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校長一創雙優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22 09:00:00

導語:職高校長一創雙優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高校長一創雙優心得體會

自從10月8日開展“一創雙優”活動以來,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學習,結合工作實際,我對農村職業高中的教育現狀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職業學校的帶頭人,我深刻的認識到責任之重,現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深化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調整中等教育結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進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逐步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但是我縣職業高中發展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1、家長認識不夠,導致生源嚴重不足。農村觀念滯后,對職業高中認識不足,家長不到萬不得己,通常不會把子女送到職高,把子女送到職高的原因,是因為成績實在太差,沒有辦法念普高,還有一部分家長是看重國家對職高生的資助費。

2、學校面臨的挑戰。職業教育的市場化特征日益凸顯,在新的形勢下,競爭更加激烈,農村職業高中的招生更是難上加難,因而職教與普教難以抗衡,而農村職業高中在中職學校中又處于弱勢地位,其發展艱難可想而知。

3、學校硬件設備缺乏,滿足不了教學的需求。職業高中的主要職責是培養初中級技術性人才。而初中級技術性人才對實踐操作能力要求高,對其理論要求可謂一般,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靠粉筆黑板不可能完成。目前,我校開設了計算機、電子電工、駕駛、家庭護理、電氣焊等專業,但硬件設施跟不上,也就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

4、畢業學生無法體現職業技術專長。職高學生基礎普遍差,導致學生知識消化不了,要硬學,難以學深學透。致使不少用人單位,把職高學生打入另類。

由于受到上述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給職業高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但是職業教育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從四個方面作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決策,把職業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著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以求得學校進一步發展,辦出自己的特色,我認為我們應該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必須把創新思想作為推動學校全面工作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1.加快辦學體制改革。

“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為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并提供適時實用技術培訓和及時的農村技術服務”,應該是我們農村職業教育始終堅持的方向。在充分滿足第一產業需要的同時,還要滿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鎮企業和轉移剩余勞動力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的有1.35億,約占農村勞動力的30%,另外還有6000-7000萬跨地區流動的民工,這樣從事非農勞動的農民有2億左右,約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的40%。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10年,農村將新增勞動力6350萬,每年增加630萬,大部分需要向二、三產業轉移。如果我們的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農職教育忽視了這一點,肯定是短視的。

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前固步自封的辦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校企結合、訂單式學校、長短班結合、就業與對口升學一體的結合。

要結合市場變化,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設置專業,既要滿足日益變化的社會生活對人才和勞動者素質方面的要求,又要始終堅持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辦學方向,根據當地經濟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來改革調整專業設置,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以產業定專業,以專業促產業,使學校的辦學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當地政府才會滿意,人民群眾才會得到實惠,才會保持學校旺盛的生命力。

如我縣是農業大縣,可以根據我縣實際,設置養殖、種植專業,利用富余農田種植優良樹木,或進行果樹栽培等。

我們學校可以探索與新區工業園的企業實行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借助企業的人力優勢和設備優勢,實施訂單式培養,努力使職業學校像工廠,職校學生像工人。

采取校校聯合的辦學模式,積極引進其他中等職校的優質辦學資源,借助他們的設查看更多下面與本文相關的文章。備優勢,解決薄弱學校實習實訓設備不足的矛盾,實施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實現職高、大專、及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多層次辦學,有力拓展學校辦學空間。

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把握市場需求,引企入校,率先大膽引進企業項目,積極啟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工程,經過實踐已初見成效。為我們職業學校注入新的活力。

畢業生推薦就業。加強與用人單位協調聯絡、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做到各方面讓家長放心,讓畢業生滿意,從而提高我職業學校的知名度,讓家長、學生達成共識:來職業學校就讀同樣有出息。

2.職業學校要改革教學模式。

采取“低起點,緩坡度,小臺階”的指導思想,不盲目提高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降低學習要求,可以安排他們專門學習一門技術,進行強化訓練,使有不同學習要求的學生在職校學得其所。

3.著力實施管理體制改革,整合人力資源。

管理也是生產力。實施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改革,目的是調動積極性,優化教育資源,充分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潛能。本年度學校應完善管理模式,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月度過程考核和學期目標考核有機結合,把考核、績效與具體工作掛鉤,全力提高考核效能。從而提高廣大教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使得學校發展生機勃勃。

二、必須把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學校全面工作科學發展的有力后盾。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學校辦學發展進程中的每一項工作的落實,關鍵靠人、靠班子、靠隊伍。努力建設一支適應學校工作發展需要、務實清廉的黨員干部隊伍。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激勵黨員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不出事。用更多的人文關懷來保護干部的積極性,用領導班子的示范表率來帶動干部的積極性,切實增強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實的工作制度和機制,對既定的目標任務層層分解,明確責任,嚴格考核,推動落實。

三、必須把改善職高教育發展環境作為推動學校全面工作科學發展的外部必要條件。

教育發展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是自然優勢的倍增劑和劣勢的彌補劑。目前我們還存在不少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抓好宣傳,加大力度,拓展對外宣傳,擴大對外影響,要宣傳發展職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其次,各級領導和部門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合理劃分事權,明確責任分工,實行政務公開;第三,要完善機制,執法行為的公正與規范,僅靠部門自覺行動和自我約束是不夠的,必須從體制上加以保障。要進一步完善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保障機制,使之更好地適應新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總之,我們要借著這次“一創雙優”學習的機會,端正辦學方向,深化內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主動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