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中學習資源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27 02:30:00
導語:課中學習資源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談談課中學習資源的開發內容,這方面的資料比較多,我只簡單談談。
一、文字資源是最經濟實用的課程資源
1、現有的資源較多:①教材、教參、練習冊、一課三練人手一冊;②學校有多份的《閩西日報》,可讓學生開展專題剪報活動;③學校圖書室可開展正常的借閱活動;④不少學校已發動學生訂閱報刊雜志,可把閱覽室辦起來;⑤班級學生交流自己的藏書或雜志。
2、建議:
可從以下幾方面充實文字資源:①購買名家散文集、近期優秀散文集;②實驗班一定要發動學生訂閱報刊雜志,如《兒童文學》、《我們愛科學》、《語文報》等;③從網絡上下載文章,打印后或投影出來,或張貼出來,供學生閱讀。
3、教師和學生都應是博覽群書的人。教師要抽空看看一些散文集、科普書、故事書、寓言、成語故事、童話。如果把教師看作是一類資源,那么,教師就要都裝些東西,把自己的“一桶水”裝滿,開發才有堅實的基礎。學生也要多讀書,語感才會好,精彩課堂生成才有可能。
二、實物資源是農村的優勢資源
農村有豐富的物產,學生見多識廣,如壁虎,大部分學生都見過;如蒲公英,我們就可以拔一棵蒲公英到課堂上來。但學生也存在熟視無睹的現象,對什么東西只是再認的層次,沒有清晰的表象。
1、要引導學生觀察:以日記的形式,每天布置學生觀察一種事物。如螞蟻、豬;如春天的雨、夏日的驕陽;如挺拔的松樹、菜園里五顏六色的花。
2、客家文化是很有特色的資源,我們的作文教學要把其作為重要的內容加以開發。文藝界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說法,借用一下,“只有高陂的,才是大家的。”如對聯、民情風俗、土樓等。
三、活動資源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資源
現代社會,學生活動有單一化、虛擬化趨勢,整天跟電視、游戲機打交道。學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也較少組織活動。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活動。①培養傳統游戲的興趣;②從電視媒體等移植開發時髦游戲;③讓家長帶孩子參觀、旅游;④切實開展各科實踐活動,如語文的故事會、辯論賽,數學的小論文比賽,“五小”活動等。
四、信息化資源是快捷而豐富多彩的資源
百度搜索省時省力,聲光音畫應有盡有。但我鎮學校大部分沒有上網,學生家庭有電腦的不多,大部分靠教師收集,也可以讓部分先富起來的學生,掌握一定的收集材料的技能,作為收集資料的骨干力量。
其次,談談課中學習資源開發的方法。
一、鏈接①②③④
如《藤野先生》一課,可以有幾方面內容的鏈接:
①題目解說;
②作者簡介,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作者簡介宜采用故事的形式,講一講作者的一些生活、寫作的趣聞逸事;
③背景資料;可以介紹藤野先生的生平,可以敘述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思念,(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的時候,曾經來問魯迅先生自己,選些什么文章好。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目的是借此探聽藤野先生的一些消息。當這本選集出版的第二年,譯者增田涉到上海來訪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打聽藤野先生的情況,增田涉說沒有下落,魯迅先生慨嘆地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人世了吧?”可以讀一讀藤野先生的《謹憶周樹人君》片段: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后,又過了相當的年數,……還可以歷數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的經歷等等
④對文章的評價,這篇文章說明了魯迅棄文從醫的原因,別人對這篇文章的評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還有一中說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提供對比材料,是課程開發的特別重要的一方面。
如《母親》一課,可從幾方面提供對比材料呢?
①同一題材的散文:古代的如蘇軾的《祭母文》,現代的胡適的《母親》,近代的名家寫的紀念母親的文章,外國的名人寫的紀念母親的文章;
②同一題材的不同文體的文章:歌頌母親的詩歌,如《游子吟》,老舍的小說《月牙兒》,近期《讀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從經濟學的角度,計算母親的價值,好象值20多萬美元,新聞媒體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也是《讀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說母親為了救孩子,跑出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比約翰遜還快;
③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④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如《媽媽的吻》)、電影(如《媽媽再愛我一次》)、廣告等作品;
⑤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如兒行千里母擔憂等。
⑥與母親有關的鄉土人文資料,如客家的《十月懷胎》等。
三、活動化
課程不但是文本的,也是體驗的。
①模擬社會活動,成人活動;(招聘會)
②表演、游戲;
③移植電視節目里的活動;(非常6+1、辯論賽、夢想舞臺、廣告設計等)
四、聯想
①自己的所見所聞:如母親的生活經歷,喜怒哀樂,對事業和生活的夢想和追求;母親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怎樣當自己的“第一任老師”;母親對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等。②喚醒在記憶中的表象,這點對寫景的文章最有效。如“清幽”一詞的理解……可以播放配古箏、洞簫的畫面:潺潺的流水、如水的月光、深山中的竹林和茅屋等。
五、多角度解讀文本
如《美國老師的一堂文學課》
六、誦讀、探究、感悟和積累
七、因勢利導(生成性的課程資源)
①學生的差錯資源;
②學生的創造性發現;
③學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