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糧食企業發展探討
時間:2022-03-10 04:42:00
導語:新時期糧食企業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糧食形勢很好,20*年是連續四年的豐收年。糧食總產達到50148萬噸,突破了5億噸的大關。從稻谷看,當年達到18549萬噸,比上年增長377萬噸。這是跨入21世紀后的最好收成。從大米加工業來看,不論產量、質量和效益都是全面發展的好年辰。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統計,20*年度入統的大米加工企業7698個,增加150個,年生產能力達到14666萬噸。當年加工大米4381萬噸,工業總產值達到1257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264億元,利潤24.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5%以上,其中利潤增加58.9%,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年。全行業出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好勢頭,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亮點。大米加工量居全國前五位的省為江西(654.3萬噸)、湖北(565.3萬噸)、江蘇(555.3萬噸),安徽(454.9萬噸)、黑龍江(360.93萬噸)。大米加工利潤居于全國前五位的是:湖北(3.5億元)、安徽(2.9億元)、江西(2.7億元)、湖南(2.4億元)、廣東(2.3億元)。現在大米行業出現了講效益、上水平、謀發展的新氣象,標志著大米加工業正迎頭趕上,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大米是三大主糧之首,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占了全國的60%。大米,可以說是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當世界糧食危機襲來之際,中國之所以能巋然不動,穩坐釣魚臺,大米的生產、加工應當是功不可沒,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事實證明,大米穩則整個糧食市場穩,大米動則整個糧食市場動。糧食安全的晴雨表,很大程度表現在大米的供需上。這次波及全球幾十個國家的糧食危機并沒有完結。我國的糧食安全尤其是大米的安全,雖然當前是有保障的,不會發生危機,但遠憂甚多,隱患不少。我們不要陶醉于連年的豐收喜訊,滿足于那些增長的數據,必須居安思危,處豐慮欠,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幻想,克服“有錢就有糧”等錯誤觀點,時刻不忘加強糧食工作,把全國、把各省的糧食安全置于重要的地位,優先予以考慮,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也是全國糧食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從糧食安全的全局看,我們認為大米有兩個突出的問題,即:生產上稻米沒有恢復到歷史的最高水平;在加工上沒有趕上和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
---從生產上看,水稻產量是三大主糧當中唯一沒有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的一大品種。1997年全國水稻產量最高,達到20*3萬噸。而十年之后的20*年,水稻產量為18549萬噸,與最高年相比尚差1424萬噸,即285億斤。要恢復到2億噸以上,難度相當大,更不用說有新的提高了。主要制約因素是:
1、水田面積減少5000萬畝左右;
2、水資源嚴重不足,地下水過量開采;
3、國內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出現倒掛,影響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4、在水稻科技開發上尚無重大突破。
這就是我們的難點,也是我們面臨的現實與隱憂。
從加工上,從企業層面上看,我們沒有趕上和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我們要看到大米加工行業至今“小、散、低”的狀況還相當突出,缺乏核心競爭能力和經濟實力。在企業的組織規模、技術裝備、深度加工、綜合利用、人力開發、自主創新等諸多方面,比起面粉加工、玉米加工、油脂加工業還差不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許多米廠事實上剛從小作坊脫胎而出。整合提升、擴大聯合剛剛起步,骨干企業帶動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弱,更不用說與跨國公司展開競爭了。
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廣大農民和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需要廣大糧食企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各部門的配合,形成強大的合力。從糧食部門、糧食企業來講,更應該利用當前這個難得的機遇來發展壯大經濟實力,以確保為大米的安全服務,為三農服務。這是我們大米加工業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當前,這場席卷全球的糧食危機并未結束。上個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了世界糧食安全的高級會議,研討對策。發展中國家的77國集團也專門開會討論如何應對糧食危機。在這種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召開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在會上,把解決糧食問題作為一個重點,黨中央領導同志專門闡述了我國把握糧食問題主動權的重大決策,著重指出:“要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牢牢把握解決糧食問題的主動權。”這是在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應對國際國內出現的糧食風波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指導我們糧食工作、保證糧食安全的行動指南,具有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的重大意義。
