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聚合力 合力促和諧

時間:2022-12-07 06:29:00

導語:和諧聚合力 合力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聚合力 合力促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進程中,只有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來、凝聚起來,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不是哪個領域、哪個方面或者哪一部分人的和諧,而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整個社會的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下大功夫、苦功夫、長功夫;不能僅靠少數人,需要全民行動、人人參與、個個盡責。構建和諧社會的動力,就來自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而成的合力。有了這種合力,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加快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從而不斷增進人們之間的團結,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而人們之間的團結、整個社會的和諧,又有利于更好地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偉大力量激發出來、凝聚起來,形成更大的合力,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諧與合力,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和諧聚合力,合力促和諧

和諧社會的實現,是團結奮斗的結果。構建和諧社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群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然而,這種力量還須被激發出來并形成合力。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努力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形成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強大合力。

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上來。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個社會能否形成合力、實現和諧,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標方向。就像一個樂隊,如果各定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就無法演奏出和諧美妙的樂章。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明顯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思想認識和工作精力集中到構建和諧社會上來。

不斷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思想統一、目標一致,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管理學中有一個公式,即目標方向×工作效率=管理效能。目標不明確,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難以形成合力;有了明確的目標,還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一方面,應積極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則,讓人們充分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光明前景,從而鼓舞士氣、振奮精神、激發干勁;另一方面,還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讓人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得到實惠,從而感到越干越有奔頭,越干越有勁頭,越干越有信心。

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關系。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沒有差別的社會。有矛盾和差別,就需要加以化解、消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差別,存在著具體利益的矛盾。對于這些差距和矛盾,如果不能正確把握和處理,就會引起紛爭,影響社會和諧。其實,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逐步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進和諧因素的過程。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有利于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