣傳。此外,鑒于農牧區群眾文化素質較低、理解能力有限的實際,建議上級行修改宣傳材料內容,壓縮理論宣傳篇幅,增加圖畫、動漫等直觀、易懂的宣傳內容,深化宣傳效果。

(五)加大科技和設施建設投入,優化金融服務環境

一是金融機構要大力宣傳和推廣銀行非結算方式,減少現金使用和流通。二是金融機構要全面推進假幣“零容忍”工作,加大對貨幣清分機、點鈔機、自助存取款終端等設備的投入,并定期檢修、升級,認真履行冠字號碼查詢職責,有效解決涉假糾紛的舉證和責任問題。三是將POS機服務拓展到農牧區各現金流通量大的領域,消除攜帶現金的不便和安全隱患。

作者:錢光明劉永芳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黃南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