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習體會
時間:2022-06-29 10:43:00
導語: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習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一個學期以來對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學習,使我對于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過程以及歷史有了系統的全面的認識,由于我們的所學習的課程是著名教授徐大同所編著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該書使用的是通俗化的語言,認識更快,在思想上也更容易接受,現就自己在學習中的點體會匯報如下:
一、使我系統的認識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主要發展歷程
所謂的政治思想,是有關于政治的思想,也就是說人們在政治活動中的總的指導思想或者理論,正所謂思想決定行動,西方政治思想既受各個時期社會政治的影響,也受政治思想個人個體的特征思維所影響,但不論怎么說,政治思想有他的歷史性,還有他的社會性。
通過學習,使我懂得,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于古代的希臘,因此。政治思想肯定會受希臘文化特別是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希臘政治思想給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一個堅實的基礎,那就是,重視并探索社會政治秩序的建立,這是前提,是條件,也是根本,這種思維方式一直沿續到十九世紀才有所改變。
通過學習,使我懂得,在整個西方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西方政治的縮影,既是多元演變的,也是派別林立的,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我們都能知道,無非是經歷了自然政治觀、神學政治觀和權力政治觀。
自然政治觀顧名思義,就是探索宇宙、認識事物的本源,以此為出發點,去探索社會事物,特別是社會政治的規律,希臘一開始就把神和人分開來研究,把神與政治分開,政治所體現的不是神靈的色彩,而是自然的屬性,他們的基本答案大體都認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柏拉圖認為,社會、城邦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分工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亞里士多德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這是社會規律、是自然發展形成的,很顯然,這種認識與神的關系基本沒有,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或者自然規律。
希臘的另外一個自然法思想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例如早在希臘古代自然哲學時,就產生了“邏各斯”思想,它的內涵是要探索事物的規律,而這正成為了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羅馬對于希臘的政治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是很顯著的,西賽羅是“希臘化的拉丁人”,他將希臘文化傳入后,還提出了共和國思想,但希臘后來創立并發揚光大的法律思想非常發達,并且對后世影響非常大。在這一時期,羅馬由于對希臘的繼承,形成了系統的自然法思想。理性的認識自然、理性的認識社會發展規律。
基督教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信教徒最多的宗教,在西方社會,基督教政治成為統治者對于被統治者的意志俘虜的工具之一,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也成為人們認識社會事物、改變社會事物等一切問題的起源以及思維根據,圣經以及基督教成為一種歷史宗法或者依據。任何政治活動都上升到針對封建制度發出的一切攻擊必然首先就是對教會的攻擊,是對神的攻擊,顯然這是一種謬論或者社會政治的產物。
權力政治觀粉墨登場于十五、六世紀,正式形成于十七、八世紀,最初產生于古代的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讓權力政治觀不斷完善發展成熟,權利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而不是這個人有,那個人沒有,這是與生俱有的,不可剝奪的,所以這個觀點來看,社會其實是充滿權利的社會,如果人們無視權利,就沒社會秩序可言,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維護每個社會成員的權利,才組成了政治社會,建立了政治秩序。
二、權力政治觀的內涵及意義
雖然我們從西方政治思想的學習中看出,既有自然政治觀還有神學政治觀,更有權力政治觀,但不可否認,權力政治觀發展的最晚,是前兩個政治思想觀的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的必然結果,當然權力政治觀離現代人很近,我們本身就生活在權力政治觀中,權力政治觀已經成為現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應然階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一個階段,它產生于十七、八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人們特別是思想家對于封建社會“毀滅”、“摧殘”人性的制度恨之入骨,聲明這是嚴重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他們提出了他們認為的理想制度,例如生命、財產、自由、幸福以及安全,民主和法治成為人們渴望或者寄托的新生事物,這成為保護個人財產權的重要武器,這些的矛頭直指封建社會或者說封建社會所形成的神學政治觀、政治體制。
實然階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二階段,它產生于十九世紀直到二十世紀前期,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產業革命的主體是主要是工業化過渡,這個時代的思想家依附于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由于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的矛盾重重,思想家們的理性主義變成為實用主義,各種改革方案層出不窮,特別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后,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開始對經濟加以干預,政府行為的研究成為政治思想的主題。政權應如何運作、如何緩解矛盾、穩定秩序,成為新的一個歷史時期研究的主體和主流,同時,無產階級變為自為的階級,他們的理想是建立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甚至通過社會運動、暴力等來要求革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等相繼誕生。
“將然”階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三個階段,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由于世界格局發生變革,世界經濟有了新的發展,科學技術以不可預見的飛速發展勢頭讓這個世界迅速日新月異,經濟時代、知識時代、信息時代成為這個世界最為鮮明的特征,民主化、和平、和諧成為世界的主題,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政治思想的內容隨之發生了變化,“派別林立,花樣繁多”,從筆者總結來看,這些花樣繁多的思想理論中包含兩個方面的思想體系,一方面就是以維護和發展現存政權的思想為主。也就是說,緊跟政權,維護政權,這種政治思想是政權的附屬或者說代言,但他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情況和方向,即由“描述型研究”向“干預型研究”過渡。另一方面,一些派別和思想家反對上面所說的政權型思想理論,站在“反方”立場,揭露、批判現代社會的各種弊端。他們還提出西方社會已進入“后工業化社會”或“后現代社會”。據此,原來的社會構成和組織已不能適應要求,有的甚至認為原有的社會已然“解構”,需重新建構。從而提出一套各自的“將然”的設想。必須指出的是,從根本上說,這些“設想”仍然沒有離開西方政治思想的傳統。
三、學習的啟示
1、政治思想的社會性。無論任何一種政治思想,他的基礎必然是所處的那個時代,這個絕對不會發生變化,即馬克思主義,他提出的共產主義思想好像與當時的社會不相干,但是別忘記了,這種思想是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總結已有社會的展規律才能提出的。我們所處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自己的實際,這表明了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必然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思想相貼近,相符合,并在這種社會形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2、政治思想的復雜性。思想也就是說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它的復雜性不言面喻,然而政治思想會左右人們的大腦,我們從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史來看,思想在不斷演變,思想也存在“五花八門”,認識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符合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也就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
3、政治思想的發展。從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發展來看,思想理論非常豐富,成果也非常突出,可以說是百家百樣,而我國的政治思想相對來說還落后于國外的政治思想,但在借鑒和學習上,在豐富和完善上,大多是“照搬”、淺要的“分析或者論證”,而沒有進入深入的分析,理論成果既不深刻也不豐富,這也是我國政治思想發展的方向和任務。
總之,通過學習西方政治思想史,不僅是思想上形成了系統性,而且在認識上更加深刻,這對于自己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都是非常有益的。
- 上一篇:市場部助理個人工作小結
- 下一篇:幼兒園公開課教師講話范文