要牢牢掌握糧食問題的主動權,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不能受制于人,我們認為,要著重抓二個方面:一是要全面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其主要載體是廣大種糧農民和各種類型的農業企業;二是要全面提高糧食的供給保障能力,其主要載體是從事購、銷、調、存、加的各類糧食企業。這二個方面的工作抓好,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在應對多種突發事件中,保證糧食安全和糧食市場穩定,才不會受制于人,喪失主動權。這是關系國家安危的大事,切不可有絲毫的松懈。
大米是三大主糧之首,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作為從事大米加工、流通的廣大企業,理所應當地擔負起為國家糧食安全和掌握大米主動權的重任,圍繞這個重點把各項工作抓好,壯大發展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當前要根據“緊平衡、穩物價、保安全、促發展”的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要抓好基本功。現在不少大米加工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張上,放在更新設備等硬件上,而對企業的內部管理等基礎工作卻放松了。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傾向。把企業內部管理包括班組管理、財務管理、勞動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搞好,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應當重視,目前大米加工企業正處在粗放管理的階段,企業的領導要下功夫把基礎工作抓好,向精細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發展,才能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第二、要延伸產業鏈。經驗證明,產業鏈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大米企業要向上下游延伸,構筑自己的“二網一鏈”(收購網、銷售網與大米產業鏈)。鑒于糧食形勢的變化,掌握收購網、銷售網十分重要。現在不少骨干企業都采取與農民結成靈活多樣的聯合體形式,從良種推廣、大田管理、收割交售等方面與糧農合作。通過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增加附加值,并采取辦農村便民連鎖店、“糧食銀行”、農家店等形式,產、供、銷相結合,集農、工、貿于一體,這是很有生命力的。
第三、要創新鑄品牌。現在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品牌經濟的新時代。要掌握大米行業的主動權,就要掌握創新驅動的能力,就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否則就是空話。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產品”,在世界市場有話語權、主動權。這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從目前來說,要下大力增加科研經費,增加各種投入,組織重點攻關,以取得成效。要加大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合攻關的力度,盡快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在產品的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品牌開發等方面爭取有所突破。
第四、要加快整合提升、擴大聯合的步伐。大米加工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不小的攤子,加工能力目前已接近飽和。今后的發展,要著重在整合提升上做文章,要通過整合提升,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布局,轉變發展方式,探索新的增長模式和發展新路。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真正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辦事。
整合提升的過程,也必然是擴大聯合的過程。要通過企業之間的互利合作,達到共贏。聯合的形式多種多樣,要努力創造適合雙方利益的新形式。大米加工企業在聯合上稍慢一步,應奮起直追,形成好的聯合勢頭。關鍵在于企業領導者的遠見卓識與氣魄風范,有了帶頭羊,有了好規矩,就會形成大聯合的氣候,我們要為此創造條件。
第五、要增強軟實力,搞好企業文化建設。協會經過對企業的調查,認為應抓三個方面:
外部以“誠信為本”,樹立企業的公信力。從今年開始要進行企業信用標準的評價。企業一定要樹立誠信的新氣象,千萬不要做以次充好、以陳充新、缺斤短兩、哄抬價格等有損企業形象行為。這是企業自律的重點。企業的公信力,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應當萬分珍惜。
內部“以人為本”,樹立企業的親和力。要使所有員工,親如一家人,達到“和諧創業”的新境界。為此,對職工一定要尊重之、信任之、重用之、厚待之,使企業上上下下心往一處使,大家具有責任感、創業感。只要企業有了這種文化素養,形成自身特有的軟實力,就會形成強大的戰斗力、競爭力,是任何力量都摧不垮的。這就是經久不衰的“百年老店”發展的秘訣,我們一定要發揚光大。
個人以“修身為本”,增強抗腐力。要從我做起,從企業領導者做起,講究修養,樹立榜樣,抗腐蝕,永不沾。
第六、要建設好班子,保持領導班子的穩定性、進取性、創造性。只有優秀的德才兼備、團結拼博的班子,才能帶領職工取得新進步,使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長盛不衰。
以上概括起來就是六句話:“抓好基本功,延伸產業鏈,創新鑄名牌,整合好資源,增強軟實力,建設好班子”。希望大米加工企業抓住機遇,奮起直追,創造大米行業的新局面。
- 上一篇:小學援建完工確認通知
- 下一篇:農業局農業發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