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調查打假感想

時間:2022-06-01 09:42:00

導語:第二次土地調查打假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二次土地調查打假感想

--絕不姑息

較之于其他各類“打假”,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打假”,有著特殊的分量和含意。“絕不姑息”四個字,用在這里,力度千鈞。

盡管這次督察核查發現的錯誤,僅占調查總圖斑數和總面積千分之二三的比例;盡管問題地區所在的省土地調查辦,均針對問題及時進行了全面整改,江蘇省宿遷市還在第一時間對有關責任人作出處理;盡管這些地區,大多地籍基礎工作扎實、調查進度不落人后,有的相關責任人勞苦功高,為土地調查付出了艱辛和努力……盡管似乎有著很多“姑息”的理由,但是——正如徐紹史部長所強調的——“一經發現,絕不姑息”!全國土地調查辦堅持用公開通報這一嚴厲的形式,表明了堅守土地調查生命線的堅決態度。

絕不姑息的態度,看似“不通情理”,但理由不容置疑,且不難得到理解。真實是土地調查的生命。而土地調查是嚴肅的國情國力調查,承載著為國民經濟科學發展決策提供基礎數據支撐的神圣使命。土地調查不僅僅是一項管理和技術工程,更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戰略性決策和部署,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政治任務。確保調查成果數據的真實、準確,理應提高到全局的、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在這個問題上,絕不容小錯誤、小問題,更沒有絲毫姑息、縱容的借口。

其實,無論是弄虛作假,還是成果質量把關不嚴、對調查規程理解不準,每一類調查錯誤的發生都發人深剩偏狹的地方保護主義、習慣性作假的僥幸心理、對信息技術手段的無知和盲目、粗枝大葉的工作作風……從公開通報的個案,我們看到了太多值得深思和警示的元素。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是保質保量完成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任務的路障,也是國土資源管理事業長足發展的隱形障礙。要看到,這些或大或小的傾向性苗頭問題,看似不是根本性錯誤,卻深具負面“殺傷力”,在重大的挑戰和考驗來臨之際,這些錯誤苗頭,一旦蔓延,往往會導致性質極為惡劣的嚴重錯誤。深刻的教訓告訴人們,事無巨細,防微杜漸,何其重要。

公開通報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警示。第二次土地調查已進入決戰的最后關頭。考驗仍在繼續,問題絕不姑息。我們期待看到警鐘鳴響、引以為誡后的進步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